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蔚为大儒。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八上春官,不第。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隆庆庚午,入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当是时,王弇州主盟文坛,声华烜赫。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佘岂异趋?久而始伤。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曰: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为补书之于此。

(节选自钱谦益《震川先生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
B.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
C.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
D.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除,授予官职,与“除臣洗马”(《陈情表》)中的“除”字含义不同。
C.迟暮,晚年。与“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中的“迟暮”字含义相同。
D.叙,叙说。与“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中的“叙”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少有才名,深受张文隐赏识,一生多次参加科考都没能考中进士,迁居在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
B.归有光学过六经,文学成就很高,文章得司马迁的风神脉理,写诗似无意求工而有自己独特个性,超越流俗。
C.起初王弇州声名显赫,归有光只是乡间儒士,王弇州晚年认为归有光是难得的人才,可继承韩、欧的传统。
D.山阴县状元置办酒席招待徐渭,但徐渭在士人家避雨时看见墙上悬挂归有光文章,不能舍去,因此很晚才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
(2)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
22-23高二下·河南商丘·期中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子一字元亮,济阳考城人。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贫,以孝闻,苦侍养多阙,因终身蔬食。仕梁起家为王国侍郎、奉朝请。上书言事,为当轴所排,乃拜表求入北为刺客。武帝异之。又启求观书秘阁,武帝许之,有敕直华林省。其姑夫左卫将军朱异权要当朝,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为遂昌、曲阿令,皆著美绩。后为南津校尉。弟子四,历尚书金部郎。大同初,迁右丞。兄弟性并刚烈。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子四乃趋前代炯等对,对甚激切。帝怒呼缚之,子四乃据地不受。帝怒亦歇,乃释之,犹坐免职。及侯景攻陷历阳,自横江将度,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走,子一乃退还南洲,收余众步赴建邺,见于文德殿。贼亦寻至。帝怒之,具以事对,且曰:“臣以身许国,常恐不得其死,今日之事,何所复惜。不死阙前,终死阙后耳。”子一启太宗云:“贼围未合,犹可出荡,若营栅一固,无所用武。”请开承明门挑贼。许之。子一及弟尚书左丞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五并力战直前。子一乃身先士卒,抽戈独进,群贼夹攻之,从者莫敢继。贼坐甲不起。子一引槊撞之,贼纵突骑,众并缩。子一刺其骑,骑倒槊折,贼解其肩,时年六十二。弟曰:“与兄俱出,何面独旋。”免胄赴敌,子四槊洞胸死,子五伤脰,还至堑一恸而绝。贼义子一之勇,归之,面如生。诏曰:“祸故有闻,良以矜恻,死事加等,抑惟旧章。可赠子一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中书侍郎,子五散骑侍郎。”侯景平,元帝又追赠子一侍中,谥义子。

(节选自《南史·江子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B.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C.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D.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予官职,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意思一样。
B.当轴,比喻官居要职或当权者。古代汉语中“当涂”“当路”“用事”都有“当权”之意。
C.免胄,脱下头盔,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也叫“胄”。
D.追赠,一般是指给已死的官吏追封官爵,与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谥号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子一家中贫困,经济拮据,苦于奉养父母缺少足够的钱粮,于是终身吃素食。
B.江子一不慕权贵,他的姑父左卫将军朱异是当朝权贵,他从不拜访。
C.江子一曾因上书言事,被官居要职的大臣排挤,还因与皇帝发生激烈对抗而被免职。
D.江子一作战勇敢,其弟江子四、江子五亦是大勇之人,后都死于侯景之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围未合,犹可出荡,若营栅一固,无所用武。
(2)弟曰:“与兄俱出,何面独旋。”
【小题5】江子一是古代著名爱国英雄。《梁书》评价其“捐躯殉节,赴死如归”,文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改右卫率府胄曾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旧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 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芒,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宋代〕宋祁撰)

注释:①恕、预:杜恕、杜预,杜甫的先祖。②审言:杜甫的祖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                              振:维持
B.庙及郊                                 飨:供奉鬼神、祭祀
C.擢河西尉,不                         拜:拜见
D.左右其母                              白:告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B.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C.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D.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邕对杜甫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拜谒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时,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房琬受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却忌恨杜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
(2)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小题5】杜甫在给皇帝的赋颂中,认为自己该受重用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 晏子对曰:“踊[注]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 此不察治之患也。 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北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 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困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生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困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可以雪耻哉?

(选自《韩非子·难二》,有删改)

[注]踊:假足。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缓刑A罚B行C宽惠D是利奸E邪而害F善人也G此非所以为H治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景公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耻,指以这件事为耻,与《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法相同。
C.“发仓囷”的“发”指打开,与《促织》中“窥父不在,窃发盆”的“发”字意思相同。
D.“安可以雪耻哉”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安”字意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去探望晏子,让晏子把家搬迁到豫章的园林中去,晏子以家里贫穷,靠近集市方便购买食物过日子为由婉言谢绝了齐景公。
B.晏子借齐景公询问什么东西昂贵、什么东西便宜的时机,让齐景公明白了自己刑罚用得太多,于是齐景公减去了五种刑罚。
C.齐桓公为自己喝酒喝醉了丢失了帽子而感到耻辱,管仲建议他用“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来洗刷耻辱。
D.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如果奖赏没有功劳的人,那么民众就会有侥幸心理;不惩处有罪过的人,就没有人会吸取教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
(2)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