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9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

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窗外,皑皑的白雪映着一轮红红的落日泛着金色的光。

创作于1943年二战期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关于“小风铃”的构思精巧,既体现了安德烈维奇对家乡的思念,修好小风铃又从侧面表现了彼得洛芙娜的善良体贴。
B.小说讲述了战争背景下,彼得洛芙娜经历了感情的伤痛来到陌生的小城后发生的故事,她能主动迎接生活中的新变化,让我们看到人们对爱和美的向往与追求。
C.这篇小说巧妙地发挥了书信的作用,先是借书信交待了男主人公的情况,结尾时又通过书信表达了波塔波夫对彼得洛芙娜的爱慕之情。
D.文中画线内容让我们借波塔波夫的眼睛看到了花园、旧亭子、远处的森林、雾蒙蒙的天空以及粉红色的霞光,只有景致而已,并不能借此感知人物的心情。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善于利用景物的前后勾连来加快叙述节奏。小说中钢琴、蜡烛等景物的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可以使情节更紧凑。
B.本文恰当地运用全知视角,叙事角度从彼得洛芙娜转换到波塔波夫中尉再回到彼得洛芙娜,使得主人公的形象得到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呈现。
C.本篇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呈现的多是诗意的画面,语言简练,体现了苏联作家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作品的独特魅力。
D.好的小说结尾,正如美人“临去秋波那一转”,让人回味无穷。本文中彼得洛芙娜结尾的“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题3】小说中安德烈维奇·波塔波夫中尉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雪”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2-23高一下·山东泰安·期中
知识点: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乔的有趣对话

桑乔·潘萨被教士的伙计打了一顿,这时也站了起来。他一直祈求上帝保佑主人,能够夺取某个小岛,让他如约当个总督。看到战斗结束,主人准备翻身上马,他便抓住马蹬,不等主人上马便跑在主人面前,抓住主人的手吻了一下,说:我的堂吉诃德大人,请您把在这场激战中赢得的小岛赐予我吧。

堂吉诃德答道:听着,桑乔兄弟,这次征险以及其它此类征险并不是争岛之险,只是路遇之战。这种战斗只能落个头破或耳缺。别着急,以后还会遇到征险,那时候你可以当总督,做更大的官。

桑乔感激万分,他再次吻堂吉诃德的手和护马甲,扶堂吉诃德上罗西南多,自己也骑上驴,没同车上的夫人说点什么,就快步跟在主人后面,走进旁边的一片树林。桑乔紧催他的驴追赶,可是罗西南多走得很快,眼看他已落在后面,只好拉开嗓门,让主人等等他。

桑乔刚一赶上,就说:大人,我觉得咱们最好先到某个教堂去暂避一时。刚才同您战斗的那个人受了伤,很快就会向圣友团报告。若是把咱们抓住了,要逃出来就不那么简单了。

堂吉诃德说:住嘴!游侠骑士可以杀人累累,哪儿有被抓起来的!你见到过或读到过吗?

我对杀人罪一无所知,桑乔说,也从来没对任何人做过这种事。别的我不管,我只知道圣友团专管野外争斗的事。

别担心,朋友,堂吉诃德说,即使你落在迦勒底人手里,我也会把你救出来,更别说圣友团了。不过你说实话,你看世界上是否还有比我英勇的骑士?在你读过的传记里,是否有人比我更能攻善守、巧制强敌?

桑乔答道:实际上,我既不会念,也不会写,从没读过任何传记。不过我敢打赌,比您更神勇的主人,我这一辈子从没服侍过。愿上帝保佑,您这种神勇别在我刚才说的那个地方受挫。我要请求您的是给自己治伤。您那只耳朵流了很多血。我的褡裢里有纱布,还有些白药膏。

这些都不需要,堂吉诃德说,要是我早想到做一瓶菲耶拉布拉斯圣水,只需一滴,便可以即刻痊愈。

那是什么圣瓶、什么圣水呀?桑乔问。

堂吉诃德说:那种圣水的配方我还记得。有了那种圣水就舍身无所惧,受伤不致亡了。我把圣水做好了就交给你。你要是看到我在战斗中被拦腰斩断(这种事常有),就在血还未凝固之前,把我轻巧落地的上半身非常仔细地安放在鞍子上另外那半截身子上,要注意安放得完好如初。然后,你再喂我两口我刚才说的那种圣水,你就会看到,我依然完好无恙。

如果有那种圣水,桑乔说,我从现在起就放弃原来当海岛总督的要求,只求您把那种圣水的配方告诉我。不过我想知道,要做那种圣水是不是得花很多钱?

用不了三个雷阿尔就可以做三阿孙勃雷的圣水。堂吉诃德说。

都怨我,桑乔说,那么您还等什么,为什么不现在就做圣水,并且教我做呢?

住嘴,朋友,堂吉诃德说,我想教给你更大的秘诀,让你得到更多的利益。现在咱们先治伤。我这只耳朵疼得很厉害。

桑乔从褡裢里拿出了纱布和药膏。可是,堂吉诃德一看到头盔破了,又走火入魔了。他一手按剑,仰望天空,说道:

我要向万物的创造者和四大《福音》巨著发誓,在向那个对我无礼的家伙报仇之前,我要过曼图亚侯爵那样的生活。他为了给他的侄子巴尔多维诺斯报仇,食不近桌,眠不近妻,还有其它一些情况,我想不起来了,不过我都发誓要一一照做。

桑乔闻言说道:您看,堂吉诃德大人,如果那个骑士按照您的吩咐去拜见了托博索的杜尔西尼亚夫人,他的事也就算完了。只要他不再做别的坏事,就不该再受惩罚。

你说得千真万确,堂吉诃德说,我取消要向他报仇的盟誓。不过我还要发誓,在从某个骑士那里抢到一个与此头盔一模一样的头盔之前,我还要过我刚才说的那种生活。桑乔,你不要以为我只是心血来潮,我是在效仿先人。我的头盔和曼布里诺的头盔完全一样,萨克里潘特为此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种誓言您还是让魔鬼去说吧,我的大人!桑乔说,这样既伤身体又伤神。不信,您现在就告诉我,假如我们很多天都碰不到一个身披甲胄、头戴头盔的人怎么办?您难道真的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而给自己找种种麻烦?您看看,这路上根本没有披甲胄的人,全是些脚夫车夫。他们不仅不戴头盔,也许一辈子都没听说过头盔呢。

你错了,堂吉诃德说,用不了两个小时,咱们在这个路口就可以看到,披挂甲胄的人比去阿尔布拉卡追求安吉丽嘉的人还多。

好吧,但愿如此,桑乔说,求上帝让我们走运。现在应该出大代价赢得这个岛屿,然后我就是死也闭眼了。

(选自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看似很有经验,但这些经验不是直接经验,而是从骑士小说里看来的学来的,这是小说滑稽效果产生的重要路径。
B.堂吉诃德自信能攻善守,巧制强敌,既以自己读过的骑士小说中的人物为榜样,又自诩能比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更加出色。
C.桑乔听说堂吉诃德能自做有神效的圣水,就希望堂吉诃德把配方给他,满足他对体面生活的追求,可见他是见利忘义之人。
D.堂吉诃德是滑稽的,他对骑士小说所写内容深信不疑,并将其作为人生信条,但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能为目标高标准要求自己。
【小题2】理想中的“小岛”在桑乔精神世界中占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主要靠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的悲哀

(日)国木田独步

我童年时热爱画画。不论是淘气、吵架也好,成绩也好,我都是全校第一,但唯独在画画这一点上,这个全校第一的名誉却被一个姓志村的少年夺去了。他在其他学科方面只属于二三等,可就是画画的天才,几乎没有一个人赶得上他,唯一可以和他较量一下的,只我一人而已。但是,校长以至所有的人都那样激赏他,好像是联合来打击我的气焰。我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以至于对志村也产生了某种厌恶之情。

某天,学校里举行学生成果展览会。我也特地为这一次展览会画了一幅画,那是一个很大的马头的侧影。对一个少年来说,这一画题当然是太深了些,但我却存心要借此来一举把志村打下去,因此在这幅画上也花尽了心血。想当时,放学一回到家里,我就独自躲在一间屋子里画着,照着画帖临摹还不够,甚至还狂妄地去马厩实物写生。我自信,这幅画无论从轮廓、阴影、笔触等各方面来看,不但确实地超过了我自己过去所有的作品,而且在志村所作的画里面,也没有一幅可以比得上的。然而到了展出那天,我向挤满了同学们以及父兄们的那边一望,自己先就吓慌啦!志村的画竟然是一幅哥伦布的肖像,而且是粉笔画!原来,我们学校里教的只是铅笔画,粉笔画从来没有教过。何况,以一个马头来和髡髯满面、威武堂堂的哥伦布肖像来比,那一看就知道是无法比拟的了。本来就崇拜志村的同学们,看到了他的作品更是一致欢呼。

我奔出校门,也不回家,径直向田野间走去。我顿足大哭,这还不够,又爬起来捡起脚边的石块向四面八方投掷着。在这样暴跳如雷的时候,我心里还只是在不断地想着:这家伙是什么时候学的粉笔画啊!是谁教给这个家伙的啊!

第二天,我立刻去买了粉笔。到这时候为止,我是连粉笔也从来没有上过手的,怎样画法,那更是一无所知了。但是,我又这样想:用粉笔画的画却是常常看到的,至于说自己过去没有画过,那是因为自己认为力量不够,所以没有去碰它,现在既然志村能够画到那个程度,我大概也可以画画的吧?

我又来到了河岸边。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被柳荫遮没的地方,已经有一个少年坐在草丛中,正在对着水车写生哩。虽然和这个少年还隔着五六十米的距离,但我一看就知道这是志村。他正在热心地画画,只有上半个身子露在草外面,画板就搁在耸起着的膝盖上。柳树的阴影从后面遮住了他整个身子,只有白皙的脸颊到肩头一带,承受着那从树叶间漏下来的淡薄的阳光。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就把他画下来吧!我这样想着,于是就地坐下来,把志村这个人作对象,开始写生。他一会儿抬头望望水车,然后又低下头来在画板上画着。而且仿佛感到很愉快似的,脸颊上不时地浮现出微笑。

这样地过了一会儿,志村突然站起来,这时候他看到了我。他望着我,带着一种温和得难以形容的神情向我微微地笑着。我也不由得向他笑着。

这样,我们两人就一起回学校去了。从此以后,我和志村完全成了好朋友,我从心底里佩服他的天才。他原来就是一个温顺的少年,因而也就把我当作知己,对我非常亲热。不知有多少次,两人带了画板携手到山野去写生。

不久以后,我和志村都进了中学,离开了故乡的小村,寄宿在县城中央的某市镇。在中学念书时,我们俩还是以画画为最大的乐事,和从前一样常常结伴出外写生。

这样地过了几年,志村因故辍学,回到村子里去了;我则远离故乡,来到东京游学。我们俩没有通信,一晃又过去了四五年。自从来到东京之后,我对于画画虽然还是心向往之,但也自然地不能再画了;因此也只得欣赏一些都会里大画家们的名作,聊以满足一下自己爱画的心情而已。

记得那是我二十岁时的事情: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偶然在家里的壁橱中发现了自己曾经带着它到处去过的画板,同时也就想起了志村这个人。我向人打听,哪里知道他已在十七岁上因病去世了。这怎能叫人不感到吃惊呢?

我提起长久以来没有碰过的画板和铅笔走出家门。故乡的风景依旧,只是我早已不是过去的少年了。也不知道这是幸运呢还是不幸:我不但已经长了几岁,而且人生问题、生死问题都深深地苦恼着我,因而现在面对着这种和以前一样的自然景色,我的情趣也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心里一时平静不下来。

那正是仲夏时分,我只是手里提着画板,心里却没有想画什么,就这样漫步来到了原野的尽头。这是常常和志村一起来写生的地方。

黑暗中也有欢乐,光明中也有悲哀:我把头上的草帽推起一些,远远地眺望着那边的山丘,这边的树林,但见阳光照耀下,一片眩人眼目的景色,我禁不住啜泣起来。

(吴元坎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的手法,既塑造了富有竞争心和嫉妒心、却又真实纯粹且勇于奋进的“我”之少年像,又塑造了温和宽厚、捐弃前嫌的少年志村形象。
B.作者善于使用富有意境的环境描写来营造气氛,如当“我”看到志村在河岸边画画时的场景美丽动人,为“我”的情感态度转变创设了场景与条件。
C.本文由“我”对少年时代的追忆以及“我”二十岁时的返乡两部分组成,两个部分联系紧密,共同搭建起一条由狭隘至成熟的自我成长之路。
D.小说花费不少笔墨写“我”为展览会花尽心血,既使“我”的形象鲜明生动,又可为“我”之后的挫败与不甘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发展提供了逻辑条件。
【小题2】分析本文最后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题3】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难以言喻的哀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杯茶

[英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她站在店门外的台阶上,两眼望着冬天下午的天色。下雨了,空气里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刚亮起的路灯看上去阴森森的。路人躲在讨厌的雨伞下,匆匆走过。罗斯玛丽感到一阵莫名的惆怅。汽车停在这里,她只要走下人行道就行了。应该马上回家去,吃一顿特备的茶点。正想到这里,不料有个年轻姑娘,又瘦又黑,像幽灵一样出现在罗斯玛丽身边,说话的声音幽幽的:“夫人,我可以跟您说句话吗?”

罗斯玛丽转过身来,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人,长着大大的眼睛,和自己的年龄相仿,正用通红的双手捂着衣领,哆嗦着。

“夫——夫人。”她的声音磕磕巴巴,“能给我买一杯茶的钱吗?”“一杯茶?那你一点钱也没有?”罗斯玛丽问。“一点也没有,夫人。”她答道。

罗斯玛丽有点厌恶,可是,突然间她觉得这似乎就是一场奇遇。这薄暮之中的相遇有点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情节。假如她把这小姑娘带回家会怎么样呢?假如她真的做一件她总是在书里读到或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些事,结果会怎样呢?那一定很刺激。她走上前,对身边那个昏暗的人影说:“跟我回家喝茶吧。”

姑娘惊讶地往后退了退。罗斯玛丽伸出一只手拉住姑娘的胳膊。“我不骗你。”她笑着说。她觉得,自己笑得是那么真诚,那么和蔼。

跟班把车门打开,一会儿她们就在暮色苍茫中疾驶而去了。

“好啦!”她把手悄悄伸进汽车里的丝绒吊带,心里真有一股凯旋的感觉,“别害怕,咱们都是女人嘛。就算我福分比你好吧,你也应当指望……”

正巧这时汽车停了下来,不然她真不知道怎样说完这句话才好。门铃一按,大门开了,罗斯玛丽用一种娇媚的姿势,护着那姑娘,简直像搂抱似的,把她拉进了走廊。

“来吧,到楼上去,”罗斯玛丽说,巴不得显出乐善好施的气派,“到我屋里去。”姑娘刚进门就站住了,看上去已经眼花缭乱,可罗斯玛丽并不理会这些。

“来,坐下,”她叫道,顺手把一张大椅子拖向炉边,“这椅子舒服,来暖和暖和,你看上去冷得要命。”“我不敢,夫人!”姑娘慢慢往后退着说。

她正要从壁炉台上取支烟,那姑娘说话了,说得很快,又轻:“很抱歉,夫人,可我就要晕过去了。夫人,要是我不吃点儿东西,就要晕倒了。”

“老天爷,瞧我多糊涂,”罗斯玛丽急忙赶去按铃。“茶!马上端茶来,再快拿点白兰地!”

使女走了,但姑娘几乎叫了起来:“不,我不要白兰地,我从来不喝白兰地。我要的只是一杯茶,夫人。”她不禁哭了起来。

这时刻真是令人又惊又喜的。罗斯玛丽跪在她的椅子旁边。

“别哭,小可怜,”她说,“别哭。”她递给姑娘一条花边手绢,自己真是说不出的感动。她胳膊搂着那两个瘦得皮包骨的肩膀。

姑娘终于忘了害羞,忘了一切,只知道她俩都是女人。她喘着气说:“我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受不了。我要去自杀。”

“你犯不着去死。我会照顾你。别再哭了。看你碰到我,这不是件好事儿?咱们先喝茶,你有什么事都跟我说,我会替你安排的。我答应你,请别哭了,哭可伤身子呐!”

姑娘果然不哭了。正巧罗斯玛丽刚站起身来,茶就端上来了。她让下人把茶桌放在她俩当中,她把什么东西都让给这小可怜吃,三明治啊,黄油面包啊,统统都给了她,一看到杯子空了,就给她添茶,加奶油放糖,人家都说糖滋补。至于自己嘛,她不吃;她抽着烟,有意看着别的地方,好让人家不会受窘。

吃下这一顿点心果然立见功效。茶桌搬走以后,眼前就像换了一个人,一个弱不禁风的姑娘,头发蓬蓬松松,嘴唇有了血色,一对深陷的眼睛闪闪发亮,靠在那张大椅子里,望着炉火,慵倦懒散。罗斯玛丽又点了一支烟,开始打听的时候了。

这时,门把手转动了,菲利普回来了。

“来得正好。”罗斯玛丽笑道,“这是我的朋友,叫——”“苏菲,夫人。”那个倦怠的人说道。罗斯玛丽随菲利普走进他的书房。

菲利普说道:“解释一下吧,她是谁?这是怎么回事?”

罗斯玛丽笑着说:“我在柯曾街碰到的。她向我讨要一杯茶钱,我就把她带回了家。”“但是你把她带回家到底要做什么?”菲利普嚷道。

“待她好点,”罗斯玛丽迅速地答道,“要非常友好地对待她,照顾她。”“我的宝贝儿,”菲利普说道,“你是疯了,你根本就不能这么做。”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罗斯玛丽反驳道,“为什么不行?我就想这么做。还有,在书里总是能读到这种事。我决定——”

“不过,”菲利普掐断雪茄烟头,慢条斯理地说,“她倒是美得惊人啊!”

“美?”罗斯玛丽惊讶得脸都红了。“你真的这么认为?我——我倒没有这么想。”“天哪!”菲利普划了一根火柴,“她真的很可爱。你再好好看看,宝贝儿。”

罗斯玛丽说了一声“荒唐”,生气地走出了书房。但她没有去卧室,而是去了另一个房间。坐在写字桌前,耳边回响着菲利普的“漂亮”“迷住”。

哼!罗斯玛丽拿出支票本,可是,不,用不着支票。她打开抽屉,拿出五元现钞,看一看,又把两元放回去,攥着那三元去了卧室。

罗斯玛丽做过头发,画黑眼圈,戴上了珍珠项链,来到丈夫身边,坐在他的膝上。“她一定要走,”她娇嗔地说,“所以我给了那可怜虫一点钱。”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罗斯玛丽把贫女带上车,有“一股凯旋的感觉”,因为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人证,有了这个人证,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好心肠”。
B.虽然罗斯玛丽矫揉造作,把茶点都给贫女吃,自己不吃;但她有意看别的地方,好让贫女自在地享用,则体现了她善解人意的一面。
C.罗斯玛丽不能忍受贫女夺走丈夫对自己的注意和宠爱,当有外来女性对其美貌和美德已经构成挑战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反击。
D.结尾罗斯玛丽到丈夫面前撒娇的情节,意在表明她不但手段丰富,而且呈现其独立人格,这样结尾,人物性格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杯茶”为线索,紧扣罗斯玛丽对贫女始而厌恶、继而亲热、最后嫉妒的心理曲线,塑造了一个卑俗不堪的贵妇人形象。
B.小说开头通过罗斯玛丽的视角呈现眼前环境,给人阴森寒冷的感觉,既象征贫女生存的艰难,又烘托了罗斯玛丽的惆怅和无聊。
C.小说第二段写衣衫褴褛的小女人“长着大大的眼睛,和自己的年龄相仿”,为下文菲利普看中贫女、罗斯玛丽因此嫉妒做铺垫。
D.罗斯玛丽拿出支票本,哼了一声,觉得用不着,其实是舍不得,这一简洁的心理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现了罗斯玛丽的自私和虚伪。
【小题3】小说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刻画罗斯玛丽的?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4】罗斯玛丽对待贫女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让人想起王熙凤。请结合《红楼梦》里“计赚尤二姐”和本文的相关情节,分析罗斯玛丽和王熙凤两人性格的异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