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致远道”意为到达远方,“致”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词义不同。
B.跽:指双膝着地,上身挺直。本文用“跽”表达恭敬,这与《鸿门宴》中“项王按剑而跽”中的“跽”不同。
C.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如士大夫。旧时也指读书人,如学士、士子、士民等。
D.国:指士大夫的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第一段综合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形象而又具体地阐述了尊贤而下士的重要性。
B.齐景公表示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感慨自己没有管仲,弦章则委婉劝谏齐景公要先做一个贤君。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赵简主却不顾念臣下的劝谏,对杨因委以重任,由此可见赵简主做事一意孤行。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范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23-24高二上·黑龙江哈尔滨·开学考试
知识点:刘向(约前77-前6)《说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贤则不避仇雠,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晋侯曰:“其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晋侯以为中军尉。河曲之役,赵宣子之车行,韩献子戳其仆。人皆曰:“韩献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谁能待之?”役罢,赵宣子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二三子对曰:“不知所贺。”宣子曰:“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仇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违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乃相与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节选自《说苑·至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
B.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
C.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
D.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举”字含义相同。
B.“必受其刑”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受”字含义不相同。
C.“幸赦臣之过”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过”字含义相同。
D.“赵宣子之车干行”与“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两句中“干”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河曲的战斗中,赵宣子的车夫被自己推荐的韩献子杀了,赵宣子对此并没有发怒,反而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推荐得当。
B.咎犯公私分明,不计私怨,向晋文公举荐了仇人虞子羔去做西河的郡守,此举让晋文公惊讶不已.也让虞子羔深受感动。
C.楚国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人不守国法,管理刑狱的官员将这个人拘押了,但听说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后又释放了他。
D.楚国令尹子文为正国法,不惜将族人杀了,都城里的百姓知道此事后都作歌传唱,表达内心对子文公正的肯定、赞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役罢,赵宣子觞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
(2)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小题5】中共二十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某地在组织党员学习时有如下发言,请你结合选文,为发言提供三条充分合理的论据。要求句式整齐,富有语势;不超过60个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党员干部还应向古人学习。                           。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守住法纪底线,做工作中的实在人,做国家、人民的公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

战国策

齐宣王见颜斶(chù,人名),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B.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C.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D.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B.寡人:寡德之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古代王侯夫人也以此自称。
C.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召见颜斶,齐宣王让颜斶到他跟前,显示出君王高高在上且盛气凌人。
B.齐宣王许诺颜斶“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让颜斶拜他为师,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
C.颜斶运用史实正反论证,证明士贵于王的观点,见出其不畏强横的气节。后又巧设制玉之喻表达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人生追求,见出其洁身自好的品格。
D.本文全篇由对话组成,人物刻画生动,语言简洁精炼,饶有风趣。因此,它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2)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嘿:通“默”,沉默。②呴籍:脚踏地跳跃的样子。③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B.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C.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D.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几据杖”的“冯”,与《赤壁赋》中“冯虚御风”的“冯”含义不同。
B.“徒隶之人”即奴隶一类的人,与《过秦论》中“氓隶之人”的含义相同。
C.期年,即满一年。“期”,指时间周而复始,如一周年、一满月或一整日。
D.宗庙,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古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等级森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介绍燕昭王即位的背景,燕昭王知道燕国遭受战乱,势单力薄,为招贤纳士,就拜郭隗为师,求教报仇之道。
B.郭隗首先指出不同的君主对待贤士的态度不同,然后从正反两个角度,指出燕昭王应如何招揽天下的有才之士。
C.郭隗向燕昭王讲述涓人花五百金为国君买千里马马首的故事,意在告诉燕昭王求贤就要采取实际行动,向外表明诚意。
D.燕昭王听了郭隗的话深受启发,立即付诸行动,广纳贤士,经过多年发展,实力大增,终于攻破齐国,报仇雪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小题5】郭隗向燕王提建议,为增强说服力采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