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是岁,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甚众,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骠骑将军出北地,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注释】①过当:斩杀俘虏的敌人多于带领的军队。②要边:到边境线上寻找汉军。③传(zhuàn):驿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B.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C.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D.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狩,是汉武帝年号。文中“元狩二年”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元丰六年”一样,都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
B.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功大,始置骠骑将军,后成为官职名。《出师表》中的“尚书”“长史”也是古代官职名。
C.“骠骑既渡河”中的“河”指黄河。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河”也指黄河。
D.属国,文中指降汉后聚居于西北的沿边五郡,与王维《使至塞上》“属国过居延”中的“属国”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英勇善战,用兵灵活,军功显赫,功劳两次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B.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浑邪王反悔,霍去病斩杀了要逃亡的八千人。
C.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于元狩六年病逝,他去世后,皇帝很悲痛,为他修建的坟墓,外形就像他生前作战过的祁连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闻之,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
(2)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
【小题5】太史公为什么评价霍去病“有气敢任”?请简要说明。
23-24高一上·贵州黔东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大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大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B.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C.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D.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设此官职,为百官之长。后为宰相的尊称。
B.春申君:即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D.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使者为太子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称太子生病不见客。估计太子走远且秦兵追赶不上后, 他才对秦王道出实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将江东地区封给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2)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 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 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 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与秦璧。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秦王       奏:进献
B.请指示                 指示:指点
C.相如广成传          舍:安置
D.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有为也B.使其从者衣褐   度我至军中公
C.秦王与群臣相视     夜缒D.不如而厚遇之     则思无喜谬赏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
A.越国以B.道芷阳C.人皆使之D.下江陵,顺流而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以“书”骗璧,以“图”骗璧,以“礼”骗璧,蔺相如不为假象迷惑,不因一时获胜麻痹;献璧,取璧,归璧,机智果断。
B.蔺相如献璧后,立马觉察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假托“璧有瑕”将璧收回;然后将赵王的“修敬”与秦王的“甚倨”进行对比,委婉讥讽秦王的无理无信。
C.“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先写动作,后写神态,表现了他运筹于胸,表露于形, 快而不慌,退而有意。
D.蔺相如在秦廷上对秦王说的话,或语气平和,谦恭有礼;或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或坚决表态, 分析利害;或怒不可遏,以死抗争。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箕倨见陆生。曰:“足下中国人,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乃屈强于此,汉诚闻之,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乃大说陆生。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号其书曰“新语”。吕太后时,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右丞相陈平患之,陆生曰:“将相和调,则士务附。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君何不交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陆生名声藉甚。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B.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C.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D.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指中原地区,汉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之。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戎、西狄和东夷。
C.诗书,原指《诗经》和《书经》,后泛指一切经书,再后来可泛指一切书籍。
D.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皇帝的生母未必就是皇太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不卑不亢,大义凛然。面对傲慢的尉他,陆贾毫不畏惧,分析形式,晓以利害,侃侃而谈,从气势上镇住了尉他,尉他只好道歉。
B.陆贾辞令机智,辩论犀利。尉他问陆贾自己和刘邦相比哪一个更贤能,陆贾从几个角度进行了对比,直言尉他和刘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C.陆贾直言进谏,说理透彻。陆贾不顾刘邦的生气,直接反问刘邦可以马上治天下吗?再列举商汤、周武、秦朝等历史上灭亡的实例来劝刘邦。
D.陆贾忠于刘氏保国建功。吕太后掌权时危及刘氏的社稷传承,陆贾向丞相陈平进言,力促将相和,从而诛杀了吕氏,助力孝文帝登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