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剑门古道

肖复兴

①我特别欣赏我国的一句古话:橘易地而成枳。

②真的是这样的。同样的东西,放在不同的地方,意味迥然不同。同样的亭台楼阁,放在自家的庭院里,只不过是摆设;放在皇家园林里,只不过是(诗情画意/柔情蜜意)中色彩明艳的一笔。但是,放在山川之上,特别是高拔入云的山峰之间,那意思就大不一样了。如同一位女人,出现在自己庭院里或皇家园林里,是小家碧玉,尽可以婀娜多姿;倘若是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关隘险峰之上,那就必须是花木兰、穆桂英之类的巾帼英雄。有着关山度若飞,或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劲头。

③川北的剑门关,就是这样的一个关门。远远地看去,如果省略掉四周层云涤胸的起伏山峦,它和一般的山门或城门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就是我国仿明代亭台楼阁建筑中的一种。尤其它是前几年地震之后新修的建筑,尽管石头的底座和木制的凌空飞檐都十分考究,但毕竟是新的,像树木没有多少年轮,沧桑是如何也化妆不出来的。

④但是,簇拥着它的是四围山色,一鞭残阳,却不是新的,而是上千年前就在这里了。站在剑门关上,望七十二峰,峰峰如剑,直刺云霄,云来云去,穿梭在峰峰之间,不是游龙戏凤,而是如水长流,如风尽吹,顿觉气脉贯通,血脉偾张。一下子,站在这里,再弱小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气势,这和站在一池桃花水边或一道黄土坡前的感觉大不相同。

⑤我是从剑门关的后面上去的,这样的逆行,走的是当年出川人的行动路线,相比较而言,一路平坦,当年,李白和杜甫从陕西入川时,是从山底一步步爬上来的,这才会有李白____________的感叹,才会有杜甫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的描写。站在剑门关上,往北望,如今有一阶阶的台阶,想当年,那陡峭的山岭,一步步,该是多么地难攀,在险之间,人如蚂蚁一样渺小,却又如蚂蚁搬山一样地伟大,在这里演绎了多少悲壮的故事。

⑥新中国成立后修的108国道,就是蜿蜒盘上这些山峦过剑门关的。如今,高速公路穿山而过,108国道,铺上仿旧的石板,再现了当年的壮观,成了游人游览的路径。只有把剑门关放在这样壮观的历史与大自然的背景中,才会彰显其气势和无可替代的位置,在险峻一线天的两山之间,在乱峰如阵的群山之上,剑门关显得很小,就意味旷世绝代的好汉,其实往往都是不显山露水的,只有在沧海横流时,方显英雄本色。

⑦离剑门关不远,依然是原108国道上,便是当地人称的翠云廊。其实,它是一个古代的驿道,最早修自秦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要说驿道,在我国到处都有,并不新鲜。它的新奇之处在于两侧有古柏参天,最早的植于秦朝,然后到明清两代,延续至今。如此上千年和几百年的古柏浓荫夹道,在各地驿道中(空前绝后/绝无仅有),历史最为兴旺时期,这里号称是三百里程十万树,浩浩荡荡,分外壮观。遭遇了历代战火和自然灾害,如今的古柏已经远远没有这么多了,但是,依然可以让我们想象当时的壮观,古柏森森,绵延百里,遮天蔽日,一派浓荫匝地,满树鸟鸣啾啾。如此壮观的古柏,才配得上险峻的剑门关,过剑门关,进入这条驿道,看到道两旁这样列阵的古柏,像是列队迎接凯旋英雄的仪仗队,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神气十足)。想象当年108国道盘上剑门关,然后就在古驿道边穿过时,尽管已经没有三百里程十万树,却一样是古柏夹道,真的是有一种在历史隧道穿越的感觉。

⑧徜徉在古柏夹荫的道上,阳光从浓荫之间筛下,也变成丝丝缕缕绿色了。如果赶上细雨飘飘,就更宜于瞎想悠悠,雨丝中夹带着古柏的清香扑面,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在你的脸颊上轻拂了。

⑨入川来,要想看水之秀美,当然要去九寨沟;要看山之险峻,必须要来剑门关;要想看树之壮观,得要到古驿道。前者,有阴柔之美;中者,有阳刚之奇;后者,有历史之幽。

(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关(ài)        然不同(jiǒnɡ)
B.拥(cù)        娜多姿(ē)
C.蜿(yán)     英雄(ɡuó)
D.脸(xiá)     沧海流(hénɡ)
【小题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柔情蜜意      空前绝后     心旷神怡
B.柔情蜜意      绝无仅有     神气十足
C.诗情画意      空前绝后     神气十足
D.诗情画意      绝无仅有     心旷神怡
【小题3】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诗句是(     
A.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D.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小题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树木没有多少年轮”来比喻新修的剑门关十分考究却难有沧桑之感。
B.作者以站在桃花水边或黄土坡前与站在剑门关山的感觉对比,突出游人在剑门关上的不同感受。
C.古驿道最早建于秦朝,曾经绵延三百里,浩荡十万树,至今依然古柏参天,遮天蔽日,特别壮观。
D.末段语言简洁,句式整齐,总结了全文内容,突出了剑门关和古驿道的主要特点。
【小题5】文章以“橘易地而成枳”开篇,有何用意?
【小题6】文章如何表现剑门关的特点?请结合④⑤段概括作答。
20-21高二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散文肖复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

朱以撒

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飞翔。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蝴蝶、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的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也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笔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赛、食落英,浑身佩戴着江离、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己。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

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B.文章在突出庄子本身具有与众不同性情的同时,还强调了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时代造就了庄子的灵魂,庄子彰显了时代的精神。
C.文章谈的虽然是历史上庄子和屈原的“飞翔”,但是其目的是在于引起“今人”的思考,希望现代社会多一份宽松与自由,希望现代人多一份怡悦和浪漫。
D.作者说他大学时,把庄子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但他觉得这些文字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由此可见,他更喜欢庄子,这是因为庄子的文章让作者怡悦与自在。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屈原所描摹的理想世界中附着着其不自由的色彩。
B.文章由鸟儿的飞翔想到庄子的“飞翔”,再想到屈原的“飞翔”,行文深入浅出,脉络自然清晰,内容丰富厚实。
C.“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庄子的文章语言的特点和庄子的人格精神。
D.本文充满意蕴,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小题3】庄子和屈原“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但他们又有相异之处,请结合原文说说二者有哪些不同。
【小题4】本文采用“庄子:一个飞翔的人”这样的手法和句式来评价庄子,请你用相同的手法和句式结合文意和教材评价孔子、孟子、烛之武中的的任意一位,并作简要解说。(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愤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喜小悲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那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元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先抑后扬”法,先写愤怒的对人不利,后写人应当珍惜愤怒。
B.“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一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文中写“喜”、写“愁”、写“快乐”、写“孤独忧郁”的目的是反衬愤怒的“真实”,“赤裸而新鲜”。
D.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蕴藉,令人回味不尽。
E.结尾段“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一句是作者向人们发出呼吁,不管在什么时候,愤怒都充满活力,都应当珍惜和保持。
【小题2】文章中,作者提出“珍惜愤怒”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出三条。
【小题3】文章划线句“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其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红枣林

①无论是北国风光、岭南春色、苏州园林、杭州山水,还是黄山的奇丽、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也不管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的钱塘江,还是风月无边,水天一色的八百里洞庭湖……都不能像家乡那山、那水、那片树林那样使我梦魂萦绕。尤其是家乡的红枣林,常勾起我如潮的乡思和童年温馨的回忆。

②我的家在渤海岸边,是个古老而幽静的乡村。村里村外、房前座后到处长满了枣树;特别是村东、村南和村北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枣树林,十分壮观。金秋八月,在这莽莽苍苍的枣树林里,有挂着奶牛乳穗头似的铃枣,有挂着圆滚滚的大婆枣、冬枣,但更多的枣树却挂着一嘟噜一串的金丝小枣。金丝小枣是枣中上品,红中透亮,核小、皮薄、肉厚,含糖量高。掰开半干的红枣,可清晰地看到果肉间由糖分、果质等组成的缕缕细丝,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色光泽,可拉长一二寸不断。金丝小枣的美名即由此而得。

③小时候,我曾淘气地爬到房顶上,用嘴直接咬到枝头清甜香脆的铃枣,别有滋味。晚上,躺在洒满月光的枣树下,一阵轻风,可以把熟透的金丝小枣吹落,砸在耳边。有时恰巧落嘴里,闭起眼睛细心品味,清脆甜润,沁满肺脾,真惬意极了。

④记得在中学时代的假期里,我曾躺在那搭在枣园最高枣树上的望棚里,一边读书一边看枣林。透过婆娑的绿叶,望着蓝天上漂浮的白云出神,生出无限遐思。家乡的红枣,色泽鲜红带紫,味道甘美清香,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丰富,具备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南茶北枣之称。记得我小时候,家乡很穷,人们因吃野菜野草过多中毒,不少人得了浮肿病。红枣驱散人们体内积存的过多水分,救了人们的命。

⑤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各种各样的花的描述赞美之词居多,却很少有人描述赞美过枣花。其实,枣花是很值得赞美的。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而枣花却不是这样,在它盛开时却深深地躲藏在绿叶中。人们在远处可闻到枣的香甜,那香是薄薄的,香而不腻;那甜是淡淡的,甜而不浓。清清淡淡的香甜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给人一种既超然又充实的感觉。走近了,才能看清那通体黄绿的枣花。它米粒般大小,周边匀称地排列着五个小角,顽皮地扮成星星的模样,在星星的中央有亮晶晶的小花,玲珑剔透,仿佛枣花吐出的小舌头,煞是惹人怜爱,如果你伸出舌尖,和它亲吻,那醉人的香甜霎时传遍了全身。蜜蜂对枣花也十分喜欢,枣花一开就从遥远的地方聚集来做工,酿出的蜜营养价值很高,人们称它为补品之王。人们常盛赞多种鲜花,我却不以为然:牡丹花最美,花却不香;月季花香,但不免甜腻。可枣花的香甜则可谓超凡脱俗:它从不花枝招展炫耀姿色,从不过度渲染甘甜让人沉溺;而是自甘平淡,努力缩小身躯,把劲儿憋在心里,用生命孕育出比它自己大百十倍的果实。

⑥枣树那股坚强挺拔的劲头令人敬佩。不怕土壤中的盐碱,雨水少不感到干渴,水再大不蒙顶就不怕。总是和勤劳勇敢的人们同甘共苦,做主人忠实的朋友。任凭主人另眼看待,它仍然那么忠心耿耿。就拿采果子来说吧,桃、杏、梨采摘总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伤了皮,动了肉。唯独红枣采摘用竿子去打。素有有枣无枣打三竿子的说法。它从来没有因为挨了打就悲观失望,就消极怠工,更没有对主人不恭的表示。还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像老黄牛一样,为人类奉献着。

⑦它能和其他植物欢快共处。它生来根浅叶子稀。在它的左右种植小麦、豆类、红薯、芝麻、花生之类,从来不妨碍伙伴们的生长。其他作物都喜欢和它共处。它的性格是不与同伴争营养、论高低。不以大压小,不以强欺弱。植物不管名气大小、身价高低,都能和平共处,相互帮助。它还能自觉地把阳光让出来照射别的植物。

⑧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桃、杏一出九就争先恐后地发芽、开花、结果,可说是爱出风头,而枣树总在诸多作物花草之后生叶、开花、结果。它从来不以自己的贡献而骄傲自豪,而且觉得奉献太少,仅乎欠了主人什么。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换钱,它不像桃、杏、梨,主人付出大量心血它们才报恩。枣树最有良心,入地当年就为主人服务。它天然的特性是,不忘主人对它的培育,默默地、早早地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到了而立之年,主人嫌它贡献小,用刀刮它的皮、开甲。在挨了刀、受了伤之后,它不诉说痛苦,不感到悲观,而是加倍地多产果实来回敬大自然和主人。

⑩枣树的品格多么高尚啊,它是我家乡父老乡亲们的象征。

⑪一晃离开故乡四十多年了,但童年时代在红枣林编织的一出出剧目仍记忆犹新。也怪了,每逢金秋八月枣成熟的季节,不论我走到哪里,总会多次梦见故乡那绿叶、红枣、蓝天、白云的美景;梦见母亲爱枣、选枣、晒枣、醉枣、留枣、抚摸着枣的神情;梦见姐姐帮母亲用带着绿叶的榆树条穿红红的菱形枣排,枣排穿好后挂在墙上,顿时满屋生辉,笑声盈盈,这是我记忆中农家特有的壁挂。

⑫夕阳树木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我爱故乡的红枣林,我愿为红枣林唱支最理想、最圣洁的赞歌。然而,我更崇拜枣树那高尚的品格,我愿做一棵永葆乡土特色的红枣树。

(选自刘殿阁同名散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由自然美景写起,进而引出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山水的思念。
B.第④段写红枣救人性命,药用价值高,凸显了作者对红枣的感激之意。
C.第⑪段的排比句,写记忆里的乡音乡情,句式整齐,增强了表达力量。
D.结尾段,作者希望成为一棵红枣树,直抒胸臆,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小题2】简要赏析第⑤段画线语句。
【小题3】阅读⑥—⑨段,用四字短语分条概括枣树的高尚品格。
【小题4】红枣树普通常见,作者却从树的身上感悟到了家乡父老的高尚品格。生活中,这类植物还有很多。请结合你的认知,另举一例说说它带给你的感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