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选自《庄子》)

文本二: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抒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戒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拙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雍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B.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C.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D.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齐桓晋文之事》)中“树”的意思相同。
B.“遗之女乐”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贾谊《过秦论》)中的“遗”字的意思相同。
C.“若将安适”与“卮酒安足辞”(司马迁《鸿门宴》)的句式不同。
D.“乡之先视齐寇者”与“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乡”字的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种出了能够容得下五石的大葫芦,但因为盛不了足够多的水,做成瓢又没有用,所以就把它打破了,庄子因此批评他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B.宋国人有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药方,但仅百金就卖掉了,庄子在文中叙述此事,旨在批评惠子与这个宋国人都是见识不通达之徒。
C.戎王没有识破秦缪公赠送歌舞队和厨师的阴谋,日夜不停地吃喝玩乐,若有谁提醒他有秦军进犯的危险,他还惩罚谁,这导致其最终被活捉。
D.最后那个察看齐寇的使者,想到报告实情会被处死,不报告实情也会立刻被处死,所以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在其哥哥的启发之下谎报了军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2)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
22-23高二上·河南驻马店·期中
知识点:《庄子》《吕氏春秋》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鹛。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发怒
B.则其大舟也无力             负:负载
C.置杯焉则                       胶:粘住不动
D.而后乃今                    图:图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背负青天而莫天阏者
B.置杯焉则胶,水浅舟大也                 我决起飞,抢榆枋
C.而后今培风                                   今其智反不能及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课内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
B.《齐谐》者, 怪者也
C.奚以之九万里而
D.风之也不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鹏徙于南冥也                                      积也不厚
B.且夫水之积不厚                                   其负大翼无力
C.海运将徙于南冥                                   置杯焉
D.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浅舟大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五石之瓠》)

文本二:

公孙龙者,平原君之客也,好刑名,以白马为非白马。或谓子高(孔穿)曰:“此人小辨而毁大道,子盍往正诸?”子高曰:“大道之悖,天下之交往也,吾何焉?”或曰:“虽然,子为天下故,往也。”子高适赵,与龙会平原君家,谓之曰:“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也,龙之学,正以白马为非白马者也。今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矣。今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不亦悖乎。且白马非白马者,乃子先君仲尼之所取也。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囿。反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也。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亦曰人得之而已矣。何必楚乎?若是者,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也。夫是仲尼之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之异白马于所谓马,悖也。先生好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也。欲学而使龙去所以教,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子高莫之应,退而告人曰:“言非而博、巧而不理,此固吾所不答也。”

(节选自《孔丛子·公孙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
B.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
C.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
D.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谋,指谋划、商量,与《<老子>四章》中“其未兆易谋”的“谋”词义不同。
B.得,指得到、获得,与《大学之道》中“虑而后能得”的“得”词义相同。
C.病,指担心、忧虑,与成语“病从口入”“病国殃民”的“病”词义都不同。
D.虽,指即使,表让步关系,与《兼爱》中“虽父之不慈子”的“虽”词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之所以打破这个“五石之瓠”,是因为这个葫芦太大了,做不了盛水的容器,若剖开做水瓢,又没有可盛受的东西。
B.庄子认为,同样是“不龟手之药”,有人凭它获得君王的封赏,有人用它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绵为事,这是用法不同造成的。
C.公孙龙擅长形名之学,提出了“白马非马”的主张,子高为纠正公孙龙的谬论,在他人劝说下,前往赵国与之辩论。
D.公孙龙认为,孔子也赞同“白马非马”的主张,子高却要劝说公孙龙放弃这个学说,这就等同于放弃儒学的思想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2)夫是仲尼之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之异白马于所谓马,悖也。
【小题5】庄子与子高两人,对论辩对手的主张分别作何评价?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