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曰:“财不足,请敛于民。”晏子曰:“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赀,是独乐者也,不可!”赵简子春筑台于邯郸,天雨而不息,谓左右曰:“可无趋种乎?”尹铎对曰:“公事急,厝种而悬之台,夫虽欲趋种,不能得也。”简子惕然,乃释台罢役曰:“我以台为急,不如民之急也,民以不为台,故知吾之爱也。”中行穆子围鼓,鼓人有以城反者,不许,军吏曰:“师徒不勤,可得城,奚故不受?”曰:“有以吾城反者,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我独奚好焉?赏所甚恶,有失赏也,若所好何?不赏,是失信也,奚以示民?”鼓人又请降,使人视之,其民尚有食也,不听。鼓人告食尽力竭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孟简子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矣?”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羞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况居而求利者也。

(节选自《说苑·贵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
B.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
C.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
D.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是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为高出地面的方形平顶构筑物,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上。
B.“可无趋种乎”与“以趋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趋”字含义不同。
C.“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像春风吹拂着人们,像夏雨滋润人,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D.“况居而求利者也”与“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招待景公宴饮费用不够,有人建议向百姓征收贴补,但晏子不愿因此而增加百姓的负担。
B.赵简子得知因为自己筑台而耽误了百姓农时播种,深感不安,就中止了筑台放百姓回家。
C.中行穆子围攻鼓国,有人要献城请降,被他一再拒绝,直到鼓国粮绝力竭,中行穆子才攻取。
D.孟简子原有三千门客,但当获罪逃亡时,只有三人跟随,这是因为孟简子平日待人寡恩薄情。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以台为急,不如民之急也,民以不为台,故知吾之爱也。
(2)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
23-24高二上·福建福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说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

晋赵盾举韩厥,晋君以为中军尉。赵盾死,子朔嗣为卿,取成公姊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占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曰:“此甚恶。非君之身,及君之子。”屠岸贾者,始有宠予灵公,及至于晋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赵穿弑灵公,盾虽不知,犹为首贼。臣杀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后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厥告赵朔趋亡,赵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且不恨。”韩厥许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皆灭其族。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后生男,乳,朔客程婴持亡匿山中。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曰:“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疾问韩厥。韩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景公问云:“赵尚有后子孙乎?”韩殿具以实对。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孤名为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令,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令,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军。将军遂返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故人安可以无恩夫有恩于此故复于彼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后不复

(节选自《说苑·复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遂返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故人安可以无恩/夫有恩于此故复于彼/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后不复
B.将军遂返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故人安可以无恩/夫有恩于此故复于彼/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后不复
C.将军遂返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故人安可以无恩/夫有恩于此/故复于彼/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后不复
D.将军遂返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故人安可以无恩/夫有思于此/故复于彼/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后不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恩者尚必报”与“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报”字含义不同。
B.“晋赵盾举韩厥”与“函谷举”(《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C.“景公因韩厥之众”与“因遗策”(《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D.“微君之疾”与“微斯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微”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氏之灾事先便有预兆,当初赵盾梦见叔带叉着腰哭得非常悲痛,不久又笑着拍手唱歌,史官当时便预测这是个凶梦,将有殃及子孙之灾。
B.赵朔世袭父亲赵盾的职位为卿,却因后来娶了成公的姐姐为妻,而招来了杀身之祸,如果没有程婴,韩厥等人的帮助,赵氏差点被灭门。
C.晋景公患疾,有人占卜后说是有冤情的人在作祟,韩厥趁此机会告知晋景公赵氏孤儿存活的消息,晋景公听闻后便谋划着扶立赵氏孤儿。
D.赵家的遗腹子赵武在出生后由赵朔的门客程婴从宫中带出,逃亡藏匿于山中,十五年后,才在韩厥等人的帮助下报了灭族之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厥告赵朔趋亡,赵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且不恨。”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皆灭其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衎衎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也。”孔子曰:“君子也。”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也。”子贡问曰:“闵子哀不尽,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子曰君子也。赐也惑,敢问何谓?”孔子曰:“闵子哀未尽,能断之以礼,故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能引而致之于礼,故曰君子也。”

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丧亲三年,丧君三年;君与父孰重?”田过对曰:“殆不如父重。”

王忿然怒曰:“然则何为去亲而君?”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宣王邑邑无以应。

韩褐子济于河,津人告之曰:“夫人过于此者,未有不祭者也;而子不祭乎?”韩褐子曰:“天子祭海内之神,诸侯祭封域之内,大夫祭其亲,士祭其祖祢。褐也,未得事河伯也。”津人申楫,舟中水而运,津人曰:“向也,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今舟中水而运,甚,治装衣而下游乎!”韩子曰:“吾不为人之恶我而改吾志,不为我将死而改吾义。”言未已,舟泆然行。

孔子曰:“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忧也;无声之乐,欢也;不言而,不动而威,不施而仁,志也。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志变,其声亦变。其志诚,通乎金石,而况人乎?”

(节选自《说苑·修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
B.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
C.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
D.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切切而悲”与“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中的“切切”一词含义相同。
B.“然则何为去亲而事君”与“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C.“今舟中水而运,甚殆”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中的“殆”字含义不同。
D.“不言而信”与“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信”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让子夏和子骞在守丧期满后弹琴,无论琴音愉悦还是悲伤,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君子,子贡迷惑不解,孔子对此作了解释。
B.齐宣王问田过国君与父亲哪一个重要,对田过“国君不如父亲重要”的观点和辩解感到很愤怒,后来就不再理会他。
C.船夫问韩褐子渡河为何不祭祀,韩褐子说天子祭天下之神,诸侯祭封地之神,大夫祭父母亲族,士祭祖先,他不能祭河神。
D.孔子以钟鼓为喻强调心诚对修礼的重要性,他认为钟鼓的声音会随着心志的改变而改变,如果心诚就能发出金石之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也,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
(2)吾不为人之恶我而改吾志,不为我将死而改吾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敦能行之?楚平王使奋扬杀太子建,未至而遣之,太子奔宋。王召奋扬,使城父人执之以至。王曰:“言出于予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王初命臣曰:‘事建如事予。’臣不佞,不能也。奉初以还,故遣之。已而悔之,亦无及也。”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重过也,逃无所入。”王乃赦之。

齐庄公且伐莒,为五乘之宾,而杞梁、华舟独不焉,故归而不食。其母曰:“汝生而无义,死而无名,则虽五乘,孰不汝笑也?汝生而有义,死而有名,则五乘之宾,尽汝下也。”趣食乃行。杞梁、华舟同车,侍于庄公而行至莒。莒人逆之,杞梁、华舟下斗,获甲首三百。庄公止之曰:“子止,与子同齐国。”杞梁、华舟曰:“君为五乘之宾,而舟、梁不与焉,是吾勇也;临敌涉难止我以利是污吾行也深入多杀者臣之事也齐国之利非吾所知也遂进斗坏军陷阵三军弗敢当

佛肸用中牟之县,设禄邑炊鼎曰:“与我者受邑,不与我者其烹。”中牟之士皆与之。城北余子田基独后至,祛衣将入鼎,曰:“基闻之,义者,轩冕在前,非义弗受;斧钺于后,义死不避。”遂祛衣,将入鼎,佛肸播而止之。赵简子屠中牟,得而取之,论有功者,用田基为始。田基曰:“吾闻廉士不耻人,如此而受中牟之功,则中牟之士终身惭矣。”襁负其母,南徙于楚,楚王高其义,待以司马

(节选自《说苑·立节》)

【注】①同齐国:共同统治齐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敌涉难/止我以利/是污吾行也/深入多/杀者臣之事也/齐国之利/非吾所知也/遂进斗/坏军陷阵三军/弗敢当/
B.临敌涉难/止我以利/是污吾行也/深入多杀者/臣之事也/齐国之利非吾所知也/遂进斗/坏军陷阵三军/弗敢当/
C.临敌涉难/止我以利/是污吾行也/深入多杀者/臣之事也/齐国之利/非吾所知也/遂进斗/坏军陷阵/三军弗敢当/
D.临敌涉难/止我以利/是污吾行也/深入多/杀者臣之事也/齐国之利非吾所知也/遂进斗/坏军陷阵/三军弗敢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贰”即有二心、不忠实,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且贰于楚也”的“贰”相同。
B.“独不与焉”与“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C.“是少吾勇也”与《寡人之于国也》中“邻国之民不加少”的“少”字含义不相同。
D.“佛肸用中牟之县畔”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的“畔”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派奋扬去杀太子建,奋扬却派人给太子建通风报信,使太子建逃过一劫。在面对楚平王的质疑时,奋扬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后悔,楚平王因此赦免了他。
B.齐庄公将攻打莒国,设立享受五乘爵禄的侍卫队伍,以鼓舞士气,杞梁、华舟在母亲用义和名的劝导下,作战英勇,不计得失。
C.佛肸凭借中牟城反叛,设置了封邑和大鼎锅,利诱威逼中牟人,中牟城的士人都顺从了他,田基最后一个到,不是来投顺,却是来投鼎,被佛肸制止。
D.赵简子平定了佛肸的反叛,论功行赏时,田基功劳最大,赵简子要奖赏他,田基却坚决拒绝,且不惜为此离开家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重过也,逃无所入。
(2)襁负其母,南徙于楚,楚王高其义,待以司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