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小题1】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填涂四处。比数年[A]来[B]颇发愤[C]自惩艾[D]悔前所为[E]而聪明衰耗[F]殆[G]不如曩时[H]十一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 |
B.“筋骨之强”,与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的句式具体结构不同。 |
C.“辄复不省”与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两句中的“省”意义不同。 |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意义不同。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
(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小题5】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甲
积土成山,风雨兴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
(节选自《荀子·修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
B.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
C.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
D.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
A.“风雨兴焉”与“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的“焉”字含义相同。 |
B.《诗》,六艺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题材丰富,内容广泛。 |
C.厌,文中的意思是堵塞,与“兵不厌诈”中的“厌”字含义不同。 |
D.县(xuán),文中是维系的意思。现多指县级行政区,是中国的行政区划之一。 |
A.甲文着重强调学习的方法,荀子认为君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懂得积累、坚持、专一。 |
B.甲文认为如果一个人有“冥冥之志”,做“惛惛之事”,那他终将不能够成为君子。 |
C.乙文指出修身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想要达到完满的境界,人们必须不休不辍。 |
D.两篇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都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小题5】荀子认为造成“跛鳖致之,六骥不致”的原因是什么?他想借此强调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①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 ①菑:同“缁”,黑色,引申为污染。②折阅:折本,亏损。③崇:同“终”。④厌:同“压”,堵塞。⑤县:同“悬”,差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
B.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
C.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
D.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
A.这里的“小人”与儒家定义的“君子”相对,是指社会地位低的人。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中的“小人”也是这个意思。 |
B.“谏争”同“谏诤”。在古代,如果父亲、君主做事违反义理,做儿子、臣子的应该直言劝告,尽谏诤之责,这样才是真正的孝顺和忠诚。从政权层面来讲,很多朝代也都设置了专事谏诤的官员,以提醒君主正确行事,或议论朝政,提出建议。如秦代设“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 |
C.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和本文“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中的“驾”含义相同。 |
D.江河,今指大河的泛称,但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 |
A.小人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 |
B.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 |
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就能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 |
D.瘸了腿的甲鱼一直走,不停止,也能到达目的地;六匹骏马拉车却不能到达,这是“做”和“不做”的区别。修身也应像瘸了腿的甲鱼一样,贵在行动。 |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小题5】君子品格是古人尤其是儒家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德,要想成就这种美德,离不开学习和修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是修身的途径,修身是学习的目的,而这二者都要注重积累和坚持。对于“学习”和“修身”,作为儒家集大成者的荀子有着深刻的见解,请阅读本文,并联系课文《劝学》,说说荀子主要讲了什么道理,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说明这个道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
A.青,取之 |
B.吾尝终日 |
C.小人之学 |
D.糅 |
A.第一段,首先提出全文的观点,接着运用形象的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 |
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 |
C.第三段,分三个层次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即积累、坚持、专一。 |
D.第四段,通过君子与小人、古人与今人学习的对比,强调了学习要戒骄戒躁。 |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