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48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喻永军

宾至是一座小城,北边是一条叫蟒岭的山脉。

跟许多秦岭山区的小城一样,宾至是盆地地形,四周崇山峻岭。这里是鄂豫陕三省交界处,经常有红军队伍经过。据统计,跟随部队参加红军的宾至人有四百多个。著名的中原突围后,中原军区的核心领导人由豫入陕,隐蔽在宾至,后来安全回到延安。我说这些的意思是,这里是有红色基因的地方。那时候,宾至城由国民党统治,但仍有中共的秘密基层政权存在,而且还有训练有素的武装游击队。

周子兴受伤被俘的时候39岁,他是山南游击支队的一个副队长。周子兴是个孤儿,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战士,令国民党宾至县政府的军警闻风丧胆。他和他的部下有极强的行动能力,有坚定不移的决战力。传言说他有一身武功,徒手搏击比使用枪械更厉害。历史需要真实的面貌。为此,我查过《宾至县志》和《商洛市志》,宾至属商洛市。两者说法一致:他小时候既没有机会读书,也未曾拜师学艺,但有一副超乎常人的健壮体魄。《宾至县志》记载,他第一次从地方联保处夺枪的时候,一人干倒了两个持枪的保丁。

周子兴被子弹射中了小腿。地点在蟒岭一个叫广东坪的山顶,那里偏僻荒凉。他藏身的那户人家养蚕,当时草房子里有成百上千条的蚕正在结茧,窗台上、地上、悬挂着的芦席上全是茧壳,一片雪白。房子四周是水桶粗的柘树,树皮开裂出的纹路像青涩的云朵,树叶子湿漉漉的。大概是农历八月末,周子兴被几个人用担架抬着下山。山顶是一片松树林,透过松枝错杂的间隙,能看到湛蓝发亮的天空。为了防止周子兴逃跑,他的整个身子被捆在担架上。

山路两边是密密的霸王箭草,坚韧无比,中间抽出棉絮一样的芯子。担架一直在这样的草丛间颠簸穿行,没有人说话,周子兴的脸上毫无表情。走过一段山路之后,他将身子尽量抬起来,脖颈挺直,沉默庄严。他头发有些长,汗水把头发湿成一绺一绺的,他没刮胡子,面容虽有点儿疲惫,但那双天生的豹眼依旧眼神犀利。

关于周子兴的样貌,人们都是听周全说的。周全当时是国民党长坪警备司令部的士兵,驻防宾至城。为了配合剿共,警备司令部派出了一个排的兵力,周全就在这个排的二班。他觉得自己一生最倒霉的事情是参加了对周子兴的围攻,而且最后自己成了周子兴的死刑执行人。周全那时22岁,是周子兴的邻村人,两人认识。

对周子兴的审讯,没有任何结果,这在国民党宾至县政府和长坪警备司令部的预料之中。县长拿出十根金条给警备司令,密谋之后,上报省府, 除报告“匪首”冥顽不化之外,主要是提醒省府关押周子兴需要承担巨大风险。

关于周全行刑还有两个细节需要补充。当时,四个备选的行刑军人畏惧这位威名赫赫的人中豪杰,决定用捏草棍的方式选出行刑者。周全担心得咬烂了嘴唇,尝到了咸咸的血腥味儿。但周全还是捏到了最短的那根草棍。为了给自己壮胆,周全喝了半瓶白酒。但当他走进那间房子时,他已经忘记了嘴里的酒味儿。


行刑过程很糟糕,周全紧张得浑身颤抖,第一枪没有打准,子弹射在了周子兴的胳膊上,打断了一根动脉血管。周全走出房间歇了几秒钟,回身进去又开了两枪,一枪打中了周子兴的肩膀,另一枪从左肋穿过。

③周子兴是被一名上士用短枪近距离补枪射杀而死的。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周全东躲西藏。他先是在警备司令部开了一个小卖部,维持生活。上士为了灭口,曾经追杀过他,为此他逃到太原。后来,他自毁容貌,在宾至城边的一个小村庄隐藏,一直到自首,最终被处决。④岁月给周全留下了一副狰狞的面孔

2017年我陪同友人老李走访丹江,在宾至停留了一天,专门去了周子兴的墓地。墓地在烈士陵园的最中间。墓碑后,迎春花枝条上正鼓着一粒粒金色的花骨朵。

我俩下山的时候,县城塔楼顶端的报时钟敲响,沉郁昂扬,荡漾进心间,在头颅中共鸣,让人莫名地感动。

我俩的眼里含满了泪水。

宾至县城就在山下,老李说:宾至是个美丽的地方!

(选自《2022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写宾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宾至的红色基因,为后面的英雄故事铺设了背景。
B.“我”查阅《宾至县志》和《商洛市志》中的相关记载,传言与记载虽然反差较大,但也有一定的根据。
C.敌人在审讯中一无所获,县长拿出十根金条给警备司令,二人密谋申请省府早日对周子兴执行枪决。
D.周全是个良心未泯却又十分怯懦的人,行刑前后,他都在胆怯中寻求逃避,但最终没有逃脱正义的审判。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霸王箭草”,与《荷花淀》中如“铜墙铁壁”的荷叶一样,有隐喻色彩。
B.句子②所关联的本段内容,补叙相关细节,主要为了突出敌人外强中干的真面目。
C.句子③单独成段,既交代了英雄的命运结局,也蕴含着作者哀痛与悲愤交织的情感。
D.句子④中的“狰狞的面孔”,不仅指周全毁坏的容貌,也指他给人留下的印象。
【小题3】在读书小组的交流会上,有同学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理由。
【小题4】读书小组决定以“故事的力量”为题为这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题目中的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3·河北邯郸·模拟预测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可怜的女子

   

猛烈的太阳,正高高挂在天上;射得四周的天空,连一些云霞都没有。人们在屋里摇着扇子,还怨道没有一点凉气呢!那田里的禾,被这太阳的光线射着,都低了头,弯了腰,表示它不能和这强权者宣战的模样!

这时田里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上面穿了领七空八洞的蓝布衫,下面穿一条百结的黑麻布短裤;面上布满了手甲的伤痕,和一块块的红肿;额上的皱纹积得有成十来层,不知的或者想她是几十岁的人呢!她脸上和手足,又好似戴上一层黑膜一般;这些都是她这十年来悲苦的成绩。她手里拿了一枝镰刀,曲着腰把成熟的禾稻一把把割下。通身的汗象菽米大一颗颗流出来,透得衫子都湿了。一会,她觉得热不可耐,而且力竭神疲了。她举起头望着对面几株大树,绿叶满布,树下很是浓荫,二三只狗儿在那里打瞌睡;那夏蝉也在树上唱歌,表示它的得意。她看了这般情景,眼眶里的眼泪,不觉簌簌地滚下来!她咒诅太阳,她又怨恨她的身世,为什么连狗和蝉都不如呢?她一面拭泪,一面仍旧继续她的工作。但是身体终于忍不住,竟和她起了反抗了!脑痛得要裂,口渴得要烧,偏偏那树里的狗和蝉,和似乎透出来的凉翳,都好象引诱嘲笑她一般!她决然弃了工作,走到溪边,捧些水饮下。又到树荫里,脚儿一伸直,倒下去。觉得腰脊好似铁打般的酸痛,几乎动弹不得。她再也起不得身,就闭眼略躺一躺。

停了一会,扑的一声,她被打了一个耳光!她吓得跳起来看时:原来是她的婆婆站在面前。她觉得身体的温度,骤降低了几许,浑身打颤起来。还有她的小叔也站在一旁,她才知道婆婆命他在那里监督她的工作。那时婆婆把她的手一拉,狠命的牵向屋里去。

邻家的张婶站在门口,听见伊的惨呼声,不觉叹口气道:李婆又虐打媳妇了!贫家人无力养育女儿,宁可出世把她弄死,不要做人家养媳,活受这磨难。说完很觉伤感。太阳渐渐斜西了,她婆婆站在门口喊道:阿香还不回来炊饭么?她连忙丢了田具,走向灶边去,婆婆口里还唠叨的发话道:平日天犹未黑,就赶快炊煮,快点充满你的烂肚。今天却和我斗气,要我们受饿。今晚偏不给你吃,看你待怎地?哼!你这烂骨头!自九岁到这里来,带累公公也死掉了,丈夫也日见不成材,赚的钱都在外边打混,却要我养你,这都是你命硬克伤所致!哼!我有朝总要把你……

夜深了,小小的屋子里透出一线灯光。她独自一个坐在房里,右手一转一转纺着纱,泪痕布得满面都湿。可怜她自今天四点一骨碌起身,到此时——十一点——还没得休息,目前积下的头晕,肚痛,因上午受了一顿毒打,晚饭又不得吃,到了此时,忽然满眼金黄,不省人事,连人带椅都跌落地下!

明净的月儿高挂空中,伊的光亮从云中透过来,照得地平线上发出黑黯的色彩,仿佛现出凄凉景象来!这时她一步步悄走出屋外,到日间捧水吃的溪边坐下。原来她晕醒后,已经怀了死志!恍惚听着命运的神和她说道:你的痛苦已受够了。你丈夫既不成人,你父母又都死掉。世界上一切都不值得你的留恋了!死实在快乐……可怜她竟信了这话!只听得扑通一声,浪花四溅,她已离开人间的地狱,到天堂去了。月亮又在云里钻出来,但伊好似不忍见这惨剧,仍旧躲入云里。这样,大地又现出惨淡的旧观了!

明天她婆婆找不见她。忽然邻家的小童报道:香姑已死在溪里了!她婆婆也觉有点懊悔,说道:此后没人和我作工了。

唉!当这女权伸张,人道盛倡的二十世纪,尚有此等怪剧出现,我们应该快谋救护的法子呵!

(选自《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冯铿小说集•红的日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

【注释】冯铿,左联五烈士之一,1931年遇害。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太阳”是“强权者”,此处是有双关意蕴的,它既可指向香姑的婆婆,也可指向以婆婆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度。
B.“可怜她竟信了这话!”中“可怜”二字,既表现了作者对香姑命运的同情,也表现了作者对香姑采取自杀这种逃避方式的理解和无奈。
C.“宁可出世把她弄死,不要做人家养媳,活受这磨难”,张婶的话不仅点出香姑遭遇的原因,还暗示像香姑这样的遭遇不是个别现象。
D.婆婆因为香姑投河自杀而感到懊悔,表明她良心未泯,她为家里损失了劳动力感到伤心,同时也为自己对香姑犯下的罪过感到自责。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香姑人生最后一天的遭遇,时间节点清晰,不仅能使全文情节紧凑,也能凸显香姑每天都像机器一样忙碌的形象。
B.小说的情节至倒数第二段已经完整了,结尾处又加上一段作者的呼告,主要起到了卒章显志、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作用。
C.小说在塑造香姑形象时,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有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侧面有环境烘托等手法。
D.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叙述,不仅能够客观全面地表现香姑的可怜命运,而且有利于揭示香姑内心的巨大痛苦。
【小题3】本文中的香姑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被旧时代毁灭的妇女形象,但是她们悲剧的原因,以及面对悲剧命运的态度却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小题4】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策划了“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收录了近百年来的百部文学经典力作。所有入选作品都经过了专家们从作品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等维度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综合评定。本文入选了这套丛书,请你谈谈入选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剃刀侠

木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刮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毕恭毕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的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集贸市场的热闹繁华,渲染了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并突出了老北京独有的文化气息。
B.小说写小师傅挨打时“爹一声妈一声叫着”,表明蓝翎爷下手太重,暴露了他残暴的性格。
C.“被荡得吹毛立断”那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暗示了剃刀侠准备对蓝翎爷动手:“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蓝翎爷不出声”“还是不出声”等细节则暗示了蓝翎爷之死。
D.小说结尾写了人群的反应,点出了“剃刀侠”的名号,说明了“剃刀侠”的去向,为剃刀侠罩上一层神秘色彩。
【小题2】小说写蓝翎爷出场的场面及怒打小师傅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小题3】小说中的剃刀侠有什么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秤砣

阿来

还在故事起始处,秤和主人就已经苍老了。

秤本来是头人家的。解放了,剥削阶级的财产要被没收。头人家的两杆,大的一杆,归了生产队;小的这一杆,就到了现在这主人的手上。

这秤过去在头人家里称过金银、宝石与鹿茸。到了他的手里,也就是村民之间互相倒换救急的茶叶盐巴之类的东西了。秤的新主人没有因此抱怨过,他说:“越是这样,就越是要公平啊。”

有一天,他把秤固定在他家东南向的窗户跟前,每天一个固定的时候,太阳光会透过窗户照射到屋子里,他把秤杆水平状态的投影刻在了墙上。以后,有人再要淘换东西找他过秤,就一定得是晴天,一定得是最早的阳光投射进他们家窗户的那个时候。他这么孜孜以求一杆秤的公平,人们虽然不以为然,但还是不想冒犯他。久而久之,面对这样一种仪式,前来称量东西的人也会生出非常虔敬的心情。

那时,工作组进村来都是驻到村民家,秤砣家也驻进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在会上大讲秤砣如此这般地使用一杆秤,对于破除小农经济思想具有多么多么重要的作用。回到家里,他那张严肃的脸显得更严肃了,他说:“工作同志,以后,你不要再讲我这杆秤了,弄得人家都来笑话我。”

“你为了坚持原则不是从来不怕人说三道四吗?”

“我做的我受。不要因为别人说我的好话,来让别人笑话我。”

年轻人当时就无话可说了。接着,秤砣有些艰难地开口了:“工作同志,你是不是还欠我粮票?”

“我欠你粮票?”小伙子惊得差点蹦起来。

按秤砣的算法,小伙子真的差他粮票。差多少?三两。工作组住在农民家里,每天要向主人交五毛钱,一斤二两粮票。十天半月,就跟主人家算一次账。其实不是小伙子少交了粮票,而是秤砣算错了账。算错账的根子还在那杆宝贝秤上。

第一次算账,秤砣就发现他少交了二两,但他没有说话,他不好意思把这么小的事说出来,更怕会让对方感到尴尬。第二次,又少了三两,他继续隐忍不发。第三次,对上了。他想,年轻人已知错了。但是,小伙子在会上夸夸其谈,太多的好话让他成了别人的笑柄,他并不想从任何一个地方得到表扬,他只是觉得,这么一杆秤落在自己手里,那他就要像一杆秤的主人。一杆秤让他获得了人们的尊敬,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不要失去这份敬意。这个年轻人让他成为了笑柄,他很生气,又找不到表示自己不高兴的有力方式。于是,他终于忍无可忍把这个不公正的甚至关涉到人性中贪欲的事情说了出来。

粮票的数量很少,但关乎一个人的品格,特别是当一个人把很小的东西赋予很多崇高意义的时候,这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了。

“我怎么会差你粮票?”年轻人又算了一遍,更加肯定自己是正确的。秤砣坚定地说:“告诉你吧,我在心里都算了一百遍了。”

“那把你的算法让我听听看。”

他就算了一遍。那个年轻人惊叫起来:“什么,你说一斤是十六两?”

秤砣把年轻人拉到那杆秤前,指着秤杆上一枚枚金花,一一数来。年轻人明白过来,也不想解释现在的秤早已是十两一斤了,就大笑说:“对,对,我马上补给你三两粮票。”

秤砣露出满意的神情:“你这个孩子,谁要你还几两粮票。我只是要你不要算错了账。”接着,秤砣改换了话题:“好了,我要到镇上去一趟,用豆子换些大米。”

秤砣就带着豆子,还有他那杆秤上路了。他的心情很好,他想,这也不是个不学好的年轻人。而今天,自己已经给这个年轻人很好的教训了。秋天的太阳把地上的一切都晒得暖洋洋的。他一步步走过那些干净的温暖的石头,草丛,木桥,穿过落尽了叶子的桦树投在地上的稀疏的影子,那些豆子在袋子里互相轻轻碰触着发出愉快的声响。真的,秋天里,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干净,那样的从里至外,闪闪发光

换完豆子,他来到了镇上的人民食堂。他点了肉菜,还点了三两米饭。算账的时候,麻烦出现了。在他一斤十六两的盘算里,人家该找他十三两粮票。但他点了三遍,人家居然只找了他七两。于是,就起了争吵。看热闹的人们围拢过来,听清事情原委,相继大笑。

秤砣拿出了他的宝贝秤,冲到柜台跟前,一声一声数那老秤杆上的金色星星。数到十六的时候,他头上汗水都出来了。但人们爆发出了更大的笑声。血轰轰地冲上了头顶,他狂吼一声掀翻柜台,举起秤就往那收款员身上砸去。没抽到几下,细细的秤杆就折断了。于是,他举起了那个光滑油腻的秤砣,砸在了那家伙挂满自以为是的表情的脸上。直到警察出现,叫人把那满脸血污的家伙送到医生那里,他才慢慢清醒过来。

有人把一杆新秤拿到他面前,给他细数上面的金色星星。是十颗,而不是十六颗。警察忍住了笑说:“跟我们走,秤早就是十两一斤了。”

秤砣就举着自己的秤给警察押着往派出所去了。他突然说:“我多要了他三两粮票。”

“你说什么?”

“那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告诉我?”

然后,他举起了那个秤砣,对准自己的额头重重拍了下去,然后,就晃晃悠悠地倒下了。当然,他没有死成。只是从此再也不给人称秤,也不觉得能给什么人主持公道了。

从此,他就是机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了。后来,人们也就将秤砣这个称呼给慢慢淡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一开始就交代“秤和人就已经苍老了”,不仅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也暗示了人物命运变化与他的“苍老”有关。
B.文中描写秤砣一定得是晴天最早的阳光投射进窗户才肯称东西的细节亦庄亦谐,生动表现了秤砣追求“公平”的痴迷状态。
C.在人民食堂,围观者的阵阵哄笑让秤砣很丢脸,从而刺激他拿秤砣砸伤收款员,此处情节的发展自然真实,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
D.小说讲述了一个乡下老人的平凡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主旨:一个有信仰的人,不要因为挫折和错误而放弃坚守,唯有执着方能不凡。
【小题2】从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的角度看,画线文字起到什么作用?
【小题3】小说中秤砣这一人物既有悲剧性也有喜剧感。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请对秤砣身上“有价值的”一面和“无价值的”一面分别作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