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痿,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框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不应。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

【小题1】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并把相应标号涂黑。
式仕为郡 功曹 后元伯寝 疾笃 同郡郅君章 殷子征晨夜 省视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国立最高学府。东汉时,太学生又称“诸生”,入太学学习可称“游太学”、“受业太学”。
B.“共克期日”的“克”是约定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含义不同。
C.“恨不见吾死友”的“恨”是遗憾的意思,与《出师表》中“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恨”含义相同。
D.“辟”指汉代高级官员自行任用属吏的制度,《陈情表》里说“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就遵循这一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时,范式说两年后会来拜见张劭的父母,并看望他的孩子,张劭对此深感怀疑。
B.张劭卧病在床,病势沉重,两位友人从早到晚看护他,张劭认为他们是自己的生友,范式是可共生死的死友。
C.张劭死后,范式号哭着前来奔丧,亲自执绋引柩,并且留下修好坟墓,后才离开。
D.范式没有把陈平子的灵柩送到陈家,而是在即将送到之前提前离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2)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
【小题5】《独行列传》开头说:“其名体虽殊,而操行俱绝,故总为《独行篇》焉。”请简要概述范式“操行俱绝”的表现。
23-24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知识点:《后汉书》编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课内文本《张衡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节选自《苏武传》)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珠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衡下车,治威严
C.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终
【小题2】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A.见犯乃死,重负国B.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C.君何以知燕王D.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小题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厚赂单于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汉亦留以相当            自书典所记,未有也
C.时汉连伐胡,通使相窥观            范增目项王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也。”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小题4】关于以下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文中“天汉元年”,天汉是年号,元年是第一年。
B.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男子20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且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张衡,字平子,名与字字义相近。
C.关于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一句,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指封建社会大臣辞职,告老还乡;征拜指官员的征召任命。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一句中,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周易》《春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阅读《张衡传》(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不行:不去(应荐)
B.帝引在帷幄             帷幄:指皇宫
C.衡下车                     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D.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请求(皇帝)宽恕
【小题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一句中“奇”字的用法一致的是
A.空以身草野B.卒见相如
C.且庸人尚D.外连横而诸侯
【小题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尤致思天文阴阳历算            时政事渐损,权移
B.衡诡对而出                         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C.以讽谏                                上疏陈事
D.机发吐丸,蟾蜍衔之            尝一龙机地不觉动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


【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weǐ):不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B.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C.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D.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但也有“名”和“字”意义相反的情况。
B.永平,汉明帝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方法。
C.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D.本纪,古代国别体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是写帝王传记,按帝王纪年的顺序记事。放在史书的最前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
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中之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
(2)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小题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