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银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在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摺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澄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抚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枒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那是多么的嶙峋而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会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没有读过中国的诗人咏赞过你的诗。我没有看见过中国的画家描写过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仅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不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注:此文写于1942年。陪都:重庆)
【小题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八自然段直接讴歌了银杏的真、善、美,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总领全文。
B.文中作者对银杏的怜悯和痛惜,暗含了他对银杏缺席于中国文化的不满与愤慨。
C.文中第二人称“你”是对银杏的礼赞和呼唤,也隐含着对中华民族的热切期盼。
D.文章批判了那些曾经受过中华文化的哺育与滋润,却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人。
【小题2】文中的银杏树具有什么具体特征?请简要概括。
【小题3】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银杏,抒发感情?请简要分析。
22-23高一上·贵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郭沫若(1892-1978)抒情性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蔡文姬

郭沫若

(南匈奴,左贤王的穹庐、仲春的早晨。穹庐设在舞台一侧,门外张彩棚,下铺地毯,设各种必要用具。四周有障屏竖立,间隔成一区域,当隅处每有缺口,与外通。背景可适当布置胡中景物。时闻马嘶声。)

(蔡文姬,胡装,其装束如维吾尔族。独自一人在彩棚下徘徊,形容憔悴。一时又高兴,一时又有愁思不决之状。事实上她已三天三夜不睡觉。)

蔡文姬:怎么办呢?到底是回去,还是不回去?

(胡儿伊屠知牙师,佩弓,腰悬箭束,自穹庐对侧跑出。)

胡儿:妈!(向文姬跑去)

蔡文姬:(停步)呵,伊屠知牙师,你一早到什么地方去来?

胡儿:我去打兔子来,我听见好些人在说,妈,你就要回汉朝去了,是真的吗?

(蔡文姬迟疑,叹气,掩泪……)

胡儿:(拥抱其母)妈,你在哭吗?你为什么要哭呢?回汉朝去不是好事吗?你不是经常说,要带我们回去吗?我是很高兴的啦!

蔡文姬:(索性哭出声来了)伊屠知牙师!我的儿!(抚抱胡儿,泣不成声。有一会,才哽咽着说)娘这几天一直没有告诉你。汉朝的曹丞相派遣了专使来,要把娘接回去,送来了很多的黄金玉器、锦缎绫罗。单于呼厨泉大人已经答应了。我已经考虑了三天,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娘就要做最后的决定啦。

胡儿:妈,你还没有决定吗?你决定了吧,带我们一道回去,把爹爹,把四姨婆也一道带回去!

蔡文姬:娘是很想回去的。我告诉过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你外公、外婆的坟墓在长安,娘只是十二年前,在来匈奴的途中去扫过一次。娘也很想回去扫墓。特别是你外公有不少的著作,经过战乱遗失了,回去我想总也可以收集得一些。娘十二年来都这样想,可是总得不到回去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娘当然是喜出望外的!

胡儿:那么,你为什么不赶快做出决定,把我们一道带回去呢?我多么想去看看万里长城,看看黄河,看看长江,看看东岳泰山呵!

蔡文姬:(徐缓地)能够回去,我是很高兴的。十二年来,我认为无望的希望竟公然达到了。但是,儿呵,娘要回去,……(欲言又止,终于决绝地说出)却又不得不丢掉你们!

胡儿:(惊愕)怎么?妈,你说什么?

蔡文姬:(悲痛)娘要回去,就不能不留你们在这儿,留下你和你的妹妹。

胡儿:那怎么行呢?妈,难道你不要我们了吗?

蔡文姬:不,不是!是你父亲不放你们走,他甚至于不想让我走。

胡儿:那怎么行呢?我要和爹爹闹。

蔡文姬:我已经和你爹爹谈了三天了。我说,儿女让我带回去,没有母亲的儿女是很可怜的。他说,不行,你是汉人,我可以让步,让你走;儿女是匈奴人,我不能让步你不能带走。

胡儿:(愤愤然,又含着眼泪地)爹爹这样不讲道理吗?匈奴人和汉人不是一家人?

蔡文姬:儿呵,你还小。你爹爹是爱你们的,他不放你们走,你也不能怪他。

胡儿:哼!我是妈妈的儿,那我要跟着妈妈!我要跟着妈妈!……

(赵四娘抱着胡女由穹庐中走出。)

胡儿:(回头向赵四娘纠缠)四姨婆,你知道吗?妈妈要回汉朝去了,爹爹不让我们一道去!

赵四娘:你也知道了吗?你妈和我这几天正为这件事伤心啦。

胡儿:四姨婆是不是也要回去呢?

赵四娘:我吗,我是想回去的。伊屠知牙师呀,你长大了就会知道。一个人谁也要思念自己的故土。……但是,我已经想了三天,昨天晚上我同你妈妈讲明白了,我要留下来。我留下来照顾你们兄妹俩,让你们的妈妈好安心地回去。

(胡儿放声大哭,叫嚷着要跟妈妈一道回去。文姬、赵四娘也眼泪涔涔。)

蔡文姬:四姨娘,我,我,我不想回去了。我们一道都留在这儿。

赵四娘:(苦笑)那,那,那你就太溺爱了!文姬!你应该安心回去。你的儿女,由我在这儿抚养,我保管把他们抚养成人,并且要教他们学好。有我在这儿,你安心,就和你自己在这儿是一样。

胡儿:我要跟着妈回去,四姨婆你也一同回去!(啰唣)

赵四娘:这是没办法的,你爹爹左贤王执意不肯让你们走。他甚至于还这样说,如果要把你们带走,连你妈妈他也要让她活不下去!

胡儿:什么,他要杀妈妈?

赵四娘:他是那样说的。他说,你妈妈是汉人,一定要走,他没有办法;你们是匈奴人,断然不能带走。如果把你们带走,那他就要把你们统统杀掉!

胡儿:(愤恨)什么,他要把我们统统杀掉!哼!我要去和他闹!(作势欲下)

蔡文姬:(一手挽住他)伊屠知牙师,你不能那样,你怎能和你爹爹闹呢?他不肯放你们走,也是由于爱你们。……他虽然那样说,但他对我们是好心好意的。

胡儿:那么,他为什么不让我们回去呢?

蔡文姬:你还小,你还不懂,你爹也上年纪了。他说过,如果让你们也走,他会活不下去。

胡儿:我们劝他一道走嘛!

蔡文姬:(不禁苦笑)不行的,那是办不到的事呀!

赵四娘:(插话)伊屠知牙师,你要知道,就跟你妈妈想回汉朝一样,你爹爹是不想离开匈奴。这是一样的道理。

胡儿:四姨婆,那你为什么不回去?

赵四娘:我不是说过了吗?我是爱你们,也是爱你们的妈妈。我要让你们妈妈把我爱故乡的情感承担回去,我要让我自己把你们妈妈爱儿女的情感承担下来。我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年纪已经老了,我如果能够把你们抚养成人,在我就心满意足了。

蔡文姬:四姨娘,二十年来我们形影不相离,你比我亲生的母亲还要疼我,我怎么能够再把做母亲的责任加在你的身上?唉!我回去又能够做些什么呢?

赵四娘:(含谴责意)你总爱那样说!以你的才华,能做的事情多着呢!你难道还不相信我吗?呵,我告诉你,我虽然已经六十岁,但我至少还想再活十五年,我一定要把你的儿女抚养成人,由他们的一代,来代替他们父亲的一代,一定要看到匈奴和汉朝真正成为一家。

(节选自同名话剧第一幕,有改动)

文本二:

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包括人物内心的矛盾。戏剧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能够突出展现这些矛盾冲突。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怎么办呢?到底是回去,还是不回去?”作为开场,既表现了蔡文姬当时矛盾的心理,同时又能很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
B.胡儿有着好奇、多问的天性,他不停地向蔡文姬和赵四娘提出问题,故事情节也正是通过他的一个个问题,不断地向前发展。
C.赵四娘年事已高且故乡没有亲人,而蔡文姬对她有恩,因此她决定留下来照顾蔡文姬的儿女,这样也能让自己将来老有所依。
D.胡儿能说出“黄河”“长江”等中原地名,可以看出蔡文姬经常对他讲述起故土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了蔡文姬对故土的思念。
【小题2】舞台说明是剧本不可缺少的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画线的三处舞台说明的作用。
【小题3】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你对文本二中内容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迁发愤

郭沫若

汉武帝天汉四年正月,司马迁正在书房埋头写《史记》最后一篇《自叙传》,他的外孙杨恽匍着进来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

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答道:“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相仿佛。

杨恽引了一位中等身材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

“少卿几时进京的?”

“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你的胡子呢,子长?”

“胡子吗?唉……”司马迁含糊着说。

“你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

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触犯了皇帝而被投在天牢,第二年的正月受了宫刑。

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他的宣传工具,司马迁便被拜为“中书令”,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

在他下狱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

任少卿向司马迁叩了一个头说:“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去年正月我进京的时候,老兄还受着委屈,我们无从见面。仅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

司马迁的愤慨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他进京时自己在狱里受刑,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光顾的。

“少卿,”司马迁说,“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宫刑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

少卿连忙摇着头说:“老兄,我看,你,你这样的话……唉,‘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注】啦!”

“哼,”司马迁笑着说,“少卿,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如今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

司马迁说着在稿卷堆中取了一卷出来展开。

“你看,一共是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的精神上的产品。我的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血,都凝集在了这儿。”

“是。”少卿连连地点着头,但在那头的上下动中分明有些左右动。

“这《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是我最近的快心之作。”司马迁说,“假使我有钱,假使我的朋友中有得一两个人是朱家郭解,我哪里会至于受宫刑!?哼,我就是专意为要完成我这部书,在我这部书未完成之前,我是什么耻辱都可以忍受的。这是我心坎中最深处的话,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才敢告诉你。”

任少卿唯唯诺诺地听着,又像在点头,又像在摇头。听到说朋友中没有一两个朱家郭解,觉得自己的脸皮微微地烘热了一下;但最后又听到司马迁仍称他为“朋友”,这才略略地放了心,他于是乎也就加意地呈出了一番“朋友”样的面孔。

“子长,有一件事情你是应该提防的,便是秦始皇焚书。”

“多谢关心,”司马迁回答他,“这我早已预防,我每写定一卷便要抄成副本。我的正稿都经装进了石匣,另藏别处。假如我的书将来传播了出去,那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副本,就有一个秦始皇也不能把我怎样啦。”

“是,”任少卿又连连地点起头来,“你很周到。我改天也很想来抄一部副本带到益州去。益州虽然偏僻,大有贵本家司马相如的遗风。”

“你在益州是很幸福的,益州的风物是天下之冠啦。”

少卿说:“总不过是穷乡僻境。其实照我自己的兴趣说来,与其在益州做皇帝,我宁在首都做宦官啦……”

一说出“宦官”两个字,他赶快向司马迁赔起罪来。

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来了逐客令来。

“少卿,假如你另外没有什么要紧话,我要请你原谅,我现在是要赶着做文章啦。”

“是,”少卿连忙回答着,“现刻我也还要去拜望贰师将军。”

两人走出房门,不一会司马迁回到书房,把刚才写的原稿的末尾几句念了一遍。

……七年,而太史令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念到这儿,他赶快把笔提了起来,趁着自己的愤慨的余势,写出了下面的几句: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写到这里,他把左手伸到嘴上向下抹了一抹。这是他往年有胡子时的习惯,文章做到得意处,总不知不觉地要理理胡子。然而他的左手往下一抹,却是抹了一个空。

司马迁愤愤地“哼!”了一声,一口气,便把他那篇《自叙传》写到了底。

1936426

(有删改)

【注】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作为君子不要认为是话就可以随便说,要防隔墙有耳贴在墙壁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一下子将读者拉入遥远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特色,激发了读者的强烈的阅读欲望。
B.小说以对话贯穿全篇,随着对话的展开人物形象形显色现,一个充满正义不为权势所屈的司马迁形象呼之欲出。
C.小说注重神态刻画,对话中多次写任少卿的“点头”“摇头”动作,暗示他装腔作势假意呈现“朋友”面孔的心理。
D.小说借司马迁的遭遇影射现实,渗透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及个人命运的思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及个人心灵密码。
【小题2】关于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任少卿看来,司马迁担任“中书令”一职就是享受皇上的知遇之恩。
B.任少卿的言语吞吞吐吐,言辞中流露出他对至上皇权的极端崇拜心理。
C.少卿的心理和下文司马迁的“笑”形成反差,凸显司马迁的光明磊落。
D.引出下文司马迁关于《史记》写作的话题,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
【小题3】文章题为“司马迁发愤”,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司马迁“愤”的缘由。
【小题4】有人说,这篇历史小说在讴歌脊梁式的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在隐秘之处写出他们身上的精神负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