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7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遣,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B.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D.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步步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如点网道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山,即泰山,又名东岳,岱宗等,为五岳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B.五帝三主,五帝指黄帝、颛顼、帝誉、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君主。
C.太子,在位君主以法定形式确立的君位继承人,太子所居之处称“东宫”。
D.咸阳,秦国都城。地处九嵏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一般认为咸阳得名于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用泰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
B.甲文从正反两方面驳“逐客”之策,阐明“逐客”对秦国的危害,论证有力。
C.秦国百姓中有最初说法令不适宜十年后又说法令适宜的,因议论法令而受到了处罚。
D.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富民强。周天子赠送祭肉来表达祝贺、臣服之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2)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小题5】秦朝重用商鞅,带来了哪些结果?请简要概括。
22-23高一下·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李斯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赏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圹(kuàng):墓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B.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C.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D.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小题3】优孟巧妙地让楚庄王认识并改正了错误,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优孟的劝说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黎鉏曰:“请先尝沮;沮之不可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卒岁!”师已反,桓子曰:“孔子亦言?”师己实告。桓子喟叹曰:“夫子罪我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对曰:“奉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五日。颜渊后,子曰:“吾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卫,后得去。

【小题1】下列加点“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予之   ② 维卒岁   ③师己实告   ④夫子罪我群婢故也夫
策指之曰   ⑥吾汝为死矣
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②⑤/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粥羔豚弗饰贾/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
B.四方之客至邑者/文不在兹
C.皆予以归/请先尝沮
D.齐人闻惧/沮之不可则致地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盍致地/孔子恐获罪B.语鲁君为周道游/居十月,
C.沮之而不可致地/霸吾地近焉D.桓子慨叹曰/后得去
【小题4】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孔子亦B.居鲁得禄几C.回敢死D.匡人如予
【小题5】下列加点词语“于”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怠政事 ②又不致膰俎大夫   ③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④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   ⑤男女行者别   ⑥ 或谮孔子卫灵公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数年,叔以官

太史公曰: 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②髡钳:髡,古代刑罚的一种,指剃掉头顶的头发;钳,刑具。③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有敢随王者三族     罪:治罪,加罪
B.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C.士争临城死            敌:敌人,仇敌
D.景帝召田叔          案:通“按”,审查,追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B.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C.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D.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赭衣: 在古代只有囚犯才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在面见君王时行顿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
C.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等来指称。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