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30

阅读下面两首词作,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造,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幕遮》“芳草无情”二句,由意中虚景转为眼中实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B.《苏幕遮》“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C.《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群奋发有为、激流勇进的知识青年的形象,回答了上面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D.《沁园春·长沙》上下两片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上片写景,句句有情;下片有叙述有议论,也结合着抒情。从全诗来看,情是重点,景为衬托,情是诗人寄兴之所在,是诗人改造世界之志的归宿。
【小题2】两首词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词分析。
23-24高一上·山东临沂·阶段练习
知识点:范仲淹(989-1052)毛泽东(1893-1976)写景抒情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