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

马兰莲

火车像一条长龙,穿行在连绵不断的山脉中,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像飞,像蝉翼,清澈洁净,晶莹剔透。

肖锦云坐在靠窗的座位,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她表情淡漠,甚至有些木然,她的眼睛里流出一种奇妙的神色,说不上是喜悦还是忧伤。她一动不动,静静地坐着,像一尊雕塑。

她的对面坐着一对年轻夫妻,好像刚结婚不久,女人依偎在男人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足以证明,她正做着美梦。男人一手搂着女人,一手拿着手机,拇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女人动了一下,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下去。男人放下手机,捡起衣服盖在女人的身上。

肖锦云看着他们,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嫉妒,男人抬起头,刚好与她的目光相撞,便问道:“大姐,你去哪?”

肖锦云显然没想到男人会跟她搭讪,怔了一下,淡淡地说:“回家。”

男人还想说话,肖锦却把目光移向了窗外。

火车转过一个弯儿,“呜呜”地鸣叫着,钻进一个隧道里,闹哄哄的车厢里安静了许多。肖锦云的脑子里开始翻江倒海了……

六年前一个飘雪的日子,肖锦云接到男朋友打来的电话,筹备了大半年的婚事又要推后。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肖锦云知道男朋友的工作性质特殊,她决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办了。下了半个月的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肖锦云被两家的父母送上了南下的火车……

“呜——”火车发出一声长鸣,咣当咣当地跑出隧道,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山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

女人醒了。她揉了揉眼睛,惊喜地叫道:“老公,雪下得好大,雪花真美。”

男人轻描淡写地说:“这算什么,老家的雪比这漂亮多了。”

女人撒起娇来,搂着男人的脖子说:“老公,我想吃鸭脖。”

“你就是个馋猫。”男人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又拿出两瓶冰红茶。女人像饿狼扑食一样自顾自地吃起来。

男人抬头看了看肖锦云,试探着问:“大姐,你喝点儿水吧。”

肖锦云摇摇头说:“谢谢,我不渴。”

“喝点儿吧,坐了几个小时了。”男人把水硬塞给肖锦云。

肖锦云推辞不过,只好接住。她没有打开瓶子,只是怅然地望着窗外。

女人吃了几口,好像要吐的样子,男人急忙拍着她的后背问:“老婆,怎么了?是不是吃得太猛了?”

女人喝了口水,娇嗔地说:“傻瓜,你要当爹了。”

“真的?!”男人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一下子紧紧地抱住女人。

肖锦云听着他们的轻声私语,闭上了眼睛。

男人紧握着女人的手,温柔地说:“你说,咱儿子长得像谁?取什么名呢?”

女人说:“我生的,当然像我,姓也得跟我的。”

男人不服气地说:“凭什么?孩子都跟爸爸的姓。”

“既然跟爸爸的姓,那爸爸怎么不生呢?”女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

男人气呼呼地说:“真是不可理喻。”

小两口儿争吵完,都噘着嘴,相互不理睬。

肖锦云听他们吵完了,问道:“刚结婚吧?”

男人说:“是的,结婚半年。”

媳妇还是个孩子,挺任性的。肖锦云看着女人。

男人笑了笑,问道:“大姐,你怎么一个人?”

肖锦云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跟先生一起来的。我先生是一名缉毒警察,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我们结婚六年,先生第一次回家。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

男人好奇地问:“那你先生呢?”

肖锦云指着怀里的包裹说:“在这里。他太累了,睡着了。”

男人瞪大眼睛怔怔地看着肖锦云半天:“大姐,对不起。”

肖锦云微微一笑说:“没什么。”

“老公”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男人把她揽进怀里。

火车进了一个小站,缓缓地停下了。肖锦云说:“我到站了。”肖锦云抱着包下了车。不远处,两位老人等在风雪中。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肖锦云眼睛里流出一种不知喜忧的奇妙神色,脸上呈现出不知羡慕还是嫉妒的复杂表情,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让她感到生活无助,人生茫然。
B.列车上的年轻夫妻,生活中虽有小小的争吵,更多的却是宠溺与关爱、温馨与甜蜜,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C.“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这里既写出女人深切感受到肖锦云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也暗含着她对自己幸福生活的重新认知。
D.“回家”一词意蕴丰富,既指肖锦云带着牺牲的丈夫回家,也暗示警察的牺牲换来了无数人能够回到温馨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对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进行叙述,细致地展现两对夫妻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B.肖锦云一家是英勇牺牲的缉毒警察家庭的一个缩影,小说以小见大,突出主题,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C.小说运用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单纯、率性、善良、内心充满幸福的新婚女子形象。
D.小说尾段叙写了两位老人在风雪中等待儿子回家的情景,既呼应了题目,又增强了小说的悲凉色彩。
【小题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22-23高二上·湖南娄底·期中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业以后

刘一梦

S纱厂里的罢工接续的沉闷着,又是两天过去了。厂里依然是无烟无火的冷凄死沉着,所有些异样处,只是形势上增了几分严重:厂门外又多加添了两个人,而且每人身上都带上了一支枪!

工人们的情绪虽然很高涨,但因为厂方的态度坚决而强硬,却使着工人们似乎骤起一层踌躇在心里,有时就有些工人向着朱阿顺这样问:……怎样成个了局?”“我们只有齐起心来干下去!朱阿顺严肃的这样简单的来回答,工人们也就低头不语了。

诚然,这次罢工后去办交涉的棘手也不只有许多工人感觉到,即在朱阿顺,也同是预测不出这次罢工的结果来。但他却很肯定的明了:工人们所有的那一线希望也只有这条路。他在每天里所看到的被开除的那些工友的愁苦,饥饿,难以生存的恐慌……一切惨淡的景象,都深刺在他的脑子里。而且,已经有几个工友的家里有两天灭绝了灶里的烟火了,当孩子们哭嚷着喊饿的时候,他看到不禁就凄凉的润湿了他的眼圈。但他在这种现象之下,他不能去安慰,更无法来救济——工会里工友们所捐助的钱已经没有了。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一次的罢工,这一次罢工胜利之后……

然而,不幸的事就终于来到了。

是在一天的早晨,他走向赵元成的家里去。当他走到了一座杂乱的居宅时,就听到从里面发出了一种女人抽搐的悲凄的哭泣声,他熟悉的听得很清楚,他知道那哭泣的女人分明就是赵元成的妻,并且从哭声里断续的迸出一种尖利的叫喊来:

……你……你干……干得好呵!我……我已经……说……说过两次了!……你,你那里信一句?……可是,现……现在怎样了?……我……我们就……就跟着你饿死么?要是,你……你能够,可怜我们,那你也不至于……你,你就自己想想看!……

……我总归还能找出工来做!唉!你们女人家……这是赵元成的声音。接着女人的声音更急促了:可是,今……今天呢……你说!

朱阿顺的心胸不禁陡然一停,惊疑的发怔了。吵闹什么事?……他自忖着想;赶紧上前去拍门。当赵元成把门开了时,朱阿顺于是一步跨进去。赵元成的面孔完全苦相着;坐在屋里的他的女人,默默地低着蓬松的头,抽搐的哭声一阵阵地更加紧,两个孩子呆呆地围靠在她的身旁边。

吵什么事?朱阿顺迎面就问赵元成。

你来正好。——我,我已经被开除了!赵元成眼睛里闪出失望的光看着他。

开除了?朱阿顺虽然对开除已经感到并非一件预料以外的事,但此刻他的神色却很慌张。一共呢?

一共又是二十五。你,你也在内呵!并且,你还要当心呢!……赵元成丧然地说。唔。哼!……他叹了一口很长的气。低头思索了一会,于是又问,厂里上工了么?”“还没有。不过,有很多的已经要准备进去了!

朱阿顺用手乱抓着头,赵元成惨然地直站者。突然,屋里的女人从默默的呜泣中又发出了叫喊来:

你,你不打算打算吗?今……今天呢?今天怎样过得去!……她抬起了红润的眼睛,一条条的泪丝在脸上向下流,映着朝阳发出晶莹的闪光。

赵元成沉默着不作声。忽然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从屋里跑出来,走向他的身前扯着他的衣襟说——

阿爹,阿爹,早饭我们不吃吗?

唔。赵元成顺手摸着孩子的头顶低微的应了一声。半个月的工钱厂里发给你了没有?朱阿顺神气惨淡地向他问。

没有。但是,我现在已经得不到了!听说,厂里预备着,见我们到厂里去就要打断腿! 因为是,我们的工会他们已经完全都晓得!

女人的声音同时又起了:

你干……干得好呵,我们……你……你就算不关心,……你……你自己……连性命都不关心了么?……

赵元成听到她那刚才的话,霎时气愤了,舍弃了手下的孩子,跑到屋里去大声说——我的性命是我自己的,你也问得着么?

妈!孩子害起怕来了,赶紧跑到她的怀里去,向她喊着,不住的怔怔的看着赵元成。她漠然的绝不睬,使孩子也哭了。

朱阿顺忙着赶上去,一把把赵元成扯回来,停了一会,他慢慢从腰里掏出了两块钱,对赵元盏诚挚的说——老赵,我知道你没钱了,我只还有四块,你就拿两块去吧。赵元成就叹了一口气接过来。

“老赵,你万不要灰了心,开除,这是平常事,你要知道我们工人是不应当向资本家投降的,那就得这样干!”朱阿顺郑重而悲哀的说。这是安慰他么?……

你放心!……赵元成拍着前胸慨然道。

最后,朱阿顺从他的这个充满着愁惨的家庭中别去了。

(一九二八,四月,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写工人的斗争,也关注工人对工厂的依赖,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当时的工人形象。
B.工人的踌躇主要来自厂方态度的坚决而强硬,朱阿顺果决的话语成功打消了他们的担忧。
C.小说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纱厂工人因罢工导致的失业给他们自己带来的毁灭与机遇。
D.从赵元成与妻子的对话以及妻子对孩子的态度等,可以看出他妻子完全是十足的冷漠无情的人。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透露出的冷凄死沉的气氛,既预示着本次罢工的结局,也奠定了全文悲壮的基调。
B.“失业以后”这个题目,既关联着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也突出了赵元成夫妻吵架的主要原因,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小说在处理人物对话的时候多处使用了省略号,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加快叙述的节奏,从而突出人物之间关系的紧张。
D.小说结尾部分写朱阿顺离开赵元成家,虽只有寥寥几笔,但意味深长,为丰富人物思想情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小题3】本文着力刻画了青年工人朱阿顺的形象,请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分析这个形象的特点。
【小题4】鲁迅先生认为本文为“优秀之作”,认为不像别的“革命文学”那样“停留在理念层面,与现实脱开”“不敢正视暴力和黑暗”。请结合文本分析鲁迅这样评论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本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硐军人,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即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女儿一面怀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竹,翠绿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亊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容容地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皆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打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蝇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上,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茶峒山城只隔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备办东西。到了买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红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一种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小题1】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船夫勤劳善良,七十岁了仍不辞辛劳管理渡船,从不想利用职业为自己捞取不义之财,与孙女相依为命,体现出责任担当精神。
B.老船夫知道女儿和屯戍军士的事情后“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并把日子过得很“平静”,说明他对此事并不在意。
C.小说重细节的表现力,翠翠面对陌生人时的神态和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翠翠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也表现出淳朴天真的性格。
D.小说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自然的感怀和对至善至美的人情的赞美。
【小题2】翠翠是一个有着浓郁人性美的形象,这种人性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①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

②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

③新媳妇又短促地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⑤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小题1】赏析文中第2节画曲线的部分。
【小题2】小说中多次写到新媳妇要为通讯员补肩上的破洞,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