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7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节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B.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C.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D.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墨子》一书里的“子墨子”就是墨子。《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所记,故在“墨子”前加上“子”。“子”即为“巨子”,墨家领袖。
B.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文章中指“山丘”。
C.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
D.“饰车以文采”与“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中的“文采”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
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
【小题5】概括本文的主旨。
23-24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
知识点:《墨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然,然后可也。”

(选自《墨子·贵义》)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有人A于此B有子C十人D一人耕E而九人处F则耕者G不可以H不益急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独自苦而为义”与“空自苦亡人之地”(《苏武传》)两句中的“苦”意思相同。
B.“令彭氏之子御”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的“御”意思不同。
C.“若君欲见之”与“若使天下兼相爱”(《兼爱》)两句中的“若”意思不同。
D.“彼苟然”与“苟能充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苟”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连用了帽子和鞋子比不上自己的手脚,天下比不上自己的性命两组设问,增强说理气势。
B.墨子去齐国时探望了一位老朋友,老朋友劝说墨子停止追求道义,墨子感到不解,愤然离去。
C.墨子南游到楚国时,楚献惠王借口年老对墨子闭门不见,派穆贺接见墨子,结果二人相谈甚欢。
D.穆贺赞扬墨子的言论很高明,同时担忧楚献惠王会因墨子身份低微而不采用他的学说治理国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2)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小题5】面对穆贺的质疑,墨子是如何反驳的?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事,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取材于《墨子》)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①);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②);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③)。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②,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

(取材于《荀子·乐论》》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吹竽笙而干戚       扬:发扬
B.制《雅》《颂》之声以       道:引导
C.敌国不敢       婴:侵犯
D.然后名声于是       白:显赫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利人即为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江湖
B.且夫仁者为天下度也   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C.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   必知疾之所自起,能攻之
D.非其目之所美   譬如山,未成一篑
【小题3】根据文意,将下面词语对应的字母,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内。
A顺       B敬       C亲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因此减损掠夺百姓作为衣食之用的财物
B.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那乐声能够充分表达快乐却又不放纵
C.比物以饰节者也配合上各种乐器来调整节秦
D.以至足其上矣从而能够使自己得到极大的满足
【小题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厚措敛乎万民
②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小题6】选文中墨子认为兴乐是不对的,荀子不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他们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

材料二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

【小题1】对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B.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C.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D.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中,墨子为实现政治理想,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去见公输盘,表现了墨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B.《公输》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层层递进说服公输盘,体现他卓越的论辩艺术。
C.《公输》中,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了楚王想要杀掉自己的想法,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的计划。
D.《非攻》中,墨子以黑白甘苦作比,批判一些人“杀少谓之不义,杀多谓之义”的看法,展现了义与不义之辨。
【小题3】材料题目“非攻”不能改为“非战”,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