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洗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

材料三: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使使厚币迎            人皆有不仁人B.衣文绣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C.有中道呼者            不仁,如礼何D.有鲋鱼     就有道而正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神龟为喻,表明了自己保全性命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三段材料出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都给我们展示了庄子清高、不为名利所累的高尚品格。
【小题4】课本文言文翻译。
(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小题5】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3-24高二上·山东淄博·阶段练习
知识点:庄子(约前369-前286)《庄子》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逍遥游》)

文段二: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军为谒者给事中。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③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④,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 ②传:凭证 ③横草:使草倒下   ④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B.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C.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D.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官授职位。
B.擢,提拔、选拔之意,现常用于表达人才出众。用“擢第”以作科举考试得中。
C.晦朔, 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阴历月初的一天。
D.春秋,有如下几个含义:一年,四季;年龄;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本之《春秋》。文中是指年龄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终军到长安上书论事,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
B.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好东西都买回来,上奏给皇上,皇上很高兴。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不欲内属,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小题5】如何看待终军请缨这件事?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 ①尧:我国历史上传说时代的圣明君主。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高士,宇仲武,隐于箕山。相传尧要让天下给他,他自命高洁而不受。②爝(jué)火:炬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③时雨:按时令季节及时降下的雨。④鹪鹩(jiāo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⑤尸祝:祭祀时主持祭祀的人。

【小题1】请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进行解释
(1)《齐谐》者,怪者也
(2)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天下既已
(4)其于泽也,不亦乎?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之苍苍,正色邪                            于光也,不亦难乎?
B.化为鸟,其名为鹏                            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
C.鹏徙于南冥也                                   且夫水积也不厚
D.则其负大翼无力                                名者,实之宾
【小题3】选出对上面两个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逍遥”,意思是不受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甲段所写的鲲鹏能够高飞九万里,能够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鲲鹏是有所待而不逍遥不自由的。
B.乙文“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就是说明“圣人无名”的道理。文中的许由是庄子心中那种无己、无功、无为,追求逍遥境界的神人,是不肯为身外之事所羁绊身心的至人,君王的权势,在许由看来,不过是人生的枷锁而已。
C.两个文段都用了比喻。语段甲用“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等比喻侧重说明的是“世间万物的逍遥有所待,而这种有所待还要受它所依凭的条件的制约,条件的程度制约着逍遥的程度这一道理。而乙文许由用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的比喻说明天下对于我无所用。用越俎代庖的故事,把自己比喻成无所作为的庖人,甘心退让。
D.《逍遥游》想象丰富,境界开阔。我们无不被庄子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沉浸在庄子所创造的奇幻世界当中。如甲文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太空,想象十分奇特,给人一种开阔的境界。丰富的想象使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