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38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鞅变法

姚远

(第二幕          秦宫,秦孝公三年)

【卫鞅背书简上场,放书简。】

          臣卫鞅拜见国君!

秦孝公       免礼。列位,蒙先君圣命,寡人承继国位,已经三年有余。当年先祖穆公在位,修德行武,东平晋国之乱,西霸戎狄之地,我们的国土曾经一直扩展西河,功绩是何等辉煌。可是如今呢,大片的国土却落入了魏国的手中。二百六十多年过去,历经十四代国君,西河之地至今尚未收复。堂堂千里秦国在周天子的心中,在六大诸侯的眼里,竟无一席之地。这是奇耻大辱啊!列位都是前朝老臣,一国之栋梁,难道就不想把秦国变一变吗?

【众无语。】

秦孝公       公孙大人。

公孙贾       臣在,臣不敢妄议朝政。

秦孝公       五大夫?

          臣唯君命是从。

【秦孝公不悦。】

秦孝公       赵良博士?

          臣在,卫鞅客卿不远万里自魏入秦,知李悝之法,习吴起之术,定有超群之计策,卓越之谋断。还是应该请卫客卿先抒高见。

秦孝公       嗯,请卫鞅客卿论法!

          请卫鞅客卿论法。

          遵命。诸位大人,卫鞅冒昧。国君之所以下令求贤,是为光复穆公之业,收复被三晋夺占的西河之地,一改中原六国小视秦国之局面,自强于天下。中原六国遥强,而秦邦卑弱,是因为兵不强,国不富,天下不治。天下为何不治?是因为官不勤政,民不效力。为官者,对上曲意逢迎,对下搜刮民财;为民者,懒于耕稼,息于作战。而眼下大秦所用之法,乃几百年前陋章陈规。法不更新,陈陈相因,国家何以有生气?为此国家应废除旧规,倡导农战,制定农战之法。凡是努力开荒、多打粮食,或者奋勇作战、多杀敌人者,都可因此而建功得爵。有了爵级,奴隶可以升为庶人,庶人可以升为官吏,官吏也因此可以加官晋爵。而于国不事农战、不得战功者,虽为王侯大夫也不能得到利禄官爵。废除子孙世袭荫封,统一律条法令,从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在不赦!(顿)假如举国以此戮力而为之,行一年,十年强!行十年,百年强!行一百年,千岁强者王!

秦孝公       嗯,好,哈哈……(激动)列位,卫鞅所论,是谓若要国富兵强,必须重视农战;要使百姓戮力逐农战,就必须要更改律法。为此,卫鞅客卿草拟了《垦草令》,列位不妨一阅。卫客卿!(示意)。

      是。

秦孝公   望列位认真研读此法,共议强秦之计。

【卫客卿将简发至众大臣手中,众臣看简后议论纷纷。】

公孙贾   老臣腐朽,只知日从东升,月从西降,性由天成,各得其所。这才分天地,成阴阳,存万物而立世界;这才树君上,辅群臣,统治万民而主国家;这才制礼数,立法度分上下。由古至今,万民得教化而立命安身。试看天下诸侯各国,凡是以古法而治的,没有不太平的,要想易弦更张的,没有不出乱子的。单凭一人巧舌如簧地游说一番,就轻易改变一国之法度,天下就可大治?臣,不知。卫鞅、公孙大人的意思是要效古法,循旧礼。请问,自从盘古开天以来,经三皇五帝、夏禹殷商,我们该循哪一朝的旧礼,效哪一代的古法呢?

公孙贾       ……

      太傅。

公子虔   卫客卿。

      您博学多才,读尽了天下多少文章,您一定知道,从三皇五帝至今,有哪一代礼法是一成不变的?

公子虔 商汤、周武正是不拘古法而兴,殷纣、夏桀乃是不改旧礼而亡。

      公孙大人,那我们该走哪一条路呢?

      依你所说,国君若不照你的意思来实行变法,国君就是殷纣、夏桀了?

      如果国君是殷纣、夏桀,又怎会在此当庭论法?

公孙贾   请问,卫客卿的变法之举何以能成功,而不至于使秦国百姓深受其害呢?

      请问太师,如果一件事连做都不去做,那么何以能得到成功呢?

      我只知道卫客卿曾在魏国学习李悝之法。可是李悝的变法在魏国都没有能够成功,难道他的学生,到秦国来变法就能成功吗?

      魏国之所以变法未能成功,是在李悝去世之后,魏武侯未能坚持变法到底所致。太祝官是秦国老臣了,难道对这其中的缘由也一无所知吗?

公孙贾   国君,如果变法成功,老臣们死而无怨。可是一旦变法不成,使一国千秋大业崩溃于顷刻之间,谁能担当?

      是呀!

      国君,古法旧礼,都是一朝朝、一代代传下来的,国君继位不久,便贸然行事,那好比驾车不循车道而行,必有覆车之患啊!

      国君……

      国君……

【秦孝公犹豫起来。】

      国君,上天早有征兆,臣不敢妄言。(跪下)

秦孝公   什么征兆?

      君上登基那年,西天有怪星横空,起于上章,落于阏逢。……

秦孝公        此作何解?

      君上,这是上天示意,如果变法,必无正果。君上,天意难违呀!

      君上!天意难违呀!

公孙贾   君上!天意难违呀!

      君上!天意难违呀!(跪下)

      君上!天意难违呀!(跪下)

      居然连太祝官都难测?

秦孝公   太傅?

公子虔   国君乃是上天授命,国君之意就是天意!

秦孝公   赵博士?

      明智者总有先见之明,而平庸之人总是人云亦云。臣以为,国君还须采纳明智者之言。

      国君!

秦孝公 ……我意已决,景监宣诏!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篇通过秦王之口介绍了秦国国力强弱的变化,这是商鞅变法的背景,也表明了秦王想要变法的意图。
B.祝欢先以李悝变法失败为由来质疑商鞅变法,后又对星象进行解析,由此可见祝欢对变法之事持反对态度。
C.公孙贾认为要效古法,循旧礼,并以行车不循车道而行,必有覆车之患来质疑变法,遭到了商鞅的有力反驳。
D.文本中赵良的话语并不多,但仅有的几处台词真实地体现了其对商鞅的赏识和对变法的支持。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中人物语言的使用相当成功。如商鞅的语言铿锵有力,句意精炼、句式整齐,多用排比诘问,节奏急促,有势不可挡,理不可曲之势。
B.戏剧语言的一大特色是有潜台词。文本中秦孝公在征求众人的意见时,公孙贾和甘龙的回答,暗示了群臣反对变法的态度,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C.文本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从商鞅于庭前陈述变法、与大臣论辩到赵良和秦王对待商鞅和变法的态度,都正面描写出商鞅的见识超群。
D.文本详写商鞅对变法的陈述和公孙贾反对的理由,略写众大臣对变法的不同态度,有详有略,相辅相成,突出了重点人物的地位,推动剧情发展。
【小题3】请简要分析剧中卫鞅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题4】剧本设置的矛盾冲突具有怎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22-23高一下·重庆渝中·期中
知识点:戏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吝啬鬼

莫里哀

阿巴贡       瓦赖尔,过来帮我一下。雅克厨师,过来,我最后来分配你的任务。

雅克师傅     敢问老爷,我目前具有双重身份,您是要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厨师说话,我干两份差事。

阿巴贡       我两个都说。

雅克师傅     那您先跟谁说?

阿巴贡       (捶桌子)先和厨师说。

雅克师傅     那您等会儿啊。(他把车夫制服脱去,剩下一套厨师的衣服)

阿巴贡       雅克厨师,我答应今天晚上请人来吃饭。

雅克师傅     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

阿巴贡       你跟我说说,你能够做点什么吃的吗?

雅克师傅     可以,只要您给我钱。

阿巴贡       噢,真见鬼!你总是要钱!(捶桌子、握拳)他们不会说别的,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要钱,钱,钱,啊!他们就会说钱,钱就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没完没了的要钱,钱!

瓦赖尔       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无知的回答,要花很多的钱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做为一个有本事的人,应该能用最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阿巴贡       是的呀。

雅克师傅     我的天哪,说实话,总管先生,如果你要能把这个秘诀教给我的话,你来做厨师,我就太感谢你了,这没你不管的事。

阿巴贡       你闭嘴!我们该做些什么吃的?

雅克师傅     您的总管先生,他能用很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阿巴贡       (捶桌)啊啊啊!我是要你来回答我!

雅克师傅     您想要多少人来吃饭?

阿巴贡       大概十到八个人,不过有八个人就够了,八个人的饭菜足够十个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     那好吧!四大盆汤,五大盆莱,先上汤,然后再上菜。

阿巴贡       (惊讶)见鬼!这已经足够全城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     还有烤肉……

阿巴贡       (急忙捂住了他的嘴)我的天!你这混账,你想让我倾家荡产吗?

雅克师傅     还有甜食……

瓦赖尔       雅克先生,你和你的同行要记住,摆满菜肴的宴席是会要人命的。要想对邀请的客人表示友好,就得用最俭朴的饭菜来招待他们。因为古人曾经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       (音乐,怔住,双手向上聆听福音)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过来,我要为这句话拥抱你,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了!活着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不是为了……不,不是这样的,你是怎么说的?

瓦赖尔       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       别忘了把这句话写下来,我要用金字把这句话刻在客厅的壁炉上面。

瓦赖尔       我一定做到。至于你的晚餐就交给我来办吧!我会把一切办得恰如其分的。

阿巴贡       去办吧。

雅克师傅     太好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阿巴贡       (对雅克)要准备客人不能多吃的东西,比如说那种肥腻的豌豆羊肉,不,还有,再做上一大碗肉酱,肉酱,不,再多放一些栗子,越密越好。

瓦赖尔       就交给我来办吧!

阿巴贡       (拍掌)现在,雅克师傅,你要把我的马车清洗干净。

雅克师傅     等一下,这是对车夫发话,我先换上车夫的衣服,(他又穿上了他的罩褂)说吧……

阿巴贡       (生气,握拳)你必须把我的马车冲洗干净!把马配好,我要去集市!

雅克师傅     您的马?老爷,您指的是那些吗?您过来看看您的马吧,它们根本走不了路了。我不是说它们倒在了干草垛上,因为那些可怜的马,它们根本没吃的。可是您呢,还这么严厉地让它们节食,它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幻影,或者是幽灵,已经徒有其名了。

阿巴贡       它们没干什么怎么会病得这么厉害?

雅克师傅     就因为没干什么就不给吃的了?您看看这些可怜的牲口,最好是干得多吃得也多。您看它们现在饿得这个样子,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心疼这几匹马,就好像看见我自己在消瘦,我每天从自己的嘴里省下吃的来喂它们。

阿巴贡       (走向雅克)去一趟集市并不是很累的活。

雅克师傅     不,老爷,我没有勇气,没有勇气使唤它们,它们变成这个样子,我不忍心用鞭子去抽它们,您让它们拉车,它们连自己都拉不动。

瓦赖尔       先生,我会请邻居皮卡尔先生来赶马车的。

雅克师傅     好吧,我宁愿马死在别人手里也别死在我的手里。

瓦赖尔       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

雅克师傅     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

阿巴贡       (握拳,生气)住嘴!

雅克师傅     不不不,我受不了溜须拍马的人。不不,我每天看见他干事我就生气。他没完没了的检查面包、油、木柴、盐,还有蜡烛,这些都是为了拍您的马屁!他为了讨您的喜欢,我就是受不了!我生气每天听到别人对您的评价,因为我对您还是有感情的,尽管我也说过您,但是除了那几匹马,您是我最喜欢的人了。

阿巴贡       (对瓦赖尔挥手)去。

阿巴贡       雅克师傅,你能告诉我,别人都说我些什么吗?

雅克师傅     请原谅,先生,我知道您肯定会发火的。

阿巴贡       绝对不会!相反我会很高兴的,我会很高兴,我想知道别人是怎么评论我的?

雅克师傅     老爷,既然您愿意听,那么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您好了。他们从各方面挖苦您、讥笑您,他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说您的坏话。没完没了的编造您吝啬的故事。有人说,您让人印刷了一个很特别的日历,把每个季节的守斋期延长了一倍,为的是强迫您的家人多吃几天斋;有人说,在年底发赏金的时候,或者您要辞退仆人的时候,总是要跟仆人找碴吵一架,为的是找个理由,不给他们一分钱;还有人说,您曾经把邻居的一只猫告上了法庭,那是因为这只猫偷吃了您家里未吃完的一块羊腿肉;还有人撞见您,在半夜跑到自家的马厩里,偷吃自己家马的燕麦,结果被在我之前的那个车夫痛打了一顿,而您在黑夜里只得自认倒霉,自讨苦吃。您还让我说吗?您愿意听我说吗?您想让我说吗?不管到什么地方,您都成了大家的笑料和话柄。大家说您的时候都用您的外号,什么吝啬鬼,守财奴,刻薄鬼,还有吸血鬼。

阿巴贡       (狠狠地揍他)你这个蠢货!笨蛋!下流坯!

【小题1】对文中划线句潜台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是指阿巴贡平时不怎么请客,凸显其小气吝啬。
B.“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是指瓦赖尔和阿巴贡有精神上的追求。
C.“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是指雅克师傅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耍弄阿巴贡。
D.“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是肯定瓦赖尔能言善辩,费尽心机讨好巴结阿巴贡。
【小题2】下列选项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曾说,喜剧就是将社会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莫里哀将阿巴贡痴迷金钱的丑陋本质展现给人看,使人们在厌恶、否定丑陋之中获得审美的精神愉悦。
B.文章所选段落从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充分描写了主人公阿巴贡嗜钱如命、生性多疑、虚伪丑陋、贪婪狠毒、极端吝啬的典型形象。
C.选文中阿巴贡的吝啬不仅表现在他对朋友的小气上,甚至还体现在他与动物猫、马的争斗中,其吝啬的根源无疑是对金钱的强烈的操控欲望。
D.选文中阿巴贡自己爱钱如命,却不允许雅克师傅提钱,暴露出了他的虚伪,而听不了评论,还表示高兴听,听完后又暴怒等也验证了这一点。
【小题3】结合节选部分文本,分别概括雅克师傅和瓦赖尔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生天便了。(魂旦拜科)(唱)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

(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于伏罪名儿改。(下)

【小题1】对于这折戏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梅花酒】既是回答窦天章的问题,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并以三桩誓愿的应验证实了窦娥的冤情。
B.“你道是咱不该”中的“不该”指的是“认做药死公公”,再次引出了窦娥对冤情的怨愤和倾诉。
C.【鸳鸯煞尾】─曲表明窦娥比她的父亲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得更深,因此劝他杀尽贪官污吏为“万民除害”,而不说为朝廷效力。
D.本折的曲词与道白搭配得非常好,曲白相生,通俗自然,道白引出曲词,曲词解释道白,推动情节发展。
【小题2】本折中节选的部分同课文节选的部分比较,窦娥的哪些品性体现得比较明显?
【小题3】作者借窦娥之魂的口唱出:“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4】作者让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此处又让窦娥的冤魂诉冤并雪冤,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