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进士及第。田重进守京兆,命仕衡鞫死囚五人,活者四人。重进即其家谓曰:子有阴施,此门当高大之。再迁秘书丞,徙知剑州。王均反,仕衡度州兵不足守,即弃城焚刍粟,东守剑门。仕衡招贼众,得千余人,待之不疑。贼将至,与钤辖裴臻迎击之,斩首数千级。召还,判三司盐铁勾院。度支使梁鼎言:"商人入粟于边,率高其直,而售以解盐。商利益博,国用日耗。请调丁夫转粟,而盐诸州,官自鬻之,岁可得缗钱三十万。仕衡曰: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剑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不听,遂行鼎议,而关中大扰,乃罢鼎度支使。

累迁司封郎中,为河北转运使。建言:河北岁给诸军帛七十万,而民艰于得钱,悉预千里豪,出倍偿之息,以是工机之利愈薄。方春民不足,请户给钱,至夏输帛,则民获利而官用足矣。诏优其直,仍推其法于天下。顷之,河北军储,议者以谓仕衡前过助封祀费,真宗闻之,以为河北都转运使。后集粟塞下,至钜万斛。或言粟腐不可食,朝廷遗使取视之,而粟不腐也。南郊,复进钱帛八十万。先是,每有大礼,仕衡必以所部供军物为贡,言者以为不实。仕衡乃条析进,六十万皆上供者,二十万即其羡余。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明年旱蝗,发积粟赈民,又移五万斛济京西。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盗起淄、青间,迁刑部侍郎,知青州。前守捕群盗妻子置棘围中,仕衡至,悉纵罢之使去。未几,其徒有枭贼首至者。

(选自《宋史·列传卷五十八》,有删改)


【注】①鞫:审问犯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仕衡招贼众       预:准备
B.而盐诸州,官自鬻之       辇:载运
C.悉预于里豪        假:借贷
D.顷之,河北军储       阙:缺少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己而调剑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B.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剑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C.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剑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D.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剑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仕衡为人宽容,诚心对待降人。他受命审讯五名死囚,将其中四人免除死罪;主管剑门时,他招降了贼徒一千余人,对他们毫不怀疑。
B.李仕衡通晓经济,反对与民夺利。他反对梁鼎提出的官府卖盐获利的建议;任河北都转运使时,他建议民用不足时,要春季给钱夏季给帛。
C.李仕衡屡遗怀疑,但能经受查验。有人说他储积的粮食已经腐烂,但朝廷派人检视,并非如此;进贡受到谏官质疑时,他详尽地说明了情况。
D.李仕衡关注民生,并且善于攻心。旱蝗灾害时,他赈济灾民,运送粮食救济京西;主管青州时,他释放了盗贼的妻儿后,有人杀了贼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②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
23-24高三上·重庆巴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宋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乙酉,以天神降,诏告在位,作《天圣降临视见记》。癸丑,(宋徽宗)诏:“天下应道教仙经不以多寡,许官吏、道俗、士庶缴申所属附,急递投进,及所至,委监郡守搜访。”丙申,令洞天福地修建宫观,塑造圣像。

蔡京等奏甘露降侍郎厅、延福宫所奏竹生紫花黄蕊、秘阁槐枝连理。御笔曰:“昨日仙鹤三万馀嘡盘旋云霄之上。”京又奏有仙鹤数万馀嘡蔽空飞鸣。又奏建州竹生花,结成稻米,搬入城市,货粜所收数十万石。又奏穰县生瑞谷,安化县生芝草,都计五万本。蔡京导主上酷好祥瑞。自古物以罕见为奇,岂有芝草五万本而仙鹤数万嘡,竹生米数十万石以为祥瑞?此等诳诞之语,君臣同为诬罔、岂不贻笑于后世哉?

上在藩潜时,独喜读书学画,工笔札,所好者,古器、山石,异于诸王。及即位,谦恭雅尚,崇宁中,始命官访古图牒宫中。独观书临字,却去华丽之饰,玩味竹石而已。使命伯氏俾朱勐密取江、浙花石,其初得小黄杨木三株,以黄帕覆之而进也,上大喜异。每花石至,动数十舟,号成纲矣。勐之纲为最,延福宫、艮岳诸山皆仰之。纲运所过,州县莫敢谁至劫掠,遂为大患。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材料二:

迹徽宗失国之由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猥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责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㭬丧之余,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特著以为戒。

(节选自《宋史·徽宗本纪》)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迹徽宗A失国之由B特恃其C私智D小慧E用心F一偏G疏斥H正士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诬罔,指欺骗,材料一中指宋徽宗和其臣子一起做有关“祥瑞”的欺骗之事。
B.何,“何”通“呵”,缉查盘问的意思。与《过秦论》中“为天下笑者,何也”的“何”意思不同。
C.殆,接近,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殆”意思相同。
D.故,因果连词,所以。与《陈情表》中“凡在故老”的“故”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徽宗在位期间,迷信道教,修道观塑神像,且受蔡京引导过分喜欢祥瑞。
B.蔡京上奏说建州的竹子开出了花,还结成了稻米,当时确有其事。
C.宋徽宗因异常喜欢花石,朱勐大规模运输花石纲所经过的地方,州县没有人敢接近抢劫。
D.自古以来,有很多国君喜好享乐、玩物丧志,其中不少导致了亡国。材料中以宋徽宗的所作所为引以鉴戒。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观书临字,却去华丽之饰,玩味竹石而已。
(2)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
【小题5】有评价说宋徽宗登基之初很是惊艳,声望极高,请从材料中列举出他的“惊艳之处”和当政在位的不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崇宁四年,西夏以重兵次蒿坪岭,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斗,敌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经略司上其功,童贯董边事,疑有增饰,止补一资,众弗平。绍兴四年,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嗜义轻财,锡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节选自《宋史•韩世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B.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C.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D.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少却”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两句中的“少”字含义相同。
B.“世忠度良臣已出境”与“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度”字含义不同。
C.“约闻鼓即起击”与“约为婚姻”(《鸿门宴》)两句中的“约”字含义相同。
D.“具以所见对”与“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两句中的“具”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勇猛过人。他尚未及冠,便因挽强弓、善骑射而勇冠三军;在抗击西夏、金的斗争中,他骁勇善战,不畏强敌。
B.韩世忠深受皇帝信任。强敌入侵时,皇帝曾亲笔致书,对他委以重任;他大败金军后,皇帝没有听信小人的谗言,肯定其忠勇。
C.韩世忠为人正直,敢作敢当。在岳飞蒙冤及抵制排斥和议等事情上,他仗义执言,不畏祸也不依附秦桧。
D.韩世忠好义轻财,知人善任。他所受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体恤编户;许多后辈在他的任用提拔下成长为勇将。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课内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安世,字平父,其先括苍人,后家江陵。淳熙二年进士,召试,除秘书正字。光宗以疾不过重华宫,安世上书言:“陛下仁足以覆天下,而不能施爱于庭闱之间;量足以容群臣,而不能忍于父子之际。愿陛下自入思虑,父子之情,终无可断之理。即日就驾,旋乾转坤,在返掌间尔。”疏入不报。

宁宗即位,诏求言,安世应诏言:“管夷吾治齐,诸葛亮治蜀,立国之本,不过曰量地以制赋,量赋以制用而已。今天下之费最重而当省者,兵也。其次莫如宫掖。宫中既省,则外廷之官吏,四方之州县,从风而省,奔走不暇,简朴成风,民生日厚。复祖宗之业, 雪人神之愤,惟吾所为,无不可者。

时朱熹召至阙,未几予祠,安世率馆职上书留之,言:“御笔除熹宫祠,不经宰执,不由给舍,径使快行,直送熹家。窃揣圣意必明知熹贤不当使去宰相见之必执奏给舍见之 必缴驳是以为此骇异变常之举也且朱熹本一庶官,供职甫四十日,即以内批逐之,举朝惊愕,不知所措。臣愿陛下谨守纪纲,毋忽公议,复留朱熹。”不报。

安世素善吴猎,二人坐学禁久废。开禧用兵,猎起帅荆渚,安世方丁内艰。起复,知鄂州。俄淮、汉师溃,薛叔似以怯懦为(韩)侂胄所恶,安世因贻侂胄书,其末曰:“偶送客至江头,饮竹光酒,半醉,书不成字。” 侂胄大喜曰:“项平父乃尔闲暇。”遂除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

会叔似罢,金围德安益急,诸将无所属。安世不俟朝命,径遣兵解围。高悦等与金人力战,马雄获万户,周胜获千户,安世第其功以闻。猎代叔似为宣抚使,寻以宣谕使入蜀。朝命安世权宣抚使,又升太府卿。

有宣抚幕官王度者,吴猎客也。及安世招军,名项家军,多不逞,好虏掠,猎斩其为首者,安世憾之,至是斩度于大别寺。猎闻于朝,安世坐免。嘉定元年,卒。

——(节选自《宋史项安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揣圣意/必明知熹贤不当使去宰相/见之必执奏给舍/见之必缴驳是以为/此骇异变常之举也/
B.窃揣圣意/必明知熹贤不当使去/宰相见之必执奏/给舍见之必缴驳/是以为此骇异变常之举也/
C.窃揣圣意必明/知熹贤不当使去/宰相见之必执奏给舍/见之必缴驳/是以为此骇异变常之举也/
D.窃揣圣意必明/知熹贤不当使去宰相/见之必执奏/给舍见之必缴驳是以为/此骇异变常之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华宫,宋代宫殿名,文中指宋孝宗传位给光宗后居住的地方。重华,上古贤君舜帝的名。
B.庭闱,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常代指父母,如杜甫诗“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C.管夷吾,即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相”。
D.纪纲,原指网罟的纲绳,后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文中指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生活中的道德准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安世上书进谏因为有病不去重华宫朝见的光宗,希望他深入考虑父子情分,当天就去朝见。
B.宁宗未经公议就直接将朱熹贬去管理祠观,项安世率众人上书请求收回成命,没有得到答复。
C.在淮汉两军溃败之际,项安世写信给韩侂胄,暗示自己身处闲暇,愿为朝廷效力;终被重用。
D.项安世与吴猎一向交好,所以吴猎以宣谕使身份到蜀地去,朝廷就任命项安世担任宣抚使一职。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祖宗之业,雪人神之愤,惟吾所为,无不可者。
(2)会叔似罢,金围德安益急,诸将无所属。安世不俟朝命,径遣兵解围。
【小题5】项安世的上书分别表达了哪三点主要意思?请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