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是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泰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得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乃遣A子良北B献地于齐C立昭常D为大司马E使守东地F又遣景鲤G西索H救于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与,意指给,给予,同《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字含义相同。
B.玉声,似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
C.“乃归子”的“归”指“让……回去”,与《烛之武退师》“焉用亡郑以陪邻?”的“亡”字用法相同。
D.倍,指违背。跟《鸿门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讲述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回楚国,但齐王阻扰,提出放归条件,楚太子采纳了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
B.楚太子回国继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献地,向群臣问计,集思广益,最后解除了危机,说明楚襄王善纳言。
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受王命来献地。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齐军决战。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东地。
D.材料一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
(2)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
【小题5】楚襄王不愿献地给齐王,向子良、昭常、景鲤三人问计,三人在割让东地的问题上有何不同意见?请简要说明。
23-24高二上·江西新余·开学考试
知识点:《新序》(《战国策》整理)《资治通鉴》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鲁仲连见辛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仲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辛垣衍曰:“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仲连曰:“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齐闵王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注]①梁客,指魏国大臣辛垣衍。②赴,同“讣”,派人发讣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B.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C.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D.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功,一指以斩获敌首计功,另指第一等功劳。本文指前者。
B.南面,中国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常用“南面”代称帝位。
C.三晋,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这里指原晋国故地。
D.“且秦无已而帝”与“不敢复言帝秦”中的“帝”词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派辛垣衍到邯郸,通过平原君劝赵王尊秦昭王为帝,平原君马上派鲁仲连前去责备辛垣衍并打发他回去。
B.齐闵王对邹提出苛刻要求,邹国臣子勇敢地维护本国君主尊严,使齐闵王不能把对待天子的礼节强加给邹国臣子。
C.鲁仲连认为秦与魏都是强国,如果魏看见秦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尊他为帝,那么魏的行为相比邹国群臣是不可取的。
D.辛垣衍原本认为鲁仲连是个平庸人,在鲁仲连的游说下,他不仅改变了对鲁仲连的看法,还改变了自己出使赵国的初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
(2)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小题5】鲁仲连前去见辛垣衍,从哪些方面进行游说?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襄王①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太子辞子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②五百里,乃归子。子不子我,不得。”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献其计。”

王曰:“寡人之得求反,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令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则可,不然,则愿特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注释①[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②[东地]指楚国淮北靠近齐国边境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B.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C.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D.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文中指去世。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不得归”的“归”即返回,指回到楚国去;与《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的“归”含义不同。
C.万乘即万辆兵车。周朝时,“万乘”指天子;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D.“缩甲则可”的“甲”指兵、士兵,与《雁门太守行》中“甲光向日金鳞开”的“甲”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太子(楚襄王)向齐王请辞,而齐王趁机要挟他献出东地五百里,然后才放他回国,太子只好答应。
B.太子回到楚国后即位为楚王,齐国派使臣向楚国索取东地。楚襄王询问慎子有何应对之策,慎子提出召群臣集群策之计。
C.楚襄王把子良、昭常、景鲤三人的意见告诉了慎子,听到慎子建议说他们三人的计策全都采用时,心里很不高兴,甚至不想听慎子的解释。
D.秦国派了五十万大军逼近齐国的西境,秦国指出齐王不让楚太子回国是不仁,而勒索并抢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更是不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
(2)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
【小题5】面对楚王“以东地五百里许齐”的难题,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夫学者,崇名立身之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别分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骐骥虽,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不能自正;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樟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

(节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建本》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标识出来。
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
【小题2】下列对原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文中指如果,与《六国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B.本,文中指根本,与《礼记·大学之道》“皆以修身为本”的“本”字含义相同。
C.殆,文中指危险,与《项脊轩志》“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字含义不同。
D.疾,文中指快速,与《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指出学习可以医治愚昧,他认为优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时候,一定以勤学好问来修养自己的本性。
B.读书人想要察深见广,留下荣耀的名声,却又不喜好提问请教的方法,那就是毁坏、堵塞智慧的本源。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是人经常与贤人朋友交游相聚、请教学问,可以增进德行、相互促进。
D.鱼凭借水流游动,鸟凭借风力飞翔,草木依照时令生长,说明人也应有所依凭,借助学习增长才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
(2)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
【小题5】《说苑》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说理形象、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