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佳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节选自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B.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C.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D.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中国历史的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
B.兵部主事,我国明清时为兵部司官中职位最低的官员,掌管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
C.坊,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的“坊”相同。
D.棺椁,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直接相关的物品。棺,指的是装殁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环因为侍奉到江南一带做官的父亲,就在金陵安了家。他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解决周围人的困难。
B.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常允恭故人之子杜环。
C.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热情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侍奉张氏。
D.作者被杜环扶危济困、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感动,撰文记载杜环的事迹,并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2)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22-23高二下·山西大同·期末
知识点:宋濂(1310-1381)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史天祥,父怀德,尚书秉直之弟也。岁癸酉太师、国王木华黎从太祖伐,天祥随秉直迎降于涿。木华黎命怀德就领其黑军隶帐下,署天祥都镇抚,选降卒长身武勇者二百人,使领之。招徕丁壮,得众万余,从取霸州、文安等二十余城,所至皆先登,诏赐以银符。甲戌,略地高州,拔惠和,金源等十五城,惟大宁固守不下。天祥获金将完颜胡速,木华黎欲杀之,天祥曰:“杀一人无损于敌,适驱天下之人为吾敌也。且其降时尝许以不死,今杀之,无以取信于后,不若从而用之。”乃以为千户。复合众攻其城,怀德先登,为流矢所中,殁于军。乃以所统黑军,命天祥领之。庚辰,至真定,木华黎使天祥攻城,天祥因请曰:“攻之恐戮及无辜,不如先往谕之。苟其不从,加兵未晚。”木华黎许之。天祥往见守将武仙,谕以祸福,仙悟,乃降。引兵南屯邢西遥水山下。仙兄贵以万人壁于山上,负固不下。天祥携完颜胡速及黑军百人,由鸟道扳援而上,尽掩捕之。仙惊曰:“公若有羽翼者,不然,何其能也!”遂下邢、磁、相三州。从战黄龙冈,破单、胜、兖三州。木华黎围东平,久不下,怒吾也而不尽力,将手斩之,天祥请代攻。木华黎喜,付皮甲一,又与己铁铠并被之。鏖战不已,木华黎使人止之曰;“尔力竭矣,宜少休。”复以金鞍名马与之。癸未冬,徇西夏,破贺兰山。还,遇贼,射伤额,出血,目为之昏。庚寅,朝太宗于卢朐河,乞致仕,不允。戊午秋九月,以疾卒,年六十八。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矛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晚虽丧明,忧国爱民之心,未尝忘也。

(节选自《元史·史天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B.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C.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D.天祥幼有大志/长身/骈胁力绝/人性不嗜酒/喜稼穑/好施予/乙未括户纵/其奴千余/口俾为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酉,干支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六十花甲子,可纪年、纪月、纪日。
B.太师,古代官名,与太傅、太保并称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
C.金,王朝名,由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所建,在历史上曾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
D.太宗,帝王庙号。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宗”,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高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天祥虑事周全,主张任用降将。金朝将领完颜胡速被抓获,木华黎想杀掉他,史天祥认为这样做会失信于后人,因此建议任用完颜胡速,木华黎同意了。
B.史天祥为人仁厚,克敌兵不血刃。木华黎命他攻打真定,他担心伤及无辜,采取先礼后兵之策;他会见守将武仙,以利害得失相劝,武仙选择投降。
C.史天祥能征善战,受到他人肯定。他率军参与攻打霸州、文安等二十多个城池的战斗,皇帝赏赐他银符;他率军击败了武贵,武仙称赞他本事大。
D.史天祥主动请缨,作战不遗余力。他主动请求代替吾也而攻打东平,他在战场上竭尽全力,连续作战,战斗过程中,木华黎告诫他作战也要注意休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合众攻其城,怀德先登,为流矢所中,殁于军。
(2)引兵南屯邢西遥水山下。仙兄贵以万人壁于山上,负固不下。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常着高檐帽,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或骑黄牛,持《汉书》朗诵,人皆目为狂。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编选自《元史•王冕传》)


【注】蹊,践踏,踩踏。
【小题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B.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C.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D.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就,总是。B.已而:不久。
C.执策:持鞭。D.讪笑:讥笑。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少时好学。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B.王冕知错就改。傍晚回家,他虽然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但他承认牛踩踏田地的事实,父亲因此而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C.王冕心志坚定,意态坦然。他在寺庙中读书,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他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D.王冕潇洒出尘,形貌奇特。他经常带着高檐的帽子,披着绿色的蓑衣,穿着长齿的木屐,有时骑着黄牛,手里拿着《汉书》高声朗诵,看到的人都认为他发狂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依次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D.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洒器。
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
(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