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②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
(《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
B.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
C.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
D.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
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
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
C.“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
D.“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 |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
(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小题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节选自《老子·第四十一章》)
材料二: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①建言:立言。②颣(lèi):崎岖不平、坎坷曲折。③大方无隅:隅,棱角。最方正的东西却没有棱角。④善贷且成:道善于辅助万物,并且万物都是可成就的。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凡御之A所贵B马体安C于车D人心E调F于马G而后可以进H速致远。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平坦,与“赴险如夷”“夷为平地”两个成语中的“夷”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
B.大器晚成,材料一中是本义,材料二中是比喻义,现代汉语中多用其比喻义。 |
C.逮,赶上,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中的“逮”含义不同。 |
D.弥,更加,与《六国论》中“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中的“弥”含义相同。 |
A.同样是听了道的理论,上士能很快领悟,并应用到实践中去;中士不能完全理解,且半信半疑;下士则是对道进行嘲讽,否认道存在的意义。 |
B.赵襄子和王子期驾车比赛,虽然换了三次马,但赵襄子三次都落后了,他认为王子期作为他的老师有所保留,没有将驾驭的技巧全部教给他。 |
C.白公胜策划政变,朝会结束后,他倒拿着马鞭,鞭杆上的尖针刺穿了脸颊,血流到地上都不觉察,这说明白公胜专注于政变之事而忘记了伤痛。 |
D.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和处理过政事。右司马侍座,用隐语讽谏庄王,庄王立即亲自理事,多方施政,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 |
(1)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
(2)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小题5】王子期认为赵襄子比赛三次落后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三十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文本(二)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
能A不龟手一也B或以封C或不免D于洴澼絖E则所用F之异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辐,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一条条直棍儿。 |
B.民,古代指有别于君主、群臣百官和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庶民。 |
C.“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
D.石: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石。 |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
B.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
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D.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小题5】文本(二)体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段,当其无,有车
(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赞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
民
(第六十四章)
【小题1】解释下列字词(1)
(2)
(3)其脆易
(4)常于
【小题2】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不贵难得之货”中“贵”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
B.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C.见贤思齐焉 |
D.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
A.有车 民 |
B.埏埴 |
C.吾 宋人善 |
D.死 |
A.老子特地提醒人们要全面地看待事物。指出事物是由“有”“无”两者结合而成,从面可以“利”和“用”。 |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是自己;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自己 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 |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
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小题6】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请问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