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早上,孩子朝门内张望,他正熟睡着。风刮得正猛,那些漂网渔船不会出海了,所以孩子睡了个懒觉,跟每天早上一样,起身后就到老人的窝棚来。孩子看见老人在喘气,接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悄地走出来,去拿点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

许多渔夫围着那条小船,看着绑在船旁的东西,有一名渔夫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根钓索在量那死鱼的残骸。

孩子并不走下岸去。他刚才去过了,其中有个渔夫正在替他看管这条小船。

他怎么啦?一名渔夫大声叫道。

在睡觉。孩子喊着说。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孩子说:谁都别去打扰他。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叫道。

我相信。孩子说。

他走进露台饭店,去要一罐咖啡。

要烫,多加些牛奶和糖在里头。

还要什么?

不要了。过后我再看他想吃些什么。

多大的鱼呀,饭店老板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捉到的那两条也满不错的。

我的鱼,见鬼去。孩子说,又哭起来了。

你想喝点什么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叫他们别去打扰圣地亚哥。我就回来。

跟他说我多么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拿着那罐热咖啡直走到老人的窝棚,在他身边坐下,等他醒来。有一回眼看他快醒过来了,可是他又沉睡过去,孩子就走过大路去借些木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把这个喝了。他倒了些咖啡在一只玻璃杯里。

老人把它接过去喝了。

它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把我打败了。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可没有。

对。真的。是后来才吃败仗的。

佩德里科在看守小船和打鱼的家什。你打算把那鱼头怎么着?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了,放在捕鱼机里使用。

那张长嘴呢?

你要你就拿去。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来商量一下别的事情。

他们来找过我吗?

当然啦。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非常大,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老人说。他感到多么愉快,可以对一个人说话,不再只是自言自语,对着海说话了。我很想念你,他说,你们捉到了什么?

头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

好极了。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不会交好运了。

去它的好运,孩子说,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

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长矛,经常放在船上。你可以用一辆旧汽车上的钢板做矛头。我们可以拿到瓜纳巴科亚去磨。应该把它磨得很锋利,不要回火锻造,免得它断裂。我的刀子断了。

我去弄把刀子来,把钢板也磨磨。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也许三天。也许还不止。

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大爷。

我知道怎样保养它们。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把这个也养好,孩子说,躺下吧,老大爷,我去给你拿件干净的衬衫来。再带点吃的来。

我不在这儿的时候的报纸,你也随便带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你吃了多少苦?

可不少啊。老人说。

我去把吃的东西和报纸拿来,孩子说,好好休息吧,老大爷。我到药房去给你的手弄点药来。

别忘了跟佩德里科说那鱼头给他了。

不会。我记得。

孩子出了门,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他又在哭了。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旅游者,有个女人朝下面的海水望去,看见在一些空酒瓶和死梭子鱼之间,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地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晃来晃去。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ón(西班牙语:鲨鱼),侍者说,“Eshark(这是侍者用英语讲鲨鱼——Shark时读别的发音,前面多了一个元音)。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他想说这是被鲨鱼残杀的大马林鱼的残骸,但说到这里,对方就误以为这是鲨鱼的骨骼了)。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店老板对孩子的夸赞,要孩子向老人转达“难过”并非出自真心,表现的是生意人的虚伪圆滑。
B.小说中一名渔夫用钓索量死鱼残骸的情节,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老人行为的惊叹与赞美。
C.当地“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说明老人并非完全孤独;老人说“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体现了他的宽厚。
D.老人说要把鱼头给佩德里科,说明老人除了具有顽强、自尊的品格外,还有善良、敦厚之美。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嘴”“报纸”等细节事物虽一提而过,着墨不多,却有着丰富内涵,对塑造人物有独特作用。
B.小说结尾写老人正梦见狮子,暗示老人早年有狩猎的经历,能引发读者的无尽想象。
C.节选部分写了孩子、老人、渔夫、饭店老板、旅游者、侍者等众多人物,主次分明,疏密有致。
D.节选部分主要用对话的方式来叙说故事,语言简洁、明快,显示出海明威小说的独特风格。
【小题3】孩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结尾写露台饭店来的旅游者与侍者的对话,有什么深刻内涵?请简要分析。
23-24高二上·广东深圳·期中
知识点:海明威《老人与海》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打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叫曼诺林的孩子和他一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老头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常常梦见狮子。
第85天一大早,孩子为老人准备了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这天天气很好。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黎明时,他已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处,让小船随海水漂流。
老鹰在上空打着旋,老人把钓丝插到1英里深的海里。突然,看见伸在水面上的绿色竿子急遽地坠到水里,他知道,这是一条马林鱼正吃钓尖和钩把子上的沙丁鱼。老人灵巧地握着钓丝,感到下面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用双手拼命收着钓丝,但依然不能提上一英寸,渔船和人都在慢慢漂流。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
太阳又升起来了,鱼依然向北游。老人疲惫不堪,左手在抽筋,他吃些生鱼以增强力量。鱼终于跳出海面,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哩。老人放出更多的钓丝,紧紧拽住,手已皮开肉绽,涌出鲜血。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老人使尽平生的力气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边。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
死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浆、舵柄、刀子等与鲨鱼拼死搏斗。他深信:“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的肉,仅仅留下一幅大鱼骨架。
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的时候,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路边的小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在一旁守护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小题1】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
(2)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小题2】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根据文意回答。
【小题3】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如何理解?
【小题4】下列对这部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A.《老人与海》可以看作是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C.小说中的人物自始自终充满了激情,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壮的。
D.小说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老人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局就会相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美】海明威

我想我是吃不下一整条的。他说,用刀子把一条鱼肉一切为二。他感到那钓索一直紧拉着,他的左手抽起筋来。这左手紧紧握住了粗钓索,他厌恶地朝它看着。

这算什么手啊,他说,随你去抽筋吧,变成一只鸟爪吧,对你可不会有好处。

快点,他想,望着斜向黑暗的深水里的钓索。快把它吃了,会使手有力气的。不能怪这只手不好,你跟这鱼已经打了好几个钟点的交道啦。不过你是能跟它周旋到底的,马上把金枪鱼吃了。

手啊,你感觉怎么样?他问那只抽筋的手,它僵直得几乎跟死尸一般。我为了你再吃一点儿。他吃着他切成两段的那条鱼肉的另外一半。他细细地咀嚼,然后把鱼皮吐出来。

觉得怎么样,手?或者现在还答不上来?他拿起一整条鱼肉,咀嚼起来。

耐心点吧,手, 他说,我这样吃东西是为了你啊。我巴望也能喂那条大鱼,他想。它是我的兄弟,可是我不得不把它弄死,我得保持精力来这样做。他认真地慢慢儿把那些楔形的鱼肉条全都吃了。

他直起腰来,把手在裤子上擦了擦。

行了,他说,你可以放掉钓索了,手啊,我要单单用右臂来对付它,直到你不再胡闹。

他把左脚踩住刚才用左手攥着的粗钓索,身子朝后倒,用背部来承受那股拉力。天主帮助我,让这抽筋快好吧,他说,因为我不知道这条鱼还要怎么着。

不过它似乎很镇静,他想,而且在按着它的计划行动。它始终待在下面不上来,那我也就跟它奉陪到底。

他把那只抽筋的手在裤子上擦擦,想使手指松动松动。可是手张不开来。也许随着太阳出来它能张开,他想。也许等那些养人的生金枪鱼肉消化后,它能张开。如果我非靠这只手不可,我要不惜任何代价把它张开。但是我眼下不愿硬把它张开。让它自行张开,自动恢复过来吧。我毕竟在昨夜把它使用得过度了。

他眺望着海面,发觉他此刻是多么孤单。由于风的吹刮,这时云块正在积聚起来,他朝前望去,见到一群野鸭在水面上飞,在天空的衬托下,身影刻划得很清楚,然后模糊起来,然后又清楚地刻划出来,于是他发觉,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感到孤单的

轻风,他说。这天气对我比对你更有利,鱼啊。他的左手依然在抽筋,但他正在慢慢地把它张开。

我恨抽筋,他想,这是对自己身体的背叛行为。由于食物中毒而腹泻或者呕吐,是在别人面前丢脸;但是抽筋,是丢自己的脸,尤其是一个人独自待着的时候。

要是那孩子在这儿,他可以给我揉揉胳臂,从前臂一直往下揉,他想。不过这手总会松开的。

随后,他用右手去摸钓索,感到上面的份量变了,这才看见在水里的斜度也变了。跟着,他俯身朝着钓索,把左手啪地紧按在大腿上,看见倾斜的钓索在慢慢地向上升起。它上来啦,他说,手啊,快点。请快一点。

钓索慢慢儿稳稳上升,接着小船前面的海面鼓起来了,鱼出水了。它的长嘴像棒球棒那样长,逐渐变细,像一把轻剑,它把全身从头到尾都露出水面,然后像潜水员般滑溜地又钻进水去,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水里,钓索开始往外飞速溜去。

老人见过许多大鱼。他见过许多超过一千磅的,前半辈子也曾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不过从未独自一个人逮住过。现在正是独自一个人,看不见陆地的影子,却在跟一条比他曾见过、曾听说过的更大的鱼紧拴在一起,而他的左手依旧拳曲着,像紧抓着的鹰爪。

可是它就会复原的,他想。它当然会复原,来帮助我的右手。有三样东西是兄弟:那条鱼和我的两只手。这手一定会复原的。真可耻,它竟会抽筋。鱼又慢下来了,正用它惯常的速度游着。

弄不懂它为什么跳出水来,老人想,简直像是为了让我看看它个儿有多大才跳的。反正我现在是知道了,他想,但愿我也能让它看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这一来它会看到这只抽筋的手了。让它以为我是个比现在的我更富有男子汉气概的人,我就能做到这一点。但愿我就是这条鱼,他想,使出它所有的力量,而要对付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我的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船舷上,忍受着袭来的痛楚感,那鱼稳定地游着,小船穿过深色的海水缓缓前进。随着东方吹来的风,海上起了小浪。到中午时分,老人那抽筋的左手复原了。

这对你是坏消息,鱼啊, 他说,把钓索从披在他肩上的麻袋上挪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舒服,但也很痛苦,然而他根本不承认是痛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反复描写老人那只抽筋的左手,着力突出了左手的僵直、拳曲和无力,说明老人当时遇到的问题很严重。
B.选文的结尾,老人说“这对你是坏消息,鱼啊”,说明随着抽筋的左手复原,老人有信心很快就将大鱼捕杀。
C.选文中老人与鱼的对话,凝练而又精当,语言朴素却充满内在张力,体现出作者对简洁明快的电报风格的追求。
D.选文中在描写大鱼时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喻体有“轻剑”“潜水员”“大镰刀”等,意在表现大鱼的不同寻常。
【小题2】下列关于《老人与海》作家作品解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海明威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曾凭借《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早年的记者经历对其作品风格有重要影响。
B.小说中的“老人”是指圣地亚哥,他是海明威塑造的众多硬汉形象之一。为了维护尊严,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不顾年迈,坚持出海捕鱼。
C.小说中的“孩子”是指曼诺林,他给老人带来安慰,也给老人带来希望,可以说他是青少年时期的圣地亚哥,或者说他是老人的接班人。
D.小说中所说的“大鱼”最终被老人杀死,但血腥味引来鲨鱼,老人顽强搏斗并最终打败鲨鱼,成功塑造了“老人”这一胜利的英雄者形象。
【小题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发觉他此刻是多么孤单”和“于是他发觉,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感到孤单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4】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手是人类外在的大脑”,小说中老人与“手”展开了对话。请结合文本说明老人对待“手”有着怎样的复杂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神的审判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的。”他扫了一眼温度计,“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时,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摔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发如此大的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的、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在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的绳子上,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地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它们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路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树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了。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了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子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了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儿麻烦。”

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注】①克里语: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库兹乌兹: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埃尔曾经乐观开朗,和同伴志趣相投,可后来变得阴险恶毒,不但诅咒同伴,还设下陷阱加害同伴。
B.皮埃尔因丢了钱而猜疑同伴,当看见小松鼠啃咬钱包时,瞬间明白过来,然后疯狂地想要去挽救同伴。
C.迪克比较有责任心,即使是天气寒冷,即便是同伴怀疑他,对他发脾气,他依然坚持去查看布阱线路。
D.迪克被皮埃尔设计的陷阱害死,不过他对皮埃尔也是有防备的,皮埃尔最后就倒在他照看的钢夹子里。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B.“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这句话既暗示了故事的起因,又为后文迪克的惨死结局埋下了伏笔。
C.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自然环境描写,也为后文写二人先后落入自己所设计的陷阱而身死雪地做了铺垫。
D.文章采用有限视角,可随时对人物思想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如文中对迪克认为“那应该是库兹乌兹在作怪”的解释。
【小题3】小说结尾写到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后即戛然而止。你认为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小题4】有人说文章对迪克惨死情节的描写体现了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即只写冰山“露在水面的八分之一”,隐藏“水面下的八分之七”。请据此简要说明这一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