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飓风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失斯基

1911年春天的南极洲,一场突如其来的可怕的暴风雪终于把司各特大尉的南极探险摧毁了。

六个人乘着滑雪板,从以罗斯叔侄[注]的名字命名的冰壁出发,向南极挺进。

他们走了一个多月。其中五个人到达了南极。有一人跌进了冰层裂缝里,死于脑震荡。

司各特走在最前面,当他接近南极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他发现雪地里有一样黑乎乎的东西。原来,那是一个帐篷,是被阿蒙森遗弃的。看来,这位挪威人走在英国人前面了。

司各特心里明白,一切都完结了,此后他们再也无力走完上千公里的返回路程,再也无力拖着两条血迹斑斑的病腿在冰冻的雪地上盘行。到那时,所有人都会分得一粒毒药。

在返程中,沉默寡言的苏格兰人奥茨中尉病了。他的双腿开始化脓,每行走一步都引起钻心的疼痛,脓血渗透了破损的鹿皮靴,滴在雪橇上,瞬间就冻成坨了。奥茨明白,是他拖了探险队的后腿,由于他的病,有可能大家都会死去。 于是,他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年之后,人们找到了四具尸体,还有司各特的日记本。里面是这样写的:

3月11日

最近这几天,我们总共才行进了三公里。虽然奥茨的腿伤疼痛难忍,但他没有落在我们后面,不过我们还是尽量安静地行走。 昨天,他恳求我们把他放在睡袋里,然后丢在雪地上,但我们不能这么做,还是说服他继续前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他都没有失去希望,也不允许自己失去希望。傍晚时分,我们停了下来。奥茨给了我一张纸条,请求我们,假如能够活着回去,一定把这张条子转交给他的亲人。随后,他站了起来,直视着我的眼睛,说:我出去走走。也许,不会很快回来。我们都默不作声。奥茨走出帐篷,走向暴风雪。他摔倒在雪地里,雪地上撒满了鲜血。此时正是夜里两点。他最终没有回来。他做出了一个高尚的人所应该做的一切。

在司各特大尉的日记面前,所有的文学俨然成了无关痛痒的闲扯,在这本记录着死亡的日记面前,在这本记录着那些在南极洲冰天雪地的荒野上无怨无悔地承受着坏疽病、饥饿和刺骨严寒折磨的勇敢的人的日记面前,文学仿佛就是娱乐的废话。

在日记的最后,司各特用颤抖的字迹写道:

我是写给全人类的。整个人类都应该知道,我们在探险,在自觉地探险,可是我们没有取得丝毫的成功。如果我们能活下来,我会向人们讲述我的同伴们那高尚的勇气和平凡的伟大,我相信,这些品质会震撼每一个人的。我们即将死去,但我相信,像英国这样的富庶之国,是不会不关照我们的亲人的。

司各特错了,英国并没有去关照他们的亲人。

奥茨中尉写给安娜·奥涅尔(奥茨的未婚妻)的字条落到了一个名叫瓦西里·谢德赫的俄国水手的手里,他参加了一个探险行动,在那次行动中,他寻找到了司各特和另外三个同伴的遗体。

谢德赫一直到战争结束后的 1918年才最终在苏格兰北部的海滨小城里找到了安娜·奥涅尔。

那是在初冬时分。旧银般的雪花铺撒在周围的土地上,大海在岸边轻声叹息着,仿佛要在冬天的风暴来临之前睡个够。

安娜后来的丈夫是渔港的头领,整个晚上,他一言不发,独自抽着他的烟斗,用咖啡和硬邦邦的饼干招待谢德赫。安娜读完奥茨的信,没说一句话,穿上衣服,起身去城里了。令人焦虑的不安气氛顿时透过所有的窗户,弥漫在整个屋子里,所有的房间仿佛充满了白雪的忧伤气息。港口的老看守格尔奈特爷爷是安娜丈夫的朋友,只有他试图驱散这令人不安的焦虑。

格尔奈特对安娜八岁的儿子讲起了一个古老的海上传说,这个传说讲的是一种特别的风,人们管它叫飓风

水手们都相信一个传说,在所有肆虐的北风和越山风、所有具有毁灭性的台风里面,有一种热风,名字叫飓风,它好几百年才吹一次。这种飓风晚冬时节来自南方地平线方向,通常是夜间袭来。它会带来陌生国度的空气,忧郁而轻盈的空气,仿佛散发出木兰花的清香。乡村教堂的大钟自行敲响,深蓝色的霞光升向苍穹,无数花朵从积雪中冒了出来,宛如雪莲。孩子们高兴得眯起眼睛,而轮船点亮了信号灯以示欢迎,在海面上摇晃着,向飓风致敬,犹如淋了雨而毛皮湿漉漉的可爱的巨兽一般。

飓风预示着快乐美好的节日就要到来了。来自南面的空气掠过苏格兰上空,将冬天转变为短暂的夏日。

格尔奈特老人没有来得及讲完他的神话故事,因为父亲打发孩子去睡觉了……

(有删改)

[注]罗斯叔侄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极地考察者,叔叔约翰·罗斯,侄子詹姆斯·罗斯。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平静而略显克制的叙述中,交代了一场人类挑战大自然的壮举,这场挑战虽未成功,但带领读者感受到了人类所拥有的美好天性和勇敢精神。
B.司各特团队南极探险之旅最终以悲剧结束,这种悲剧不仅体现在所有队员在坚持无果后的壮烈牺牲,还体现在现实社会对他们亲人的忽略。
C.小说采用嵌套式叙事结构,在南极探险之旅主体情节外,又通过日记、纸条和传说开辟了更广阔的叙事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
D.格尔奈特老人讲述有关“飓风”的神话传说,是为了缓解当时的焦虑氛围,但安娜的丈夫并不能理解这个故事,所以匆匆打断了老人的讲述。
【小题2】关于文中司各特日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司各特的日记内容为读者呈现出南极探险之旅中的某些具体细节,详细交代了奥茨中尉牺牲前后的整个过程。
B.日记中提到奥茨中尉托付交给亲人的纸条,为后续故事埋下了伏笔,从而开启了后文一个悲情故事的讲述。
C.作者认为与司各特日记相比,所有的文学都是娱乐的废话,表明他的文学观提倡这种平实的日记形式的纪实风格。
D.司各特在日记中对政府会关照他们的亲人充满了信心,这仅源于他相信他们南极探险所体现的品质会震撼每一个人。
【小题3】小说中的“飓风”内涵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蕴含的深意。
【小题4】英国人罗伯特·司各特南极探险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司各特的南极日记也真实存在,作者以此为基础进行小说再创作,你认为有何效果?
23-24高三上·全国·开学考试
知识点: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运动会

[日本]岛田洋七

我在佐贺的第八次运动会临近了。

对打算“初中毕业后一定要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我来说,这是在佐贺的最后一次运动会。

上初中以后,我每年必定写信给母亲,跟她说:“今年一定要来看我的运动会。”

今年我也不抱什么希望地写了信,想不到母亲回信说:“今年会去看,我很期待。”

我看到信时,还以为哪里搞错了。

好几次做过这样的梦,我怀疑这是梦,还捏捏脸颊看是不是做梦。

是真的呢。

母亲给外婆的信上也说要来佐贺。

想到母亲真的要来看运动会,我就忍不住想绕整个佐贺跑一圈。

第二天早上,我慎重地把信放进书包,然后上学去。

第一节是社会课,我当然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打开有花纹的信笺。

“德永,那是什么?”

“我妈妈的来信。”

“哦?”

老师很感兴趣地看着我的信。

“什么?要来看运动会……”

“啊,老师,不要再看啦。”

我假装不高兴地收起信不让老师看。

我不厌其烦地每节课都拿出信来看看。

就像展示蜡笔和钉鞋一样,我向大家炫耀着。我总是想听大家说:“太好了!德永。”

初中运动会的重要项目是长跑比赛。

男子组的路线是出校门,沿着护城河绕一圈,经过城内,再回到学校,全长七公里,十分吃力的赛程。

可是这在每天辛苦练习棒球的我们眼中,不算什么。实际上我连续两年都拿了冠军,但因为今年觉得非拿冠军不可,稍微感到一点压力。

越接近运动会,我越担心那天会不会感冒,会不会拉肚子。脑子里老是浮现这些无谓的妄想,这在我很少有。

结果,我既没有感冒,也没有拉肚子。

但是遇到更糟糕的状况——我等了又等,预定运动会前一天该到的母亲一直没来!

“她说会早早做完工作搭火车来,一定是晚了,没赶上火车,明天早上就会来,别担心,去睡吧!”

外婆催我上床,可是我一点也睡不着。

迷迷糊糊中看到母亲来了,醒来发觉是梦,非常失望。我又迷迷糊糊地梦见运动会都结束了,母亲还是没来,醒来发觉是梦以后,反倒摸着胸口松一口气。

就这样反反复复,似睡非睡,折腾到天亮。

外婆去上工时,我站在河堤上等母亲来。

火车早上从广岛出发,应该不会那么早抵达,可我就是无法安心地躺在床上。

到了上学时间,我满心不安,但还是不死心。

母亲清清楚楚地在信上写着“会去看”,我相信她一定会来。

到了下午,比赛进行到长跑项目。我站在起跑线后,还在观众群中搜寻母亲,可是到处也不见母亲的踪影。

长跑比赛开始了。

我按照自己的步调轻松起跑,骑摩托车做先导的是棒球队的田中老师。

我跑了一二十分钟后,呼吸开始有点急促,同时拉开和后面那群人的距离。

这个比赛在当地很有名,即使自家子女没有参赛,还是有很多人沿途观看。

“那孩子跑得好快。”

“真的好快。”

我听到这些声音。

我和第二名离得很远,每分每秒地只想着向前跑。如果不这样,我就会想还没有来的母亲,可能影响我的速度。

我的心跳加速。

长跑路线也经过外婆家前面。

马上就到我们家了。

“怦、怦、怦、怦”,我的心脏都快震破了。

我想快点通过家门前,母亲一定在那里!

不,我不想到达那里,我不想失望!

两种心情在我心中交杂。马上就到我们家了。眼看就要到家门前时,我低头不敢看。

我盯着脚尖默默地跑。

“昭广,加油!”

突然,耳边响起了母亲的声音。我不曾听过那么大的声音。

我抬起头,家门前拼命呼喊挥手的人,确实是母亲。

“昭广,加油!”

外婆也在旁边笑着挥手。

我又低下头。

越接近家门前,我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终究做不出电视剧里那种含笑挥手致意的动作。

“喂!德永,看着你母亲!不要低头,抬头挺胸地跑!”

田中老师从摩托车上对我喊。

我抬起头,直视前方。

“昭广,昭广,加油!”母亲拼命地挥手。

我向母亲大喊:

“妈,我很快!我读书不行,可是跑得很快!”

母亲哽咽着回答:

“你的腿像妈妈,脑子像爸爸!”

经过家门后不久,我听到像是抑制不住的呜咽,仔细一看,是田中老师在哭。他一边骑着摩托车做前导,一边憋着气呜呜哭着。

“德永,太好了!你母亲来了。”

田中老师那汗水淋漓的黝黑脸颊上满是泪水。

我把挂在脖子上的毛巾递给老师。

我看着田中老师擦掉泪水,发现自己的脸颊也是湿热的。

“你擦吧。”

田中老师泪中带笑地把毛巾还给我。

“老师,你擦。”

“不用,你擦。”

“老师,你擦。”

“不用,你擦。”

几度推辞后,田中老师说:“现在是哭的时候吗?再快一点!加油!”

说完,把毛巾扔给我。

我胡乱地擦掉眼泪,又全神贯注地向前冲。

向前冲,向前冲。

我比谁都快,因为有母亲帮我加油。

第一个抵达终点的我,超过第二名二百米,据说这是学校有史以来最快的纪录。

(节选自《佐贺的超级阿嬷》)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向大家炫耀母亲的来信,总是想听大家说“太好了!德永”,是因为“我”想要分享母亲真的要来的喜悦之情。
B.虽然曾连续两年非常轻松地拿到了学校长跑比赛的冠军,但是今年因为母亲要来看运动会,“我”反而有了心理压力。
C.“我”因为远离母亲在外求学,尽管生活中也感受到了来自外婆、老师等身边人的关怀,但心里始终渴望母亲的关怀。
D.“我”读书不好却擅长运动,小说以“我”毕业之前参加运动会一事,揭示学习成绩不应是衡量孩子唯一标准的主题。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能扣人心弦,主要原因在于作者细致地展现了“我”从兴奋到担心,继而激动振奋的心理历程。
B.田中老师尽管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却在制造故事悬念、丰富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C.小说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大量运用短句甚至独句成段,既清晰展示了“我”的心理变化,又便于话题之间的自由转换。
D.小说写到“我”取得创纪录优异成绩时戛然而止,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让人深思父母的激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小题3】“我”为什么特别渴望母亲能来看这次运动会?
【小题4】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雅的画作

周海亮

贵妇人把画家请进屋子。贵妇人说,亲爱的保罗,可以开始了。

画家点点头,掏出画笔。不过夫人,画家说,您完全没有必要化妆。

哦,保罗,我想你搞错了。贵妇人说,我不是让你画肖像,我是想让你给我画一幅世界上最高雅的画作。

世界上最高雅的画作?画家愣了愣,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

因为每个人都说我太过俗气!贵妇人的声音尖了起来,我的儿子、我的丈夫、我的邻居、我的美容师、我的心理医生、宠物店老板、街头流浪汉……他们会偷偷说,嘿,瞧见那个臃肿难看的肥婆了吗?她不读书,不看报,不听交响乐,不看歌舞剧,看不懂艺术品,不参加任何慈善活动。她的屋子里绝没有一个石膏人像,墙上绝没有一幅像样的画作,酒柜里绝没有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她的眼睛里只有钱。钱,钱,钱,钱是什么东西?

钱是什么东西?画家笑了。

当然是好东西。贵妇人说,喜欢钱有错吗?我的钱既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那是我丈夫辛辛苦苦赚来的。

那就任他们去说吧。画家说。

那可不行。我一定得改变他们的看法,我可不喜欢别人嘲笑我一辈子。贵妇人说,所以,从下个星期开始,我打算去剧院听交响乐、看歌舞剧,去博物馆欣赏艺术品,参加一些慈善活动……我还会去买几件像样的摆设,并且,墙上,一定要挂一幅高雅的画作。保罗,我知道你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我认为你完全可以胜任……不过你得完全按我的意思去画……很简单,将众多元素融合到一起,使之成为一件世界上最高雅的作品……

没问题。画家点点头,摆开架势,我们开始?

我们开始……首先,要有一位主体。贵妇人想想说,上帝或者神明?太普通。浴女或者农夫?太落伍。这样,你在画面最突出的位置,画一位杰出人物吧,比如科学家、作家、外交官、政治家……

画好了。画家说,他集政治家、外交官、作家、科学家于一身,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接近于神……

然后呢,你应该在画作上表现出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高贵与智慧。贵妇人说,比如,一串阿拉伯数字……

照您的意思办。画家说,然后呢?

容我想想。贵妇人说,对了,似乎应该描上复杂细密的花纹,使画面更生动,变得更高雅。花纹就是历史,就是世界,就是美……我说的没错吧?

没错。画家说,接下来呢?

应该再加上一句话吧!贵妇人说,一句有意境、令人敬畏、表达信仰的话。我们信仰上帝,你认为这句话如何?

非常好。画家说,还有吗?

你该让整个画作呈现出一种灰黑色的主调。贵妇人说,稍偏一点儿蓝吧……有一种宁静和庄重之感……总之别太艳丽,那样太俗……

是的。灰黑色,偏一点儿蓝。画家说,现在这幅画基本完成,您想看看吗?

先不着急看。贵妇人想了想,说,总感觉还有些单调。人物,图案,数字,一句话……好像缺点儿什么吧?

缺风景。画家笑着说,风景,建筑,画作永远的主题。

对。贵妇人点点头,再添点儿风景吧!

可是画面已经很挤……

添在反面吧。

添在反面?画家问,您确定吗?夫人。

我确定。贵妇人说,是的,添在反面……反正我已经为这幅画花了钱……反正你说过,一切都按我的意思办……我相信这并不过分。

当然不过分……那就画个教堂,如何?

画个纪念堂吧!贵妇人兴奋地说,费城独立纪念堂!我喜欢费城独立纪念堂!想想看,伟大的人物,复杂的图案,神秘的数字,令人尊重的话,宁静庄重的色调,代表和平的独立纪念堂……上帝啊!我相信,这绝对是世界上最高雅最有价值的画作!

画家笑了。他把完成的画作递给贵妇人。

贵妇人的面前,一张标准的百元美钞。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家保罗一开始对贵夫人说“您完全没有必要化妆”,可见,他原本以为此行的目的是为贵妇人画一幅她自己的肖像。
B.文中的贵妇人请来画家,想要他画一幅世界上最高雅的画作,原因是每个人都说她太过俗气,而她想要改变别人的看法。
C.尽管贵妇人被认为太过俗气、不懂艺术,但从她对画作的构成、风景等提出的建议来看,她其实有着较强的审美能力。
D.本文告诉我们,真正的高雅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只靠花里胡哨的装饰和摆设来增加自己的品味,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最高雅的画作”既是一个具体的物品,又是文章贯穿始终的线索,同时也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
B.画家是本文的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贵妇人起衬托的作用,看似着墨不多,却与主人公的庸俗形成了鲜明对比。
C.本文多处运用动作描写展示画家对贵妇人的要求做出的反应,如“点点头,掏出画笔”“把完成的画作递给贵妇人”等。
D.本文采用的是横截面式的、片断式的结构:截取贵妇人请画家作画这一生活片断,反映社会生活,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小题3】文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详略有别,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结尾两段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零用钱       

(美)R•W•威尔

当潜在的雇主翻看他的简历时,乔巴斯托恩坐在那里,尽可能让自己的双腿不要发颤。他知道那些记录对他不利,但他在心里默默祈祷,别让那些缺点被读到,毕竟是圣诞节了。

威斯科特先生停下来,抬起头问道:“巴斯托恩先生,这里说你曾经因为盗窃被判入狱,是吗?”

乔感到喉咙干涩、胃部收缩,他知道接下去是什么结果,他无力地说:“是的,但是……有环境因素———”。

“总是有环境因素的,巴斯托恩先生,然而———”又来了……

“———我们是家庭生意,不需要增加人手了,我希望你好运,早日找到工作。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

“我知道。”乔说完,站起来握了握威斯科特先生伸出的手。威斯科特先生送乔到门口,好像怕他顺手偷走东西似的。

乔咬着嘴唇,不知道怎样跟阿贝说,他没能为她买一份圣诞礼物,因为没人愿意雇用他,或者跟她说两年前他在上班的地方偷100美元是为了圣诞节能取暖,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阿贝只知道爸爸今年圣诞节没有给她买礼物。

走到威斯科特的店门口,乔想再努力一下。他对挡在门口的威斯科特说:“求求你了,今天是圣诞节,我有一个8岁的女儿……”

“很抱歉,巴斯托恩先生。”威斯科特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你应该知道,没有人会信一个小偷说的话。”

乔看了看四周,威斯科特刚才实际上说得很大声。还好,周围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大衣的人轻快地走过,还有一个老乞丐从街道对面的公园走过来。

乔大声说:“你说得对,但我这回改正还不行吗?”可是,威斯科特不再理他。

雪开始下了,乔拉起他的衣领,把手插进衣袋里,走过街道对面,跟那老乞丐擦肩而过时,对那老乞丐微笑了一下。

老乞丐也回了一个微笑,问道:“你可以给我一点零钱吗,我要买一杯热咖啡暖暖我这把老骨头。”

乔在他的口袋里摸索了一会儿,他的左手没有摸到什么东西,但他的右手抓出了两个两角五分的硬币、两个一角的硬币和五个五分的硬币、五个一分的硬币。

乔把那些硬币放入老乞丐摊开的双手中,笑着说:“你运气好,我想这么多应该够了。祝你圣诞快乐!”

那老乞丐说:“年轻人,我也祝你圣诞快乐!”

那老乞丐走到对面,进了威斯科特先生的店,乔把手放回口袋里,继续向前走。那个刚才穿大衣走过的人正在人行道边跟一个老妇人说话。乔看向人行道,看到了一个钱包。乔把它捡起来,发现里面有几张信用卡和几百美元现金。他的祈祷灵验了,他可以用这些钱给阿贝买辆单车,一个玩具屋子,甚至他可以用这些钱去旅社开个房,让阿贝不用到监狱附近去看他。或许珍尼斯也跟他们在一起,再一次全家人一起过圣诞节。

不行。如果阿贝知道这钱是捡到的她会怎么想?乔猜得出钱包是谁的,他看看那个穿大衣的人,又看看钱包。在一张信用卡的旁边有一张证件,乔从上面的相片确认了钱包是那个穿大衣的人的。

乔偷过钱,那时是急了,但他本身不坏。

那个穿大衣的人跟那老妇人说了再见,又开始往前走了,脚步还是那么轻快。

乔慢跑赶上去,喊道:“先生,打扰一下。我想你掉了钱包了。”

那人停下来,转过身,眼睛睁大了,说:“啊,是,那是我的钱包。”他接过钱包,立即清点里面的东西。

乔没有等他点完就走了。他转向马洛大街,向监狱附近走去。突然,他看到珍尼斯带着阿贝走过来,阿贝一看到他就伸开双臂向他跑来。

乔抱着她,笑着,眼睛却湿了,他说:“圣诞快乐,孩子,我很抱歉,没有为你买什么礼物。”

阿贝笑得很开心,她撒娇似的说:“哦,爸爸,别那样想。妈妈说来带你回家,我非常高兴。”

乔愧疚地看向珍尼斯,想确认阿贝说的是不是真的。珍尼斯说:“乔,是你回家的时候了。”两行热泪从乔的眼里流下来。

乔的室友迈克拿着个无绳电话跑过来,喊道:“乔,你的电话,是一个叫威斯科特的人打来的。”

乔对电话里说了一声“喂?”

“如果你愿意,明天来上班吧。”威斯科特先生在电话里说。

“我愿意。我可以问一下吗,是什么使你改变主意的?”乔的胸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是我跟我爸爸喝的那杯咖啡。”                        

(选自2011年7月《文学报》)

【小题1】在小说的开端部分乔的处境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小说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2】文中的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从乔找工作写起,到他找到工作结束,那么小说的题目可以由“零用钱”改换成“求职”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