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又到了世界读书日。一波呼吁公众多读书的热潮必然会到来,但那个核心问题恐怕还是没解决: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成功,这本来        ①        。但这不应该成为读书的全部意义。我们带着这样的预设和前提去读书,会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因为,此读书和彼读书并不是同一个读书。

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的一份国民书房报告显示,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 65m2,不足一个马桶大小。这个数字简直令人        ②        :人们不是不想追求诗和远方,只是眼前的苟且不允许罢了。既然如此,世界读书日真的只是走走过场、喊喊口号?等这一天过去后,一切又恢复如常?其实不然。读书的用处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在        ③        中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这些能力可能无法量化,但读书带来的变化,每个人一定能看到。

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但书本里有无限宽广的世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说到底,读书关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关怀。生而为人,所以有比物质利益更高级的追求,这正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小题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假设关系的反问句,并分析修改后句子的表达效果。
22-23高一上·新疆和田·期中
知识点:变换句式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熟语(含成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这首曾点燃了无数人的激情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传唱大江南北的《南泥湾》记录了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的光辉历程并见证了80多年来南泥湾的一次次蝶变。 A ,“烂泥湾”变成南泥湾,更蝶变成今日幸福美好的陕北绿色生态小镇。

时值九月, B ,狭长地带上的千亩稻田已经泛黄,湛湛晴空下,好似大地铺金。

①稻田不远处,落成不久的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来客,②人们在泛黄的老照片、陈旧的老物件前驻足,③将思绪带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④1941年春,冒着凛冽的北风,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士气高昂,浩浩荡荡挺进南泥湾。⑤一曲生产自救的“凯歌”就此打响。⑥到1944年底,南泥湾种植面积已达26万亩,收获粮食37000石。⑦凭借不屈不挠的品格、战天斗地的气魄,战士们硬是将昔日的“烂泥湾”变为“陕北的好江南”。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历经岁月山河,南泥湾精神不但没有褪色,反而 C ,一代又一代赓续传承。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小题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小题3】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下,太行腹地,邯郸涉县娲皇宫旁,弹音村人摆开了“娲皇九曲”灯阵。据说,“娲皇九曲”来源于在太行山许多村镇流传极广的本源于军阵后演变为一种转灯阵祈福的民俗“九曲黄河阵”。至今,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此民俗仍流传不息。如今,那灯光盏盏,穿越千百年,依然温暖照耀着太行儿女。

依然是灯,在太行山区,凡有河水处,人们多有“放河灯”的习俗。这一晚,位于太行北部涞源县拒马源的泉池中,灯光摇曳。水波灯影中,倒映着街上桥头的灯市,也漂荡着一盏盏栽着人们美好祈愿的河灯。选一盏中意的鲤鱼灯点燃,在心底默念祈福发——祈福健康平安,更祈福 ____①_____!

这里是太行。这里有 ,如狼牙山、挂云山、将军岭,肃然挺立,气壮山河;这里有不同的河流,如清清的绵蔓河、桑干河和奔腾的滹沱河、拒马河,____③__,滋养家园。这里,有浪漫盛开的尉县窗花、流光溢彩的树花;有热情奔放的霸王鞭、气势宏大的牛斗虎;有震天动地的常山战鼓、自在飞舞的正定高照;有民间舞蹈井陉拉花;有在月辉星光下闪烁在大地上、招曳在水波里的盏盏灯火……一幕幕,定格着太行人家的美好瞬间。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小题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