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风雨不知何时已经停息,黎明晨光正在慢慢照亮人间。

现在列车正在护路的绿荫里飞驶。秦震走进车厢,立刻看到一幅动人景象:车厢里坐满了人,有的躺着吹口琴,有的从上面垂下两条腿哼歌曲,更多的人挤在敞开的窗口上。他们都还是第一次出远门的孩子,更何况这又是身赴疆场呢?对他们来说,一切一切望在眼里,都觉得特别新鲜,特别惬意。

没有人注意秦震的到来,秦震站在那儿从他们身上回味着自己的青年时代。

父亲、母亲都是老同盟会会员。他在学校里读书,他热爱哲学,更喜欢地理、历史,因为从那里面他多少次为丧权辱国之耻而悲痛欲绝,为精忠报国之志而愤然拍案。只要一想到“东亚病夫”“东方睡狮”,他就热血沸腾,满面通红。1925年,大革命的旋风终于把他卷了进去,他毅然决然地从湖南到广东,投身黄埔军校。从那以后,他走上了一条在血水中跋涉,在山川大地上风餐露宿,在炮火中前进的道路。

而现今,当他一投身到这一群充满生动活泼的青春朝气的青年人中来,他那久已消逝的青春一下又回升到他的眉宇之间。

他放开喉咙,压倒轰轰的列车声,说道:“同志们好啊!从你们一登上火车,你们就算踏上战场了,怎么样,有什么感想呀?”

车厢里起了一阵骚动,人们纷纷站起来,想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这位老军人,而这个老军人也就迈着小步走入他们当中,在木板钉成的硬座上坐下。他的周围立刻围满人,连行李架上也探下头来,一丛丛笑脸,一丛丛笑眼。秦震高兴地问刚才俯身在膝盖头上写什么的青年:“你在写什么呀?”

这个青年蓦地红着脸站起来,展开两手想要分辩。人群中间,却早有几个声音替他回答:“这是我们的诗人。”

秦震仔细端详着这个戴眼镜的青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让我们结识一下吧!”

那青年腼腆地说:“我叫黎明。”

秦震把手往膝盖头一拍说:“好,你的名字就很有诗意嘛!”

黎明一扬头,正要说什么,忽然人群中又推出一个女青年,这是一个个头不高,圆圆面孔,脸颊像苹果一样红艳的女青年。她毫无怯意。大家喊叫着:“这是我们的歌手,我们乐队第一小提琴手……”她却把手向老军人伸去,自报姓名说:“我叫李天歌……”

秦震握住她的手忙说:“连天都唱歌,这又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呀!”

谁料人群中却有一个女青年勇敢地反问秦震:“你爱诗吗?”

“我年轻时也爱过诗,那时我崇拜《女神》……你们读过《凤凰涅槃》没有?我还记得几句:光明便是你,光明便是我!光明便是‘他’,光明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一阵热烈的鼓掌声,一阵尖锐的喊叫声。于是,这个指挥千军万马的老军人,和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便意气相投了。车厢里像充满天蒙蒙亮时鸟雀的噪声一样,争着喊:“我喜欢闻一多的《死水》。”“我喜欢臧克家的《罪恶的黑手》。”一个女青年挣红脸抢着说:“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我喜欢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另一个男青年闪露出稚嫩的面容带着与这面容不相称的庄严神情说:“我们是战士,我喜欢田间的《给战斗者》,我们需要这样擂鼓的诗人。”

正在这时,黄参谋从人群中挤过来:“报告首长,重要消息!”

秦震连忙掏出老花镜,迅速扫视了一遍黄参谋递过来的消息,立即高声说道:“同志们!让我念给你们听听:

新华社南京二十四日十时电   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三日夜十二时由下关经把江门开入南京。”

他的话声刚刚落地,整个车厢哗的一声立刻沸腾起来。欢呼声、鼓掌声、踏脚声一下压倒了列车的轰响,他们眼前好像看到一座牢门砸碎,一座残暴地吸吮人鲜血、吞噬人生命的黑暗堡垒轰然崩塌了,粉碎了。

解放南京这事引起了他心中的千头万绪,他便急急忙忙从那热闹欢声中走出来。

他快走到车厢门口时,忽然回过头来:“同志们!我们要在华中前线也打一个大胜仗,那时你们这个大交响乐团得来一个大规模演出,你……哦,黎明!还有李天歌!好好准备吧!”

黎明却不以为然地把脖颈一挺说:“我们是来打仗的,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战士,我们要在黎明的国土上洒上一滴鲜血。我们要吹起冲锋的号角,但不是舞台上的演奏。”

大家在一阵热闹的笑声里说:“首长,你看,他又作诗了。”

秦震笑容可掬,春风满面地说:“很好嘛,但作的是英雄的诗,我们整个民族将成为一个大合唱队,演出新世界的黎明序曲。”

他招了招手,推开门走了出去。他不能不为之昂扬振奋,但他知道更需要的是冷静地思考。当他走出车厢时听到青年们已经放声歌唱,还有拉小提琴的,吹口琴的。“让他们领略一下胜利的欢乐吧!多可爱的青年人,我们会在前线再见。”

他转过身吩咐黄参谋:“一刻不停地收听华东新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列车上的青年有吹口琴的、哼歌曲的、望窗外的,他们第一次出远门,在感到新鲜惬意时也有身赴疆场的迷惘。
B.文中写秦震回顾他过去的革命生涯,交代了他的出身,突出了他青年时代的革命追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李天歌朝气蓬勃、勇敢无畏,她不仅主动和老军人秦震握手,自报家门,还反问秦震是否爱诗。
D.文中写战争既有直接的场面描写,也有通过简述秦震以前的经历和现在与青年赶赴前线来暗示战争的情况。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出现“黎明”一词,中间是实指名叫“黎明”的青年,而开头和结尾都是虚指,象征美好光明的未来。
B.“车厢里像充满天蒙蒙亮时鸟雀的噪声一样”,将青年的叫喊声比作鸟雀的噪声,凸显了列车里人多且杂乱。
C.文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描写刻画了黎明这一青年诗人的形象,表现出他腼腆、勇敢的特点。
D.解放南京好似“牢门砸碎”“黑暗堡垒轰然崩塌了”,运用比喻突出了反动统治的罪恶,表达了胜利的喜悦。
【小题3】文中提及《凤凰涅槃》《死水》《罪恶的黑手》《给战斗者》等诗作,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评论家范冰戈说“本文成功地塑造了秦震这个‘立体’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22-23高三上·海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高老夫子

鲁迅

高老夫子一跑到贤良女学校,即将新印的名片交给一个驼背的老门房。不一会儿,就听到一声,他于是跟着驼背走,转过两个弯,已到教员豫备室了。何校长不在校;迎接他的是花白胡子的教务长,大名鼎鼎的万瑶圃,他新近正将自己和女仙赠答的诗《仙坛酬唱集》陆续登在《大中日报》上。

阿呀!础翁!久仰久仰!……万瑶圃连连拱手,并将膝关节和腿关节接连弯了五六弯,仿佛想要蹲下去似的。

阿呀!瑶翁!久仰久仰!……础翁夹着皮包照样地做,并且说。

他们于是坐下;一个校役便端上两杯白开水来。高老夫子看看对面的挂钟,还只两点四十分,和他的手表要差半点。

阿呀!础翁的大作,是的,那个……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实在是少年人们的座右铭!兄弟也颇喜欢文学,可是,玩玩而已,怎么比得上础翁?

高老夫子此刻却不很能发表什么崇论宏议,因为他的豫备——东晋之兴亡——本没有十分足,此刻又并不足的几分也有些忘却了。他烦躁愁苦着;从繁乱的心绪中,又涌出许多断片的思想来;上堂的姿势应该威严;额角的瘢痕总该遮住;教科书要读得慢;看学生要大方。但同时还模模糊糊听得瑶圃说着话,正说着,尔础忽然看见他举手一指,这才从乱头思想中惊觉,依着指头看去,窗外一小片空地,地上有四五株树,正对面是三间小平房。

这就是讲堂。瑶圃并不移动他的手指,但是说。

哦哦!

学生是很驯良的。她们除听讲之外,就专心缝纫……

哦哦!尔础实在颇有些窘急了,他希望他不再说话,好给自己聚精会神,赶紧想一想东晋之兴亡。

可惜内中也有几个想学学做诗,那可是不行的。维新固然可以,但做诗究竟不是大家闺秀所宜……

尔础忽然跳了起来,他听到铃声了。

不,不。请坐!那是退班铃。

瑶翁公事很忙罢,可以不必客气……

不,不!不忙,不忙!兄弟以为振兴女学是顺应世界的潮流,但一不得当,即易流于偏……校役又送上两杯白开水来;但是铃声又响了。

瑶圃便请尔础喝了两口水,才慢慢地站起来,引导他穿过植物园,走进讲堂去。

他心头跳着,笔挺地站在讲台旁边,只看见半屋子都是蓬蓬松松的头发。瑶圃从大襟袋里掏出一张信笺,展开之后,一面看,一面对学生们说道:

这位就是高尔础高老师,是有名的学者,一篇有名的《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是谁都知道的。《大中日报》上还说过,高老师是骤慕俄国文豪高君尔基之为人,因改字尔础,以示景仰之意,斯人之出,诚吾中华文坛之幸也!现在经何校长再三敦请,竟惠然肯来,到这里来教历史了……

高老师忽而觉得很寂然,原来瑶翁已经不见,只有自己站在讲台旁边了。他只得跨上讲台去,行了礼,定一定神,又记起了态度应该威严的成算,便慢慢地翻开书本,来开讲东晋之兴亡

嘻嘻!似乎有谁在那里窃笑了。

高老夫子脸上登时一热,忙看书本,和他的话并不错,上面印着的的确是:东晋之偏安。书脑的对面,也还是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不见有别的动静。他猜想这是自己的疑心,其实谁也没有笑;于是又定一定神,看住书本,慢慢地讲下去。当初,是自己的耳朵也听到自己的嘴说些什么的,可是逐渐胡涂起来,竟至于不再知道说什么,待到发挥石勒之雄图的时候,便只听得吃吃地窃笑的声音了。

他不禁向讲台下一看,情形和原先已经很不同,半屋子都是眼睛,还有许多小巧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着两个鼻孔,些连成一气,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闪烁地汪洋地正冲着他的眼光。但当他瞥见时,却又骤然一闪,变了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了。

他也连忙收回眼光,再不敢离开教科书,得已时,就抬起眼来看看屋顶。屋顶是白而转黄的洋灰,中央还起了一道正圆形的棱线;可是这圆圈又生动了,忽然扩大,忽然收小,使他的眼睛有些昏花。他豫料倘将眼光下移,就不免又要遇见可怕的眼睛和鼻孔联合的海,只好再回到书本上,这时已经是淝水之战,苻坚快要骇得草木皆兵了。

他总疑心有许多人暗暗地发笑,但还是熬着讲,明明已经讲了大半天,而铃声还没有响,看手表是不行的,怕学生要小觑;可是讲了一会,又到拓跋氏之勃兴了,接着就是六国兴亡表,他本以为今天未必讲到,没有豫备的。

他自己觉得讲义忽而中止了。

今天是第一天,就是这样……他惶惑了一会之后,才断续地说,一面点一点头,跨下讲台去,也便出了教室的门。

嘻嘻嘻!

他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又仿佛看见这笑声就从那深邃的鼻孔的海里出来。他便惘惘然,跨进植物园,向着对面的教员豫备室大踏步走去。

那里面,两个装着白开水的杯子依然,却不见了校役和瑶翁。看壁上的挂钟,还只有三点四十分。

高老夫子回到自家的房里许久之后,有时全身还骤然一热;又无端的愤怒;终于觉得学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的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

嘻嘻!

他还听到隐隐约约的笑声。这使他更加愤怒,也使他辞职的决心更加坚固了。

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

(有删改)

[注]①高尔础:原名高干亭,绰号老杆。②书脑:线装书穿线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万瑶圃接待高老夫子和高老夫子上课两个场景,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形象。
B.高老夫子改名为“高尔础”,是为了标榜自己对高尔基的推崇,以抬高自己的地位,但他实际上学识浅薄,名不副实。
C.女校作为新式学堂,其学生却仍专心缝纫,少数几个想学做诗也不被认可,从反差中可见这仍是一所带有封建思想的学校。
D.高老夫子因力有不逮,且备课不充分,来女校的第一堂课以失败告终,所以他最终打算辞职,说明他还有一定的自知之明。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通过“漫画式的形象勾勒”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矛盾来自我暴露。
B.高老夫子在讲课过程中感觉“半屋子都是眼睛”“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这里运用夸张与比喻的手法写出他此时的心虚。
C.本文擅长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心理活动,如“尔础忽然跳了起来”,写高老夫子以为上课铃已响的恐慌。
D.本文大量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讽刺意味,如“贤良”“百读不厌”“崇论宏议”“威严”“聚精会神”等。
【小题3】文章题为“高老夫子”,充满讽刺的意味,请结合文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废墟之上

高沧海

大婚之日我爷爷出走。猫狗儿就是看家的料,一会肚腹空了他自然回。我老祖如是说。

我爷爷躺在苘麻地里,眼看树影朝西又朝东,竟无人来寻,鞭炮喜乐声也早就停了。厨子昨儿晌就来家里置办,此时此刻想必都吃得鸡肥鸭满,猫狗都沾光,自己却在苘麻地里受饥荒。

我爷爷暗自伤感,桂香有意,兰芳多情,她们如眼前苘麻,茎细脉软,楚楚温良,爹娘偏看不中,他们做主娶回家的女子春容,听说丑,还粗壮。

我爷爷一直未归。

那年的苘麻长势喜人,五月怀中有花,六月腹中坐果,一个果,三个果,五个果,留种收苘,晒了捆了,下水沤麻,削皮抽丝,九九八十一关,每一关都是人的虔诚,每一关都是麻的修行。至十月初八我老祖去会上卖麻,有人告诉他在沭河东见着我爷爷,看他跟个队伍走了。

我老祖用苘麻果在面食上做印章,祭灶时恳请灶官上天言好事,保家保儿孙平安,明年的苘麻,也还是个好收成。

一九四二年,苘麻还未收,苘麻果像一个个蜜罐散发着甜香,我爷爷躺在苘麻地里。

他们这一支抗日小分队不幸被日军打散,大部队已战略转移,到处都是敌人的关卡,被毁的村庄一个连着一个,浓烟遮天蔽日。他没去突围时队长紧急交代的临时联络点会合,而是沿河一路急向南,那是回家的方向。

天空变得靛蓝靛蓝,十里平川一览无余。我爷爷把脸埋在苘麻叶子下,风从叶底抚他的身体,那黄澄澄的气息绵软悠长,覆盖他连日的不宁,他竟沉沉睡去。梦里青梧落了一地的花,恍惚之间成群的日军包围上来,他们的脚步声清晰能辨,刺刀上寒光闪烁,我爷爷被吓醒,月亮的银光洒下来,吞噬着无边旷野。他努力辨认着眼前的苘麻叶子,急切地回想自己身在何处,耳边传来无比真实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我爷爷战栗着屏住呼吸,身上的血液,几乎凝固。

一个弓着腰的身影穿过我爷爷身边的苘麻,在另一片苘麻棵里伏下身去,来回摸索了半天,像是找什么,又转到我爷爷这边。那个人影摇着我爷爷的肩膀小声说,你醒醒,你醒醒。是个女人的声音,我爷爷未敢动也未敢言语。女人开始哭起来,苘麻的叶子要落了,更藏不住人了……庄子里都是鬼子,你的腿烂了……我该怎么办呀?

我爷爷撩开脸上的苘麻叶坐起身来,他说,大姐。

女人本来是半跪着的,此刻竟歪倒在地,她慌乱而含糊不清地说,你,你是……你不是,不是……

我爷爷说,别怕,别怕。

我爷爷跟女人在苘麻地里摸来摸去,总算找到了那名已经昏死过去的人,伸手触及鼻下微弱的气息,女人又哭起来,他是不是要死了……

我爷爷重新给伤员包扎伤口,他问女人,庄子都被烧毁,人都跑光了,你没走,是因为他吗?

女人点头,她说她的男人也在队伍上。

我爷爷说他自己也是队伍上的人,今晚他必须把伤员带走,再拖下去人会没命。

女人要跟他走。我爷爷说不行,这是枪伤,一旦遇上日本兵,两人就绝没有再活的说法,不能再搭上一个。

女人说了她男人名字,说巧着见着了就给捎个平安话,打完仗就回来。我爷爷听得心头一振,忙问女人叫什么名字,女人说,春容。

我爷爷在月光下仔细看春容的脸,他双手重重抚住她的肩,好好活着,我们的队伍会打回来的,你男人,一定会回来找你。

我爷爷背着伤员连夜掉头北去,直奔联络点。

抗日战争结束,我爷爷回到家乡。见过我老祖,他问,春容呢?

就见草棚里走出一个小媳妇,捂着口笑,她说,嘿,当兵的,你回来啦。

被救伤员寻来我爷爷家时,爷爷新的房子已落成,一明两暗,黑色的屋瓦,屋顶絮着厚厚的茅草,冬暖夏凉,木窗外是海一样的苘麻,欢声如潮。春容已经生了个男娃,我爷爷迫切希望有一个俊俊女娃娃的愿望,在这个外乡人来到的第二天达成。

外乡人一直住到孩子办满月那天,他从怀里摸出一个布包打开,那是一颗饱满的苘麻果,他蘸了红胭脂,轻轻在女娃娃的眉间盖了一枚苘麻章。

我爷爷在春容乌黑的发间,别了一朵金黄色的苘麻花。

我爷爷随后从地方武装加入解放全国的洪流铁军中,辗转南北。一个春天的深夜,还乡团突然折返,烧毁了村庄,杀害了大批军人家属,春容在其中,那个粉雕玉琢般的女娃娃,也未能幸免。同年,我爷爷牺牲于河南开封,时年三十二岁。

当冬天迟疑着退出一九四八年,遍野花朵喊出血样的红,废墟之上,新的一年来临。

(选自《山西文学》2021年第9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废墟之上”,既含有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灾难之意,又暗示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B.我爷爷”由于不满包办婚姻而选择逃婚,这一情节为其参加抗日战争提供了合理性。
C.“我爷爷”在队伍被打散后未去临时联络点,而是奔向家乡,是为了寻找失散的战友。
D.春容母女被杀害,更易燃起人们厌恶战争、爱好和平的情感,体现了小说的育人功能。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第三者的视角叙述故事,引领读者走进文本,感知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
B.本文语言极富特色,既有朴素自然的俗语,也有精深别致的雅言,雅俗共赏。
C.作者将梦境与现实交织,表现了人物的紧张心理,渲染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
D.本文淡化对小说典型情节的刻画,以战争背景来表现爱情,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小题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春容的形象特点。
【小题4】文中多次出现苘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常愿望

汝荣兴

因为刚学完一篇名为《愿望》的课文,所以,在接下来的作文课上,我就以“我的愿望”为题,让学生去写自己的愿望。

当然,按照惯例,在学生正式动手写作之前,我先安排了一个口头交流的环节,请学生先来说说自己将要写的愿望是什么。

一时间,教室里的学生就像那刚打开的蜂箱中的蜜蜂一样,嗡嗡声一片。这个很是庄重地说“我的愿望是长大后要做一个造福人类的科学家”,那个极为严肃地道“我的愿望是将来能成为一名保卫国家的解放军战士”,另一个……

很显然,学生们所说的愿望都有点老套。不过,在这些确实是有些老套的愿望中,都寄托着学生们美好的情感和积极的精神呢。所以,我就一边认认真真地听着,一边毫不吝啬地给了这个学生“你的愿望很宏伟,老师愿你的梦想早日成真”的赞扬,又给了那个学生"你的愿望很美丽,老师祝你的理想尽快变成现实”的肯定,同时也不忘这样去鼓舞和勉励大家:“所以呀,为了不让我们那宏伟又美丽的愿望成为一句空话和一种空想,现在的我们就一定要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

然后,我便准备将课堂的环节由说转到写了。

就在这时,我意外地发现在教室最后面靠右边的那个角落里,还倔强地举着一只小手。

举手的学生名叫杨小山。

这是一个随着打工的父亲,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部的大山深处来到我们这里的孩子。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杨小山是那种喜欢如山一般保持沉默的学生。现在见他居然举着手,而且这手还很可能已经举了不短的时间了,我不由得有些喜出望外,马上取消了原先将课堂环节由说转到写的计划,请他也跟大家说说自己的愿望是什么。

杨小山便站了起来。

“我的愿望是……是要变……变成一只小狗……”

杨小山结结巴巴地给了我又一个意外。不用说,这样的意外立即在教室里引起了哄堂大笑。

杨小山的脸就让大家一下给笑红了。

不过,那阵哄笑过后,我也听到有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地赞同着杨小山——

这个深有感触地说:“其实我也很想变成一只小狗呢,因为,变成了小狗,我就不用再这样每天都要背那么重的书包,做那么多的作业了呢!”

那个无比羡慕地道:“是啊,那些小狗的日子过得多轻松、多愉快呀!”

另一个……

"不,我不是因为这……这些才……才要变成小……小狗的!"

这时候,满脸通红的杨小山却这样坚决地打断了别人的话头。虽然他的语调依旧是结结巴巴的,但这结结巴巴的语调里,又满含着如同他先前举着的手那样的倔强。

这无疑是杨小山所给我的第三个意外了。于是,我就带着由这意外所引起的纳闷,这样问他:“那么,你究竟是为什么才想让自己变成小狗的呢?”

"为了我妈妈。"杨小山脱口回答。

接着,杨小山由满脸通红一下子变成满脸泪水,他语调竟一点也不再结巴地这样告诉大家道:“我爸带着我来这里打工,是为了挣钱给我妈治病。我妈的病已得了快三年了。上次我爸带着我回家去时,一直只能躺在床上的我妈说,因为我和我爸都不在她身边,所以,孤单的她很想家里有一只小狗,这样……”

听到这里,满脸泪水的,自然已不再是杨小山一个人了。

当然,请各位放心,有着这样一个非常愿望的杨小山的妈妈,如今已不再孤单了。就在半个月前,在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下,她被接来住进了我们这里的医院。于是,不但杨小山每天放学后可以去看她和陪她,我和我们班里的学生,甚至还有别的班里的许多学生,也都常常捧着鲜花或者拿着水果去看她和陪她……

是的,我们都愿做那样的一只小狗——一只充满着人性和人情的小狗。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非常愿望”中的“非常”是“非同寻常”的意思,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宏伟、美丽的愿望,是为下文写杨小山的非常愿望进行铺垫和蓄势。
C.开头写“我”对学生们愿望的评价和鼓励,其中也包含着“我”的愿望,但称不上是“非常愿望”。
D.杨小山倔强的举手和结结巴巴的语调里满含着倔强,表现出他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
【小题2】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行文很有波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为什么写杨小山的妈妈被接来得到大家的照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