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二)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慲,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接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可伐;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注】①慲(mán):液体渗出 。②柤:同“楂”,山楂。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涂黑。
且A予求B无所C可用D久矣E几死F乃今G得之H为予I大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作动词,指古代男子到成年时举行加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指年满二十岁。
B.得,指实现,达到,与《大学之道》“虑而后能得”中的“得”词义不同。
C.已,指罢了,算了,与《<论语>十二章》“死而后已”中的“已”词义相同。
D.实,指果实,与《五石之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中的“实”词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所提及的“大丈夫之道”,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是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体现。
B.古代女子出嫁时,她的母亲会送她到门口,并训导告诫她,到夫家后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丈夫,应当把顺从当作准则。
C.观看栎社树的人像赶集一样,匠石弟子慨叹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树,是对栎社树充分实现其自然性赞赏;匠人不顾不视,实对其无用的不屑一顾。
D.栎社树的“无用”是他人眼中的无用,以易沉于水拒绝成为舟船,以速朽拒绝成为棺椁,以易遭虫蛀拒绝作为梁柱,这都体现了它的“无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可伐;漆可用,故割之。
【小题5】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孟、庄二人的处世之道。
23-24高二上·福建宁德·阶段练习
知识点:庄子(约前369-前286)《孟子》《庄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下列小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周家贫,故往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中。”

(选自《庄子·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善书离辞,指事类情     属:连缀,撰写。
B.其言洸洋自恣以己       适:满足。
C.故往粟于监河侯        贷:借。
D.吾将曳尾于中         涂:道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②此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B.①鲋鱼来!子为者也                                 ②之二虫又
C.①君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使人复葺南阁子
D.①宁其死留骨而贵乎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水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材料二

庄子者,蒙人也,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似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三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B.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男子在十五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有以职业为名,如庖丁、师旷。
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
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 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他高一等的是“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
B.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虚构的话,没有实事。
C.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
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鲫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2)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小题5】材料一《老子》第六十四章,重在治国,请概括作者的思想(两点即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