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频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阔略:宽恕,宽容。②管干:管理。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B.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C.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D.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礼币赠遗之物”与“持千金之资币物”(《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币”字含义相同。
B.“一切委于副使”与“如土委地”(《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委”字含义不同。
C.“诸子安可与工徒齿”与“君子不齿”《师说》)两句中的“齿”字含义不同。
D.“不尔船重”与“问君何能尔”(晋·陶渊明《饮酒》)两句中的“尔”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衡出使高丽返回时,在海上遭遇大风;船夫非常恐惧,请求将船上的物品扔到海中,以避风险;副使不得已将自己的东西全扔到海中。
B.门人见王荆公脸色发黑,就去问医,医生说王荆公脸上有污垢,并没有病;门人让王荆公洗脸,王荆公说自己天生就长得黑,洗不掉的。
C.郭进在邢州城北建了一座私宅,建成后举行落成之礼,将土工、木工的宴席安排在东厢房,以示敬重,而将儿子们的宴席安排在西厢房。
D.刘廷式务农时与邻家女子约为婚姻,考中进士后回乡践诺履约;成婚后夫妻和睦,妻子死后,刘廷式非常哀痛;苏轼欣赏其情义写文赞美。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
(2)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美行,遂为之阔略。
23-24高二上·河北秦皇岛·阶段练习
知识点: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笔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

从古言韩信善用兵,书中不见信所以善者。予以谓信说高帝,还用三秦,据天下根本,见其断;虏魏豹,斩龙且,见其智;拔赵破楚,见其应变;西向师虏,见其有大志。此其过人者,惜乎《汉书》脱略,漫见于此。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材料二:

羌寇武都。迁虞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曰:‘行不过三十里。’而今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我寡,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不同也。既到郡[注],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

(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

[注]郡,指武都郡。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虏见吾灶A日增B必谓C郡兵来迎D众E多F行速G必惮H追我。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指根基,与“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根本”词义相同。
B.亡,指放走,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亡”词义不同。
C.发无不中,指箭射出没有射不中的,与成语“箭无虚发”的本义是一样的。
D.贸易,此处指变易、更换,与现在所说的进行交易的商业活动的“贸易”意思并不一样。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韩信对阵的陈余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韩信相信自己的才能比陈余高,因此才敢于设计让敌军上当,最终战胜赵国。
B.从韩信在作战过程中的多次决策看,他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但《汉书》却没有记载韩信用兵的事迹,沈括认为《汉书》记载史事太随意。
C.虞诩临危受命担任武都太守,但他并未钻入羌人布置的圈套里,反而虚虚实实,让羌人处处受制,使羌人不敢贸然对虞诩的军队采取行动。
D.虞诩率军到达武都,但是虞诩军队的兵力和羌人士兵的兵力相差悬殊。他先是以小箭麻痹敌人,又在士兵数量上让敌人产生错觉,最后设伏拦截,大败羌人。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
(2)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
【小题5】韩信与虞诩作战取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联系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子醇枢密帅熙河日,西戎欲入寇,先使人觇我虚实。逻者得之,索其衣缘中,获一书,乃是尽记熙河人马、刍粮之数。官属皆欲支解以殉。子醇忽判杖背二十,大刺面蕃贼决讫放归六字,纵之。是时适有戍兵步骑甚众,刍粮亦富。戎人得谍书,知有备,其谋遂寝。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郎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测,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汉五年,楚汉决胜于垓下,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在其后;绛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信时威震天下,籍所惮者独信耳。信以三十万人不利而却,真却也;然后不疑。故信与二将得以乘其隙。信兵虽却,而二将维其左右,高帝军其后,绛侯、柴武又在其后,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用破赵之迹,则歼矣。此皆信之奇策。观古人者,当求其意,不徒视其迹。班固为《汉书》,乃削此一事。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战耳。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B.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C.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D.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支解”“杖背”在文中都指古代刑罚。刺面,面上刺字,涅以黑色,即黥刑;或依宋代军制,刺面军士以作标记。
B.“宝元元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乾隆三十九年”、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一样,都用年号纪年法。
C.文中“向使余小黠于信”“楚、汉决胜于垓下”的句式特点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相同,都是状语后置句。
D.沈括的《梦溪笔谈》是笔记体著作,班固的《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同《史记》一样,是纪传体史学著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一项是(     
A.虽然西戎在熙河边境聚集兵马,囤积粮草,但得到间谍报告后知道熙河有所防备,所以搁置了入侵计划。
B.老校头是边境人,多次遇到围攻,危急时和现在接近。他认为党项人不善于攻城,告诉范雍不用太担忧。
C.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列阵,与赵人大战后假装失败,丢弃旗鼓逃跑,这样引诱陈余追击,最终获胜。
D.班固写《汉书》没有记载韩信用奇策在垓下大败楚师这件事,原因是他不能明察作战运用策略的重要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2)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
【小题5】请简要概述文中三则故事各自体现的军事智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