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庄子者,蒙人也,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孔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A]自快[B]无为[C]有国者所羁[D]终身[E]不仕[F]以快吾志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尊敬。
B.“子”在文中是指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在的“您”。
C.晦指阴历每月第一日,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苏轼在《再游径山》中“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常圆无晦朔”中也曾提及“晦朔”。
D.石,是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小题3】下面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写《渔父》《盗跖》《胠箧》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进而来表明老子的学说主张,这些篇章所言之辞,都是空话没有实事依据。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庄子用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等设喻,阐明了“小大之辩”的观点,在文段中能体会到庄子“尚大”的精神追求。
D.惠子从魏王那里得到了大葫芦的种子,种成后认为大葫芦实在太大而没有实在的用处,决定把它击破,这举动背后蕴含了惠子对庄子思想“大而无用”的批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23-24高二上·甘肃兰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庄子(约前369-前286)《史记》史传文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二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皲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皲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三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节选自《庄子·山木》)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A独不见B郊祭C之D牺牛E乎F养食G之H数岁I衣J以K文绣L以入M大庙。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指求取,与《孟子》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意思相同。
B.器,指重视,与《老子》中“埏埴以为器”的“器”意思不同。
C.止,指停留,与《大学》中“止于至善”的“止”意思不同。
D.不然,指不是这样,与《墨子》中“治乱者何独不然”的“不然”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生活在梁惠王、齐宣王时期,他学识渊博,著述颇丰,有十余万字,其内容都是用来诋毁孔子的门徒而宣扬老子学说的。
B.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山木成材者被伐取,不材者幸免,而雁善鸣则存,不善鸣则被杀,人生在世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得幸存,但不能避免拘束与劳累。
D.庄子认为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败,有才有德会遭到算计,无才无德会受到欺侮,因此凡事不能偏执一方,应顺其自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小题5】这三则材料体现了庄子哪些处世哲学?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爱,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①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②之县解。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注】①适,偶然。②帝,天,万物的主宰。
【小题1】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佚       吊:吊丧
B.必有不言而言       蕲:祈求,希望
C.古者谓之天之刑       遁:逃避,违反
D.安时而处顺,哀不能入也       乐:音乐
【小题2】比较下列句式特点,找出与“然则吊焉若此”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而莫之夭阏者
D.何以伐为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人体秉承于自然,方才有生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
B.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除了困缚,犹如解脱了倒悬之苦。
C.庄子本人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与《逍遥游》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迥异。
D.老聃和秦佚都把生死看得很轻,在秦佚的眼里老聃的弟子也应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但如此伤心地长久哭泣,显然哀痛过甚,有失老聃的遗风。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2)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2)依乎天理,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描写了一个场面,以声音描写为主。写解牛时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B.庖丁先从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
C.庖丁再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十九年,其刃却如“新发于硎”。
D.文惠君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道理:只有改变环境,不随俗沉浮,解决矛盾,才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小题2】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