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俭,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案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按奉太傅。”士廉固辞。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帝曰: “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从数百骑出。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

(节选自《新唐书》)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节选自《屈原列传》)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断句是正确的,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廉进A止详华B凡有献纳搢绅C皆属以目奏议D未尝不焚稿E家人无见者少F识太宗非常人G以所出女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相同。
C.从亲,指的是秦国和楚国两国合纵相亲,“从”同“纵”,合纵,就是联合抗秦。
D.婚,本义是女子出嫁到男人家。古时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候进行,以此谐音而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
B.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最终果然击败了敌军。
C.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
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
(2)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小题5】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3-24高二上·河南信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记》欧阳修(1007-1072)《新唐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B.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C.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D.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B.“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C.崩,古代指帝王和王后去世,也叫“驾崩”。而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腰斩属于大辟之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不应该。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中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中子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中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将军用几何人而足            度:估计
B.大破李信军,入两                  壁:军营
C.王翦言不用,因                  谢:道歉
D.李信果秦军                                      辱:使受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险衅,夙遭闵凶
B.夫秦王怚不信人                                                                           汝姊在吾怀,呱呱
C.悉国中兵以拒秦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D.将军乞贷,亦已甚矣                                                            且夫水积也不厚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B.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C.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D.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作为秦国著名将领,曾经征讨燕国,最终打败燕国军队并活捉太子丹,很得秦王赏识。
B.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国,开始频频胜利,却不知道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结果楚军大败李信部队。
C.王翦领兵出征之时,请求秦王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目的是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不让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的秦王对他产生怀疑。
D.王翦抵达战场,荆军屡次不肯应战,并向东退却,王翦趁机追击他们,大败荆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2)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3)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越,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时奉祀。召其从昆弟,尊官厚赐宠之。乃召陆贾以为太中大夫,往使,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介之使报者。陆贾至南越,王甚恐,乃顿首谢,愿长为藩臣,奉贡职。陆贾还报,孝文帝大说。遂至孝景时,称臣,使人朝请。

(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命为“制”,令为“诏”,文中指尉佗用皇帝身份发号施令。
B.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
C.从,堂房亲属,意为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如父亲的兄弟称为从父。“从昆弟”指的是堂兄弟。
D.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施礼者跪而头叩地,稍顿即起,为“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嚣去世前对赵佗表明自己想趁天下大乱立国称帝,因病重无法实现,嘱咐赵佗帮他完成遗愿。
B.汉朝关闭南越边境铁器买卖一事,促使赵佗自立为帝,并发兵攻打了与南越接壤的长沙边邑。
C.高后死后,没了汉朝的牵制,赵佗野心进一步扩大,用手段使周边部族依附自己,建制称帝。
D.孝文帝派陆贾出使南越后,赵佗终愿做汉朝的藩臣,之后直到孝景帝执政,南越都信守诺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
(2)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
【小题5】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汉孝文帝如何使南越王“俯首称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