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0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艳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等,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注]①许:兴盛、复兴。②蹵然:不安的样子。③先子:已逝世的长辈。这里指曾西的父亲曾参。④艳然:恼怒的样子。⑤镃基:锄头。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纣之去A武丁未B久也C其故家D遗俗E流风善F政G犹有H存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当路于齐”与“为之于未有”(《老子》)两句中的“于”含义相同。
B.知,文中指知道,与《论语·子罕》中“知者不惑”的“知”含义不同。
C.朝,使……来朝,与《兼爱》中“故亏父而自利”的“亏”用法不同
D.万乘,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丑把孟子与管仲、晏子之类的人相比,本是赞许孟子,但孟子不满意,羞于与管仲为伍。
B.有人把曾西与子路比较,这令曾西感到不安;又把曾西跟管仲相比,这却惹怒了曾西。
C.孟子阐述商朝有几个贤君,纣王有微子等人辅佐,是为了说明王朝要有能干的辅臣。
D.孟子引用齐国的俗语,说明时势很重要,当下齐国正处于用王道统一天下的有利时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2)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小题5】用武力使人臣服和用德行使人臣服的区别是什么?
23-24高二上·辽宁·阶段练习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孟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脆易                                        泮:同“判”,分离
②不难得之货                                 贵:珍贵
③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恻隐:哀痛、怜悯
④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交纳
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贼:伤害
⑥苟能充之,足以四海                    保:安定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④⑤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人与禽兽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
C.《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孟子善用夸张、对比,文章思路简洁明晰;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小题5】《五石之瓠》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两个故事。请概括这两个故事及其寓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选自《孟子·尽心下》,有删改)

材料二: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材料三:

赵简子上羊肠之阪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阪,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谓死而又死,君既已闻为人臣而侮其主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简子曰:善。乃罢群臣不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选自《新序·杂事一》,有删改)

【小题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赵简子A上羊肠之阪B群臣C皆D偏袒E推车F而虎会独担戟G行歌H不推车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即年成、收成的意思。与《庖丁解牛》中“良庖岁更刀”的“岁”意思不同。
B.“使者不说”与“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用法相同。
C.哀,意思为同情、怜悯,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的“哀”意思相同。
D.“则社稷危”与“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危”用法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百姓最重要,国君最轻,所以成为君主需要取得百姓的支持;得到天子赏识便做诸侯,得到诸侯赏识便做大夫,诸侯危害国家就改立。
B.赵威后未开启使书,就先向使者询问齐国的收成、百姓以及君主的情况。齐使不满赵威后不先问王,而问岁与民。赵威后告诉他无岁与民就无国君。
C.对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三位能够帮助齐王治理国家的贤能大臣,赵威后故意以“无恙乎”发问齐使,弦外之音是对齐王昏庸无道的指责。
D.赵简子提出“为人臣侮其主”,虎会以“为人君而侮其臣”针锋相对,让赵简子感悟到“君侮其臣”对国家的危害,故而改变了态度、做法。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2)乃罢群臣不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小题5】赵威后的首问和虎会之说体现了怎样的政治思想?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数苦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草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材料二: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等候)我,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断句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民望之A若大旱B之C望云霓也D归市者E不止F耕者G不变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与“刑人如恐不胜”中的“胜”意思相同。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与“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中的“罪”意思相同。
C.“汤是也”与“是罔民也”中的“是”意思相同。
D.“徯我后,后来其苏”与“曾皙后”中的“后”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他认为发展生产并使百姓安居乐业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草”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劝国君仁爱百姓方能使百姓归附。
C.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燕国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于是向孟子询问破解之法,孟子提出仁政思想。
D.孟子认为各国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各国诸侯的反应。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小题5】孟子的论辩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