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此者四十余年。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文本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无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注】①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B.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C.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D.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系治,囚禁审理,“治”与《谏逐客书》中“至今治强”的“治”含义不同。
B.几杖,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用来借指老人。
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义不同。
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的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意指后者。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复遣丧长安葬                 然则一羽不举
B.此者四十余年                 纵一苇之所
C.京师知其子故                 思试之斗觇之
D.时则有叛国无叛郡          因人之力敝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下棋,走棋路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了,这件事成为吴王谋反的诱因之一。
B.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不过文帝在听了使者的解释后,未追究吴王过错,特许吴王不再上朝。
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发动叛乱。
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诸侯国。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
(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小题6】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
23-24高三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
知识点:陶渊明(365-427)史传文论说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董祀①为屯田都尉②,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③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言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④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①董祀:蔡文姬的丈夫。②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③使驿:使者。④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知有汉            乃:竟然
B.不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C.众皆为改            容:容貌
D.而垂死之命乎     济:拯救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
B.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
C.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
D.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花源中的人“来此绝境”已经久远。
B.桃花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是怕桃花源外界的人来扰乱他们的生活。
C.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
D.尽管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但国法无情,依然维持原判,并未赦免董祀的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无储粟,生所资                 生:维持
B.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C.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聊化以归尽                           乘:趁着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家叔余贫苦                  取之百金,使工药之
B.事顺心                         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C.将有事西畴                  月出东山之上
D.胡为乎遑遑欲何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时间很短暂,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贯,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达观地面对生命。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人事,苦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责,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林,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侯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洒,漉毕,还复著之。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材料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B.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C.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D.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本义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需长者立主位,面南酒祭神开席;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如国子祭酒等。
B.弦歌:指出任邑令,典出自《论语·阳货》,曾记孔子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故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
C.解绶:绶是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绶,指辞去官职,又称“解印绶”。
D.姓字;姓本指标志家族系统的字,秦汉以后,姓氏合一;字是在十五岁成年之后在本名以外所起的别名,亦称“表字”,用于自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从小就志向很高,文章写得好;为人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所有这些,《五柳先生传》做了实证。
B.陶渊明家里贫穷,宁愿亲自耕种病倒,却不愿为官;即使卧床挨饿也不愿接受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
C.陶渊明先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州主薄、彭泽令等职;因他厌恶当官,淡泊名利,所以在位时间不长。
D.陶渊明非常喜欢读书喝酒;读书一有顿悟而忘了吃饭;喝酒一定要醉,醉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
【小题4】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小题5】根据文本,请简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来由和结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