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慢先生的秋天(节选)

蒋一谈

喷泉是向上流的瀑布。在喷泉的右前方,几只鸟排成斜线滑行。秋天的光线散发出沉静之美,这些鸟被它们的影子引向动物园的湖泊深处,绿藻虽然衰败,依旧将它们衬绿。其中的两只鸟,合力抓住一根断枝,轻盈地站在上面,低垂尾翼,脖颈缠绕,甜蜜地恋爱。

这些鸟很美,可是在慢先生心里,鹤最美。鹤园还在前面,他想象着鹤在假山和池塘旁漫步,一只脚落下,一只脚抬起,另一只脚隔一会儿才抬起,这不是鹤的做作,而是鹤的优雅。中国古代文人建造房屋和墓穴时,会依据鹤的步幅测量尺寸。想到这些,他的嘴角浮现出笑意。

认识他的人称呼他慢先生,他的慢超乎寻常,走路的时候,说话的节奏也是慢的。第一次看见他的人,会以为他的肢体有残疾,引来众人议论:这个男人慢得离谱,慢得让我心慌,他慢慢摇了摇头,有些气恼。

他在石头上慢慢坐下,慢慢取出水杯,慢慢拧开杯盖,喝了第一口水。一个肥胖的男人举起自己的水杯,嬉笑着模仿他的动作,最后累得气喘吁吁。他早已习惯这样的戏谑与模仿。

他抬头看湖泊里的鸟,鸟消失了,那是短暂的消失,它们飞不出动物园。动物园管理处发布过公告,说他们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虚拟天空装置,这样一来,动物园里的鸟能生活在铁笼和栅栏之外,在另一个空间里自由飞行,想飞多久就飞多久,不过,如果那些鸟飞得过高,虚拟天空里的电光屏障会自动阻拦它们的翅膀,强迫它们飞落下来。面对电子牢笼这种高科技新玩法,慢先生心里五味杂陈。他心里有隐忧,他听别人说起过,动物园里的这些动物死亡之后,会被机器动物取代。如果真是这样,那只鹤怎么办?想到这儿,他的神情有些黯然。

现在是秋天,其实夏天就在不远处。夏天的某一天,慢先生在图书馆典藏室中清理藏品,在箱柜最里面发现了古籍善本《鹤谱》。他拂去上面的灰尘,被里面的图画和文字深深吸引。中国古代文人以鹤为师,言行举止皆依照鹤的节奏和气韵,做一个缓慢的不慌不忙的人。

他去动物园观察鹤,他一边观察一边模仿,动作既夸张又滑稽,胳膊和腿脚被石头划伤过。周围的游客举起手机拍照,还有人笑话他,他掌握了慢的要领,身体也越来越自如。再后来,能让陌生人以为他原本就是这样的慢人,他心里高兴但没有满足,他期待那种真正的缓慢,比自然而然的慢再慢一些,找到新的自我。

妻子最先发现了异常,瞪大眼睛看着他,以为他在单位受了什么刺激。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他慢慢享用饭菜,妻子看着他举筷端碗和嘴巴咀嚼的怪异动作,忍不住喷了饭。儿子完成了一半作业,他还没吃完,妻子站在厨房门口,脸上有迷惑,更有不悦。有一次,儿子这样问他:“你是慢爸爸吗?”他慢慢点头,慢慢露出微笑,慢慢伸出手抚摸儿子的脑袋,儿子躲开了。

还有一次,上级领导来图书馆考察工作,大家列队欢迎,走到他面前了,领导伸出去的手已经在他胸前停留了两秒钟,他才慢慢抬起手臂,慢慢伸出右手,领导显然感受到了怠慢,错过他同下一位工作人员握手。这一幕被摄像机拍了下来。此后的情形可想而知。他提醒自己,这是必须经历的考验。

他的工作岗位从典藏部调到了借阅室。他原已是典藏部里的怪人,现在到了借阅室,又变成了多余的人,但他能够接受,这不过是一个秘密。他再次提醒自己,这是必须经历的考验。

他没想到儿子开始模仿他的慢,模仿得惟妙惟肖,且有自己的创造,同时又有些不安。妻子没有办法,只好把儿子送到外婆家,她自己也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搬过去住。

他买了一袋鱼虾,在鹤园搜寻鹤的影子。那只熟悉的鹤单腿站在假山的阴影里,眯着眼一动不动,好像在睡觉,又好像生了病。他有些担心,走过去通知附近的管理员。管理员坐在椅子上,似笑非笑地看他一眼,没有说话。这只鹤年岁大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应该让它住在温度和湿度相对平衡的空间里生活。他把想法说给管理员听,管理员依旧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没有说话。他撕开包装袋,把鱼虾抛进池塘。

动物园闭园的前奏曲开始飘荡,游客朝出口走去。他忽然听见管理员通电话的声音:我现在还不能下班,那只鹤出了毛病,我得看一下。”

他顿时紧张起来,顺着矮树林走到管理员休息室后面,透过窗户看。鹤一动不动,以为鹤死了,可是随后看见的一幕让他大吃一惊。管理员把鹤放在桌上,从工具箱里取出改锥,拨开鹤的羽毛,他胸口有些憋闷——这是一只机器鹤,不是真的鹤。怎么会这样呢?那只鹤死了吗?管理员从鹤的肚子里取出一个拳头大小的黑色胶囊,他看见了鱼和虾,还看见了开心果和杏仁。他万万没有想到,现在的机器鹤也能吃东西。

一切妥当之后,管理员把部件组装起来,梳理好鹤的羽毛,这只鹤晃了晃脖颈,迈开步子在管理室里走来走去。是他熟悉的鹤的漫步。管理员推开门,这只鹤走出去,慢慢走进鹤园。他跟随这只鹤走进鹤园,这是他第一次走进鹤园。

管理员大声制止了他:“你是谁呀!你不能进去!”他定在原地,慢慢回转身。管理员认出了他,降低声调说道:“那只鹤上周病了,送进医院没抢救过来。”“那只鹤活了多大岁数?”管理员点上一根烟,情绪有些低落,说:“六十一岁,比我父亲的岁数都大。”比我大十六岁……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通过介绍鹤的步幅在中国古人建筑中的运用,强调了鹤在慢先生心中的地位。
B.古籍善本《鹤谱》的图文深深吸引了慢先生,直接使他成为一个缓慢的不慌不忙的人。
C.动物园里的动物死后会被机器动物取代的说法,令慢先生为他喜欢的鹤担忧、感伤。
D.慢先生非常努力地模仿鹤的动作,而模仿中对慢的感受让他相信可以找到新的自我。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写了喷泉、滑行的鸟、绿藻,通过对这些景物细致的描写表现了慢先生眼里的世界的美好和他对慢生活的崇尚。
B.本文使用了夸张手法正面描绘了慢先生走路的时候的样子,同时通过众人的议论侧面衬托并突出了慢先生超乎寻常的慢。
C.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情景化地再现了慢先生喝水的情形,并通过肥胖男人的模仿具体表现了慢先生所受到的质疑和嘲讽。
D.本文通过对慢先生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对设置虚拟天空电光屏障阻拦囚禁鸟儿的做法的否定,语言委婉含蓄
(3)文中慢先生两次提醒自己“这是必须经历的考验”,对此你怎么理解?
(4)在本文中,作者将中国文化符号与科幻元素相融合,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2·湖南郴州·一模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街名嘴

刘建超

①老街是个生意场所,家家户户都做买卖。做买卖嘛,免不了和各类人打交道,察言观色、能说会道是做好买卖的最起码要求。只要你走进门店,主家的话就兜着你走,天气啊气色啊穿着啊自己商品的优势啊,直到把你送出店门,慢走啊,再来!你耳朵旁就别想清静了。听进去听不进去是您的事,说不说可是主家的事。买卖不成情义在,情义哪来的?两片子嘴吧嗒出来的。

②运动员的腿,老街人的嘴。老街人的嘴厉害,能够被老街人称作名嘴的人,那嘴上的功夫更是了得。这不,他来了:墩子左手掌心里不停地转动着两只核桃,也不知转了多少年,核桃打磨得油光锃亮,能影影绰绰映出人影;右手端着一只精巧黑亮的紫砂壶。对襟的蓝色马褂,镶着金边。千层底的方口布鞋白底黑面,走在青石板上,没有一点声响。方脸大耳,头发往后梳,打了发胶,一缕一缕隐约可见光亮的头皮。别以为他有多大年纪了,满打满算,才三十有五。这副打扮,那叫派儿!

③墩子现在可了不得,凭着两片子嘴,经常被市电视台邀请为嘉宾,评说足球赛事。墩子每天在街上绕上一圈,是在接受老街人的恭维。昨天的赛事转播,墩子又预测灵验主队取得了胜利。

④墩子走进了天织锦绸缎行,老板正在招呼生意。几个顾客在挑选布料,看来还拿不定主意。墩子把紫砂壶往柜台上一放,说道,看人看的是心肠,买货看的是质量。你看这布,手感光滑温柔似水,既不是纯棉也不是腈纶,而是最新技术两样混纺。纯棉穿着舒服却易褶皱,腈纶直挺穿着却不舒服,两样混纺各取所长。未来要靠小字辈,买货还是老字号。这天织锦绸缎行,祖上六代专营此行,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积德行善,四邻夸奖。您手里这布,老人穿着舒坦,中年人穿着端庄,年轻人穿着漂亮,孩子穿着阳光。做冬装保暖,裁夏衣凉爽,春秋服时尚。看看店家,慈眉善目,菩萨心肠,主家让让利,买家抬抬手,一桩好买卖,心情都舒畅。客户被说得直乐,一单生意也做成了。

⑤主家连忙给墩子的紫砂壶里添上茶水。墩子向来不在自家泡茶的。

⑥墩子自小嘴巴就乖巧,越是人多的时候越爱显摆,说出话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墩子15岁那年夏天,母亲和冠家起了纠纷。冠家是老街的大户人家,人多势众。本来是墩子母亲占理的事,却被冠家抢白得哑口无言,回到家生闷气抹眼泪。墩子放学回到家里,问清了事由,放下书包就去了冠家,在冠家门外的古槐树下开始辩理。冠家开始并没有把这个毛孩子放在眼里,没成想墩子口若悬河,说古论今、旁引博论,一开口就刹不住车了。大热的天, 一口水不喝滔滔不绝三个小时,两片子嘴唇上下翻飞不知疲倦,直把树上的蝉都给噪走了,老街被堵了半条道。冠家自知理亏,连忙托人去墩子家赔礼道歉。墩子一下子出了名。

⑦若只是会说,也担当不了名嘴的雅号。墩子的嘴还有一绝就是毒。马家一个儿子自幼学坏,娶了媳妇后就虐待老母,墩子打抱不平前去理论,说你不忠不孝,会遭报应。那小子还犟,说我会遭啥报应? 我等着。墩子大声说,你小子得遭雷劈啊!夏季的第一场雷雨,那小子坐在自家的床头喝酒,被一声闷雷给击中了。没要命,却给打哑巴了。

⑧墩子的名声从老街走向全城是因为足球赛。市里成立了足球队,墩子的一个外甥入选球队踢前锋。一次比赛前,电视台采访墩子的外甥,捎带采访了墩子。墩子不但说了外甥的优势,还大胆预测外甥将在比赛中凭大玩帽子戏法而使球队取胜。比赛的过程果然如墩子所言,外甥独中三元,球队获得胜利。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名嘴。只要有比赛,墩子就被电视台请去做解说嘉宾,而且每次预测都八九不离十。

⑨一天,墩子被一伙人请到了狮子楼,皇家宴席伺候,席间那伙人不停地恭维着墩子。吃饱喝足,墩子也明白了他们的底细,是一伙地下赌球的家伙。墩子从衣兜里掏出一叠现金,往桌子上一放,说,对不起哥们儿,饭钱我付了。你们这一路,墩子不伺候。说罢,转着核桃,握着紫砂壶,走人了。

⑩第二天,老街人看着头上绑着绷带、嘴角粘着纱布的墩子都吓了一跳。墩子也不解释,说,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从小卖核桃,啥事都知道。明日起,咱不说球了,说戏。哈哈,听戏去。


注: 帽子戏法:指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一名队员3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
【小题1】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中墩子的动作及衣着打扮都很特别,这都是墩子为了显出自己作为名嘴的“派儿”刻意着装的,后文写他“向来不在自家泡茶”更是他在显“派儿”。
B.小说一开头写“老街是个生意场所,家家户户都做买卖”,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特有的才能,为下文墩子的出现做铺垫。
C.小说第③段中的“恭维”体现老街人对墩子的称赞、佩服、敬意,第⑨段中的“恭维”也体现宴请人的这种感情。
D.小说结尾“墩子头上绑着绷带、嘴角粘着纱布”,墩子转而说戏,让人感到再有智慧的人也有不如意和无奈,引人深思。
E.小说中墩子训斥不孝子孙,毒咒应验以及说球精准灵验,作者将“墩子”塑造得近乎神灵,这体现出作者的迷信思想。
【小题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赏析。
【小题3】小说中的“墩子”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的结尾写墩子被打却不解释、笑说改行有什么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做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怎样想和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香市

茅盾

清明过后,我们镇是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月。

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面上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廿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调借佛游春是也。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座前的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鉴赏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设有见过像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此平日里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里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管。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的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那么姑且到唯一的锣鼓响的地方去看一看罢。我以为这锣鼓响的是什么变把戏的,一定也是瘪三式的玩意了。然而出乎意料,这是南洋武术班,上海的《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一员,那不是无名的江湖班。然而他们只售票价十六枚铜元。

看客却也很少,不满二百(我进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十)。武术班的人们好像有点失望,但仍认真表演了预告中的五六套:马戏,穿剑门,穿火门,走铅丝,大力士……他们说:今天第一回,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他们三条船上的男女老小总共有到三十个!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有个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

1933年7月

文本二:

成功地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来铺排事实表现主题,是《香市》显著的艺术特色。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比,不仅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从来就是艺术创作中作家们所常常用到的一种极有力的表现手段。同一乡镇的香市昔盛今衰,前后迥异,孤立地看,难见深意,但两相对比,就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并能启人深思。农民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尚且如此凄凉,使人失望,终年岁月的辛酸悲苦就可想而知了。读了这篇散文,在读者的心海里激起的只能是对3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憎恶和诅咒的思想情绪。

《香市》的另一艺术特色,是在散文创作中成功地创造和运用了窥斑见豹、大题小做的艺术手段,表现了30年代初旧中国的历史巨变。作者在《茅盾散文集·自序》讲过一段名言:从来有‘小题大做’之一说。现在我们也常常看见近乎‘小题大做’的文章。不过我以为随笔之类光景是倒过来‘大题小做’的。”“我的意思是:大题不许大做,就只好小做了。”“特殊的时代常常会产生特殊的文体。揭露在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下旧中国江南农村殖民地化的过程,这是个大题,但在白色恐怖下不能直言大做,只好小做。通过旧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一个小侧面香市昔盛今衰的变化来表现。这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创造能力和选取、挖掘题材的艺术匠心。

浓郁的乡土气息,是《香市》的第三个艺术特色。茅盾生长在农村,但在都市里长大。而他的血液里还保留着乡村的泥土气息。他曾说:我爱的,是乡村的浓郁的‘泥土气息’。他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指出,乡土文学在描写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香市》从题材、内容上看是属于乡土文学一类,完满地达到了上述要求,它通过对香市今昔巨变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朴素的色彩鲜明、有声有色、时代性很强的江南农村的风土人情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

(节选自陆维天《香市昔盛今衰因何在》)

【注释】①蚕花廿四分:浙江一带方言,称蚕茧的收成为蚕花。这里的蚕花廿四分是希望蚕茧能有廿四分的好收成。②革命: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1924—1927年间的北伐战争。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以后……不准举行‘香市’。”不仅表明重兴香市的时代背景,并且说明“革命”以后的时代环境、社会文化对香市具有直接影响。
B.“香市”的场地被瓜分,暗示了“香市”衰败的缘由:国内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是导致江南农村经济凋敝、破产的根本原因。
C.作为反映现代文明技艺水平的“南洋武术班”的表演,技艺高了,但是看客反倒少了,更加有力地深化了农民生活“今不如昔”的悲剧。
D.“香市”的主角由农民变为现在的小商人,表明只是采用“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的商业手段无法重兴“香市”,还得需要其他商业手段。
【小题2】下列对文本一、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公安分局”和“蚕种改良所”具有象征意义,“公安分局”象征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蚕种改良所”象征着反动的军阀势力。
B.文本一的主要意图并不在于介绍故乡习俗和追忆儿时生活,而是以“香市”的今昔变化,揭示“旧中国江南农村殖民地化的过程”(文本二)。
C.文本一通过“窥斑见豹、大题小做”(文本二)的艺术手段,生动传神、浅白直露地描写了“香市”今昔的历史变化及其原因。
D.文本二中“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在文本一中则是通篇“今不如昔”的整体对比,但其他对比似乎没有,这不能不说是本文的一大遗憾。
【小题3】文本一画横线部分是怎样描写“香市”的?请结合文简要说明。
【小题4】文本二说,“香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乡土气息”在文本一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龙寺

揭方晓

西城乔先生,自幼饱读诗书,奈何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之余,在私塾随意地教了几个弟子。没事时就去后山白龙寺,静听梵音、动观松涛,以为人生第一乐趣。间或与寺中长老觉空谈佛论经,下几盘闲散之棋。恍然间,已近饭点,觉空长老自然留他吃斋饭。

斋饭极其简单。一碟煎豆腐,素油细煎,两面金黄,外焦里嫩;一碟盐水花生,软糯清新,入口即化;一碟小白菜,油汪汪的,白的梗绿的叶,间杂铺开,令人食欲大开。饭只一碗,大锅蒸煮,沥汤为粥,剩米为饭,清香扑鼻。

乔先生每回吃罢,总是惬意地抹抹嘴,心满意足。觉空长老呢,每回都是微笑地看着他,好似比他还惬意,还心满意足。乔先生口袋里没钱,这斋饭钱自是不付;觉空长老心中无钱,这斋饭钱自是不向他讨要。

许多年以后,乔先生曾经的弟子纳兰,文才武略,扬名朝野,皇上使其经略西北。临行,纳兰将乔先生带上,以为幕僚。乔先生孤身一人,上没家眷之累,下无田宅之困,拍拍屁股就跟着去了。

纳兰经略西北,十余年间,整顿军备、奖励耕织,气象为之一新。北方诸游牧部落闻之胆寒,莫敢南侵。西北之民,也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一派祥和景象。西北这一苦寒之地,俨然已是塞外江南。这其中,乔先生出谋划策于内,奔波巡抚于外,功不可没。

皇上知纳兰干练,升其为宰辅。纳兰不肯贪乔先生之功,上奏皇上为乔先生谋了一份好差事,许多身有功名的人都为之眼热。可乔先生不愿在京城为官,觉得身在朝堂,一举一动都舒展不开,好似背着无形枷锁,不几天就辞官归隐。

隐到哪里去呢?俗话说“外面一幢屋,不如家里一片瓦”,乔先生回到了家乡西城。

才落定脚,乔先生就来到后山白龙寺。眼前的白龙寺哪里还是那座清冷的乡间小寺啊!经历次扩建,它的规模已是当初的数倍有余。进香之人、还愿之士,络绎不绝。所幸,梵音还在,松涛还在,觉空长老也还在。

棋盘,还是那样不经意地摆着,黑棋、白棋,各自分明。乔先生和觉空长老如多年前一般,你一手,我一式,闲散地下着。觉空长老不问这十余年间乔先生的蝇蝇苟苟,乔先生也不问这十余年间觉空长老的点点滴滴,仿佛这十余年的时间从来不曾有过,他们一直都在这下棋似的。只有鬓角轻扬的白发、唇上轻颤的白须,才知时光其实真的来过。

午时已至,这盘棋也堪堪下完,沙弥送上了斋饭。这斋饭,可与十余年前的大不相同,一盘红烧鱼,纹理分明,鲜活生动;一碗红烧肉,肥瘦相间,红亮诱人;一盆母鸡汤,母鸡全头全脚,配以香蕈野笋,风味醇厚。当然,这肯定不是真正的荤食,只是厨师手艺高超,用素材料巧夺天工,模仿荤食的样子罢了。

乔先生皱了下眉,知道寺里条件大为改善,斋饭丰盛些,也无可厚非。可本是豆腐、面粉之类的素食之物,偏偏要做成鸡鸭鱼肉之类的荤食之状,虽僧众、香客食来,没有犯半分口腹之戒,可心中却难免没有一点犯戒之念。

觉空长老仿佛知道乔先生心中所想,没等他开口,便轻声问道:“这寺庙大了,早已不复当年的样子,梵音可有丝毫走样?”

“没有!”乔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这松林大了,松涛可有丝毫懈怠?”觉空长老又问。

“没有!”乔先生肯定地回答道。

“这时间久了,棋盘可有丝毫世故?”觉空长老再问。

“没有!”乔先生断然回答道。

“梵音、松涛、棋盘都是本我,斋饭只是外相,只要本我不变,外相就由他去罢。”觉空长老声音虽小,却有如狮吼,乔先生一阵轻松。

乔先生吃罢斋饭,惬意地抹抹嘴,心满意足。觉空长老呢,微笑地看着他,好似比他还惬意,还心满意足。这回,乔先生口袋里有钱,这斋饭钱仍是不付;觉空长老心中无钱,这斋饭钱自是不向他讨要。

第二天,乔先生快马加鞭,上京去找纳兰,请求复职。他知道,只要本我守得住,朝堂之上又怎么会有枷锁呢?

(选自2019年第12期《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余年”后,白龙寺的“规模已是当初的数倍有余”,已不是当年“那座清冷的乡间小寺”,说明白龙寺的“本我”发生了变化。
B.觉空长老认为,虽然“斋饭”的外形发生了变化,但做斋饭的材料,也就是“本我”并未变化,但乔先生最初却持不同的看法。
C.乔先生口袋里没钱,“斋饭”钱不付:;口袋里有钱,“斋饭”钱还是不付:觉空长老“从不向他讨要”:都体现出他们坚持了“本我”。
D.小说中觉空长老三次“没有”的回答,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定,突显了觉空长老认为“本我”并未变化的坚定信念。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中,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把“一碟煎豆腐”、“一碟盐水花生”、碟小白菜” 描绘得清香诱人,让人食欲大开。
B.小说写乔先生的弟子纳兰的“文才武略”及“经略西北”的成就,是为了衬托乔先生的“饱读诗书”的满腹才情。
C.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乔先生两次吃的斋饭、乔先生和觉空长老的下棋以及白龙寺的两种境况,都写出了今昔已大不一样。
D.小说第五段整散句结合,使得本段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充满着抒情和议论的气势。
【小题3】文中两处写乔先生“惬意地抹抹嘴,心满意足”,请具体分析每次“心满意足”的原因。
【小题4】有人认为小说题目“白龙寺”可以改为“枷锁”。你认为哪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说出你的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