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4 组卷2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乞丐

(英)毛姆

我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周边的街道上闲逛,不时瞥一眼那些精巧的庭院,最后,在环绕广场的拱廊里阴凉处坐下来,要了一杯酒。

太阳把无情的烈焰抛洒在广场上,耷拉着的椰子树沾满尘土,巨大的兀鹰不安地栖息其上,有时会突然降落地面,叼起几片残渣,扇动笨重的翅膀,飞上教堂的塔顶。我已经给完所有的零钱,只能对那些纠缠不清的乞丐频频摇头,他们不给你片刻的安宁。报童硬要把那些湿漉漉的报纸卖给我,乞丐们苦苦哀求指望能得到点施舍……但是他们随时留意着那个肥胖的警察,他会拿著皮带突然冲过来,照着他们的头或后背狠狠她抽上一鞭子。

突然,我被一个乞丐吸引住了,他的头发和胡子红得耀眼,胡子乱蓬蓬的,衣服破烂不堪,勉强遮体,他的腿和裸露的胳膊瘦得只剩下皮和骨头,在饥饿的人群里他显然最为可怜。他大约40岁,是唯一不开口说话的乞丐,甚至连手都不伸出来,只是凝视着你,让人感到极其不自在,如果有人给他一个硬币,他会向前一小步,伸出爪子一样的手,拿过硬币,也不说一声谢谢,就木然地走开。

他站在我面前,和他站在其他桌子前的时间一样长,用悲凉的目光看着我。我还从来没见过如此失魂落魄的人。他的外貌有种让人恐惧的东西,神志看上去也不是很健全。我没有什么好给他的,为了不让他白等,我摇了摇头。过了一段时间,他走开了。

傍晚时,凉风再次把我诱惑到了广场上。不久,大量的人群从四周的街道拥入广场,黑色的兀鹰尖叫着从人们的头顶飞过,一旦发现有什么东西可以啄食,它们就会猛然坠落地面,再从人们的脚下急急忙忙地跑开。我又看到了那个红发怪人,他没有在我的桌前停留。我估计他还记得早晨没能从我这里获取分文,觉得再这么做没有用,我在想他是不是个水手,一个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从船上开了小差,逐渐堕落到目前这种令人同情的状况,他不见了。

夜里醒时,不知道为什么,他衣衫褴褛的形象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曾经见过他,但是我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我度过的第二天和第一天完全一样,但我在守候红发乞丐的到来,当他站在我邻近的桌子旁边时,我仔细观察着他。现在我非常确信在哪里见过他,甚至认识他。我不好意思上前招呼他,我为不能把他对上号而恼火,就像你在努力回想一个人的名字,那名字分明已经在你的舌尖上,却又一下子溜走了,这一天就这么慢慢地过去了。

新的一天又到来了。他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广场上,一声不吭。他站在一张桌子跟前,离我两张桌子远,无声地恳求着。这时,我看见了那个警察,他偷偷绕过来,用皮带照着红发乞丐响亮地抽了一下,乞丐的身子一缩,但他既不抗议,也没有表露出任何憎恨;他似乎已对这种鞭打的刺痛习以为常,他缓缓移动的身躯悄然融入降临到广场的暮色之中,然而这残酷的一鞭却抽醒了我的记忆,我突然想起来了。

他肯定也认出了我,因为这20年来我的外貌变化不大,这就是他从第一天早晨以后,就再也没有在我案前停留的缘故,我认识他已经有20年了。那时候我在罗马过冬,每晚都去一个餐馆用餐。餐馆的常客多是一小群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艺术院校学生。我们经常在那里无休无止地争辩着与文学和艺术有关的话题,他那时还是个大男孩,不会超过22岁;蓝眼睛、直鼻梁、红头发,长得很讨人喜欢。我记得他说曾在美国水果公司工作过,因为想成为一名作家,他放弃了那份工作。由于他过于傲慢。他在我们中间不怎么受欢迎,他觉得我们是一群可怜虫。并对此直言不讳。他不给我们看他的作品,因为我们的赞誉对他来说毫无价值,对我们的批评他则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他极其自负,为了成为一名作家,他放弃了一切。他那么自信,而这种自信也让他的一些朋友受到感染。

我回想起当时他那种意气风发、精力充沛,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及目中无人的样子。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但是我确信这就是他。我起身去广场寻找他。我对比着过去和现在的他,琢磨是什么让他变成现在这种样子,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会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成百上千的年轻人带着奢望投身艰难的艺术行业,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并在生活中找到一处落脚之地,好让自己不被饿死。这太可怕了,我问自己能帮他些什么,我绕着广场走着,天色越来越暗,我担心自己错过了他,我经过教堂时看见了坐在台阶上的他。我走到他跟前。

“你还记得罗马吗?”我说。

他一动不动,也不回答我。他毫不在意我的存在,就像面前根本没有我这个人,他看都不看我一眼,空洞的蓝眼睛落在台阶底层那些为什么东西尖叫着争作一团的兀鹰身上。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黄色背面的纸币,塞进他手里。他看都没看它一眼,然而他的手动了一下,像爪子一样的细手指握紧纸币,搓揉着,搓成一个小纸团后把它移到拇指上,一下子弹到了空中,落到了聒噪的兀鹰中间。我下意识地转过头,就见一只兀鹰用嘴衔起它飞走了,两只尖叫着的兀鹰紧随其后。当我回过头来时,那个人已经走掉了。

我在韦拉克鲁斯又待了三天,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发乞丐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除了他奇特的外貌,极为消瘦的身体,还有与众不同的乞讨方式,这一情节为下文的叙事张本。
B.20年前意气风发的红发青年现在却以乞讨为生,被警察欺辱也懒得抗议,这种反差意在暗示懒惰是导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
C.胖警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次要人物,他凶狠无情地用皮带抽打、驱赶中心广场上的乞丐,这写出了乞丐们悲惨恶劣的生存环境。
D.“我”想帮助红发乞丐的急切心情与红发乞丐对“我”的漠视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两人在人生追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小题2】文中多次写到兀鹰,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炽热的广场、耷拉着的椰子树,让人感到焦躁沉闷;而巨大兀鹰的出现,更强化了这种压抑不安的感受。
B.一群兀鹰争抢着食物,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上的人们为填饱肚子而劳碌奔波、四处乞讨,二者构成映衬关系。
C.兀鹰多次出现构成这篇小说的暗线,与时间这条明线在文章结尾交汇在一起,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意味深长。
D.“扇动笨重的翅膀”“尖叫着争作一团”“聒噪”等描写,既体现了兀鹰贪婪的特性,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小题3】红发乞丐能接受别人的施舍,为什么把“我”给他的纸币搓成一团弹到空中?
【小题4】毛姆说:“讲故事的人只需从自己的视角讲他确定的事。”请据此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叙述红发乞丐故事的,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23高二上·福建泉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毛姆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带伤疤的人

毛姆

正是由于那块伤疤,他才第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块疤又红又亮,像个大月牙儿,从鬓角直到下巴;不用说,那准是由一次可怕的创伤造成的。不过,我也说不清它究竟是剑伤呢,还是因一片炮弹皮所致。总之,在那张圆圆的、胖胖的、笑容可掬的脸上,竟留下这么一块疤,真是令人不愉快。除了一套寒酸的灰色西装,一件黄卡其布衬衫和一顶残旧的宽边帽,我还从未看见他穿过别的什么。每天,他总是在喝鸡尾酒的时间,从容不迫地围着酒吧间溜来溜去兜售彩票。如果说这是他谋生之道的话,十有八九生意是不顺心如意的,因为我始终没看见过有谁买他的彩票。虽然如此,我时不时看到有人请他喝上一杯,而他倒也从不拒绝。每逢走到一张桌旁就停下来,满脸堆笑,念叨着彩票上的号码。

一天晚上,我和一个朋友站在酒吧间里。这时,脸上带伤疤的那个人走了过来。我摇摇头,因为从我来到以后,这已经是他第二十次求我买彩票了。但是,我的朋友却亲热地跟他点点头。

“您好,将军,日子过得如何?”

“还过得去。生意太糟了,说不定会越来越坏哩。”

“您想喝点什么,将军?”

“一杯白兰地。”

他一饮而尽,把杯子放回到柜台上,冲我的朋友点了点头。

“谢谢,再见。”

然后,他转身又向几个站在我们旁边的人推销他的彩票去了。

“是您的朋友?”我问,“他脸上的伤疤真可怕。”

“他是尼加拉瓜来的一个流亡犯。可是,他并非一个坏人,我常常给他几个比索。从前,他是个革命党的领袖,要不是因为弹尽粮绝的话,他早推翻了政府,当上国防部长了。军事法庭对他们进行了审判。他被处以死刑,黎明执行。

“他在被俘的时候,恐怕就料到自己将会落得什么下场了。他在狱中度过了一夜,还有其他几个人。他们玩纸牌消磨时间。天亮了,士兵到牢房提他们去刑场行刑。

“他们被带到监狱的院子里,五个人并排靠墙而立,面向行刑队,半天不见动静,我们那位朋友问负责执行的军官究竟等什么。军官说,有一位统辖政府军队的将领要来参加这次执行,所以他们在恭候他的莅临。

“‘那么我还来得及再抽支香烟。’我们那位朋友说。

“但是,没等他点上香烟,那位将军就走进了院子,后面跟着典狱长。问他们还有什么要求。其他人摇了摇头,只有我们这位朋友开了腔。

“‘我有个要求,我想跟我的老婆道声再见。’

“‘好。’将军说,‘她在哪儿?’

“‘她在监狱大门口等着哩。’

“‘那顶多不许超过五分钟。’

“‘不会超过五分钟的。’我们这位朋友说。

“‘让他站到那头去。’

“两个士兵走上前,那个定了罪的叛逆者在两个士兵中间走了出来,走到指定的位置。负责执行的军

官在将军的点头示意下发出命令。一声刺耳的枪声响过后,四个人倒了下来。我们这位朋友抽完烟,把烟头一掷。

“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女人急如星火地跑进院子。只见她手放在胸口上,突然停住脚,然后发出一声哭喊,伸出双臂,向前扑去。

“‘活见鬼。’将军说。

“叛逆者迈动一两步迎上前去,她一头扎进他的怀里,深情地号啕大哭。他把嘴唇紧紧压在她的嘴唇上,几乎就在这一同时,他从那褴褛的衣衫里掏出一把匕首——我不知道他是怎么一直保存那把匕首的——一下子刺进她的颈部。鲜血从刺穿的静脉管淌出来,染红了他的衣襟。

“这一切发生得那么出其不意,站在周围的人望着她,脸上流露出惊愕的神情,叛逆者心中有数刺中在什么地方,要想止住血那是不可能的了。这时,一直跪在她身旁的典狱长站起来。

“‘她死啦。’他低声地说。

“叛逆者为她做了祷告。

“‘你为什么杀死她呢?’将军问。

“‘因为我爱她。’

“从聚集在周围的人群中响起一阵叹息声,人们疑惑不解地瞧着这个杀人犯。将军朝着他凝视了片刻,默不作声。

“‘这是一种高尚的举动。’将军最后说,‘我不能处决这样的人。用我的车把他送到边疆去。先生,我向你致敬,这是一个勇敢的人对另一个勇敢的人的公平礼遇。’

“一片赞许声回荡在在场的所有人当中。典狱长拍拍叛逆者的肩膀,他夹在两个士兵中间,一声不响地向等候着的汽车大踏步走去。”

讲到这儿,我的朋友停住口,我沉思了一会儿。我必须解释一下:我朋友是用西班牙文对我讲的这个故事。不过,我一点儿不想降低他那相当夸张的语气。老实说,我认为他的夸张是适合这个故事的。

“说了半天,那块伤疤是怎么弄的?”我后来问。

“啊,那是因为有一次我开瓶子时,瓶子炸了,划破了他的脸的,是一瓶姜汁汽水。”

“我可不喜欢姜汁汽水。”我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对“伤疤”作了较为细致的描写,借助比喻突出了伤疤的与众不同,“我”对伤疤成因的推测暗示了人物经历,并在小说结尾得到了验证。
B.小说场景安排巧妙,“酒吧”这一人多嘈杂的场景和监狱封闭的死亡场景,能够更加立体地展现人物,也使得读者不知不觉中被带入故事情境中去。
C.“一套寒酸的灰色西装……”“满脸堆笑,念叨着彩票上的号码”通过外貌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生活寒酸、近乎麻木的形象。
D.结尾“我可不喜欢姜汁汽水”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句话,使文章具有了戏剧效果,以略带嘲讽的语气流露出对小说主人公人生的感慨。
【小题2】毛姆小说集《带伤疤的男人》由11个题材和风格各有特色的短篇故事组成,其中“伤疤”有其特殊的含义。请分析本文题目中“伤疤”的意蕴。
【小题3】该篇小说在叙事方面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诗人

(英)毛姆

1)我对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有太多人都被一种强烈的冲动所扰,就是想要亲近这个星球上的伟大人物,这每每让我不以为然。当别人提议,我可以见一见某些地位或成就高人一等之辈,这样的机会我总会寻觅得体的借口避开。所以当我的朋友迭戈·托雷表示可以将我引见给卡利斯托·德·圣阿纳时,我婉拒了。但难得一次我的理由是真诚的:圣阿纳不但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还是个被人们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种历险已经是传奇了,能在他的衰朽之年看一看这个人,会很有意思;但他年岁已经太大,这时候接见一个陌生人、外国人,对他来说只能是种烦扰。

2)记得我第一次读他的诗是二十三岁,当时迷恋得手不释卷;他诗句中有种激情,有种英雄的孤傲和斑斓的生命力,一下让我神魂颠倒。因为那些掷地有声的诗句和绕梁不止的韵律已经和我美好的青春记忆交缠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读起它们来依然会心跳加速。我一向认为卡利斯托先生在读者中的声望是他应得的。当年每个年轻人都能脱口而出他的诗句,而我的朋友会无休无止地跟我讨论他疯狂的举动、狂热的演说(诗人之外他也是个政治家)。但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隐居在他的家乡埃西哈,不屑和这个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兴趣的世界为伍。

3)“他现在看上去怎么样?”我问。“神采不凡。”“你有他的照片吗?”“有就好了。他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他说他只想让后世见到他年轻时的样子。”

4)我知道他年轻时极为俊美,当他意识到青春一去不返时创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诗,从中你可以清楚读到曾经被如此爱慕的容颜终于逝去,所领受的那阵刺痛是多么苦涩,多么冷酷。

5)但我还是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再读一遍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我就已经很满足了,而我也更喜欢在埃西哈那些阳光扫过的安静街巷自顾自漫行。所以,当我到达埃西哈的当晚就拿到那位大人物留给我的字条时,我是大为惊异的。他说,如果我能第二天上午十ー点登门一见,会让他非常高兴。事已至此,除了第二天在指定时间登门造访,我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6)埃西哈是教堂之镇,随便走几步便能看到断壁残垣,或者是有鹳鸟筑巢的石塔。埃西哈也曾有过辉煌,很多这些白色的房子,石头大门上都有气势雄伟的纹章,卡利斯托先生就住在这样一栋房子里,拉了门铃之后我站在栏杆外,虽然我听见铃声穿透了屋子,但无人应答,我摇了第二次,第三次,终于一个老妇来到了门口。

7)“你要干吗?”她问。她的黑眼睛倒好看,但情绪不佳,我猜她是在这里照顾老诗人的。我把名片递给她。“我跟你们主人有约。”

8)她把大门打开,让我进去。告诉我在那里等着之后,她便丢下我上楼去了。这个建筑的各种比例都很大气,但油漆已经黯淡,地上的瓷砖多有碎裂,还可见到多处灰泥大块大块地剥落。这里每样东西都散发着贫寒的气息,却见不出邋遢。我知道卡利斯托先生穷。对他来说,有不少时候钱其实来得很容易,只是他从来不觉得这是件要紧的东西,总花钱如流水。现在你也很容易看出来他对自己生活的拮据根本不屑一顾。院子中间有张桌子,两侧各放一张摇椅,桌上的报纸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了。我开始猜想在温暖的夏夜,坐在这里抽烟时,是怎样的梦幻充斥着他的思绪。柱廊之下,墙上挂着一些西班牙的绘画,颜色暗沉,画艺也拙劣。这个场景,再加上我朦胧勾勒的种种联想,和这位浪漫诗人的形象太过相称,我几乎要被这个地方的气魄所压倒。我之前对于这次会面一直很冷淡,甚至不知为何略觉得无聊,但现在开始有些局促起来,点了一支烟。我是照着时间来的,不知老先生是给什么耽搁了。这种寂静让人有些不安。

9)我听见有声响,心跳快了起来。我现在有些激动了,等到看见他走下楼梯时,我屏住了呼吸。他一只手里有我的名片。这是位个子很高的老人,花白的头发依然很茂密,而浓密的眉毛依然是乌黑的,这让他的黑眼珠里闪过的火焰更添了一分严峻的气势。在他的年纪,眼神依然保有那样的光芒让人赞叹。他不带笑意的眼神落在我的身上,冷静地审视着我。他的衣服从上到下是黑色的,一只手中拿着一只宽边帽。在他的仪态中有种自在和高贵。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样子,他身上没有一寸不像个诗人。

10)他缓缓向我走来。他的眼睛也绝对像是鹰的眼睛。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个重大的时刻,因为他就站在那里。莫名地在我心里,唱起了卡利斯托先生最有名的情诗,轻柔而动人。我很不好意思。还好我之前准备了该如何跟他打招呼。“大师,我这样一个外国人能和您结识真是万分荣幸。”

11)他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摇曳了一下,严厉的嘴唇也有那么一瞬被微笑弯成弧线。“我不是诗人,先生,我是卖猪鬃刷子的。你弄错了,卡利斯托先生在隔壁。”

12)我找错了一幢房子。

(有删改)

文本二: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和剧作家,因其短篇小说成就最高,被称为“英国莫泊桑”和“短篇小说大师”。毛姆的短篇小说,故事性强,极具可读性。在创作小说时,他要精心地编织故事情节,继而对故事情节进行巧妙设计。在长期的写作中毛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他又被人称为“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

(节选自《毛姆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愿给年岁已高的诗人带来生活烦扰,这是“我”拒绝朋友将我引见给伟大诗人卡利斯托先生的根本原因。
B.小说插入了“我”第一次阅读诗人作品时的情境,“手不释卷”“神魂颠倒”,表现了“我”对诗作的高度认可与热爱。
C.当收到诗人的字条时,“我”大为惊异,既惊异于诗人对“我”行程的了解,更惊异于诗人竟然会主动邀约。
D.在“我”的想象中,诗人的样子最好是穿着黑色的衣服,手中拿着宽边帽,具有自在和高贵的仪态。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通过朋友与“我”无休无止的讨论,表现了诗人才华横溢、神采不凡的特点。
B.第(8)段写诗人的住所环境和屋内陈设,营造黯淡、破旧环境,衬托出我心中诗人清贫、浪漫的形象。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讲述“我”拜访诗人卡利斯托先生,却找错房子、认错人的经过,增强了文章真实性和感染力。
D.小说题为《诗人》,但“诗人”在小说中并未真出现,是隐蔽的,体现作者重在写故事,简化人物塑造。
【小题3】小说中诗人卡利斯托虽未真正出场,但形象依然鲜明,请概括其形象。
【小题4】结合文本二,分析小说在情节安排的技巧上是如何体现“最会讲故事”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午餐

【英】毛姆

我是在剧场看戏时见到她的。如果不是有人提及她的名字,我想我都认不出她了。

“哦,好多年没见了。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吗?你请我吃了一顿午餐。”

我怎么能不记得!

那是二十年前了,我在巴黎,收入刚够维持生计。她读了一本我写的书,来信谈论这本书。我回信表示感谢。不久我又收到她的信,说她路经巴黎,想同我谈谈,问我是否愿意中午请她在福约特餐厅随便吃点什么。福约特是法国议员光顾的地方,它远远超出我的经济能力,我从来不敢问津。但她的恭维话让我无法对一位女士说“不”。我还有八十个法郎可以维持到月底。一顿便餐不会超过十五个法郎,如果后半月不喝咖啡的话,我没准可以对付过去。

她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年轻、迷人。实际上,她是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她那一口为数众多、超过了实际需要的牙齿,又白又大又平整,给我印象颇深。她很健谈,好像很愿意谈论关于我的事情,我洗耳恭听。

菜单来的时候,我吓了一跳,价钱比我预料的要贵得多。但她说的话叫我放了心。

“我午餐从来不吃什么东西。”她说。

“嗨,别那么说!”我慷慨地答道。

“我向来只吃一道菜。我或许可以吃点鱼,不知他们有没有鲑鱼。”

吃鲑鱼的季节还略嫌早了一点,但我还是问了侍者。有的,刚刚进了鲑鱼,这是今年的头一条。侍者问她还要不要吃点什么。

“不,我向来只吃一道菜。”她答道,“除非你有点鱼子酱,我是从不介意的。”

我的心微微一沉。我知道我吃不起鱼子酱的,但我又不能直说。我告诉侍者一定要拿鱼子酱来,我为自己点了最便宜的菜——羊排。

“我认为你吃肉是很欠考虑的,”她说,“你吃了这种油腻的东西后怎么工作?”

接下来是饮料。

“我午餐从来不喝什么东西。”她说。

“我也不喝。”我马上也说。

“除非有白葡萄酒,”她接着说,就像我没说话似的。“法国白葡萄酒非常清淡,极有利于消化。”

“你想要点什么?”我问道,口气很客气,但不十分热情。

她对我友好地粲然一笑,露出她雪白的牙齿。

“我的医生只让我喝香槟。”

我想我有点面色苍白了。我要了半瓶香槟酒,并漫不经心地提到我的医生绝对禁止我喝香槟。

“那你喝什么呢?”

“水。”

她边吃边愉快地谈论着文学艺术。而我心里却盘算着这顿饭得花多少钱。当我的羊排上来后,她很严肃地批评起我来。“我看,你已经成了习惯,午餐爱吃油腻的东西。这绝对是一个错误。你为什么不学我的样子只吃一道菜呢?我敢肯定那样你会舒服得多。”

侍者又拿着菜单走过来,我便说:“我是打算只吃一道菜。”

她轻轻一个手势,让侍者站在一边。

“不,不,我午餐从不吃什么东西,只吃一丁点,决不多吃,我吃那点东西也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借此谈谈话。我恐怕吃不下任何东西了,除非他们有那种大芦笋。吃不到芦笋就离开巴黎我会很遗憾的。”

我的心一沉。我知道价格贵得吓人。

我使劲盼着侍者说“没有”。愉快的笑容展现在他脸上,“我们有这种罕见的珍品!”

“我一点都不饿,”我的客人叹道,“但如果你坚持的话,我不介意吃点。”

我点了芦笋。

“你不吃点吗?”

“不,我从不吃芦笋。”

“我知道有人不爱芦笋。事实上,你吃肉太多影响了食欲。”

我陷入恐慌,现在不是能剩下多少生活费,而是够不够付账。如果我还差十法郎,不得不向她借,那将十分难堪。我不能让自己陷入那种境地。如果账单超过了这个数目,我打定主意把手伸到口袋里,然后戏剧性地大叫一声,说钱包被偷了。当然,如果她的钱也不够付账就更难堪了。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把我的表留下来并说好我以后回来付账。芦笋上来了,我一面看着这可恶的女人贪婪地吞咽着芦笋,一面彬彬有礼地谈论着戏剧。她终于吃完了。

到现在我已无所顾忌了,所以我给自己叫了咖啡,给她叫了冰淇淋和咖啡。

她边吃冰淇淋边说:“我是从不吃午餐的,顶多吃一道菜!”

“哦,我明白了。”

接着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那个侍者,又提着一只装满了硕大桃子的大篮子走来,这些桃子红得像纯真少女的脸蛋,不过,桃子真是还没到上市的季节啊,天知道它们值多少钱!

我的客人,边说着话边心不在焉地拿起一个来。

“你看,你吃了那么多肉把肚子撑饱了。”(我那一块小得可怜的羊排!)

“你再也吃不下东西了。而我只是随便吃了一点,我还可以再品尝一只桃子。”

账单来了,付完账后我的钱还不够付像样的小费。她的目光在我留给侍者的三法郎上停了一小会儿,我知道她是觉得我很吝啬。可我已是囊空如洗了。

“学我的样子,”当我们握手道别时她说,“午餐顶多吃一道菜。”

“今后我会做得比那更好,”我回敬道,“我今天晚餐什么都不吃了。”

……

但我终于报了仇,我并不是爱报复的人,但当上帝插手这件事,我情愿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个结局。

现在她的体重已达三百磅。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打破常规,作者用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帮助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B.小说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妙趣横生而又富有暗示意味,对女人牙齿的描写就体现了这一特征。
C.“今后我会做得比那更好”一语双关:“我”表面接受批评,实则暗示“我”要吸取教训。
D.小说采用对照映衬的手法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寓冷嘲热讽于字里行间,而又不露声色。
【小题2】小说为何三番五次写“她”表明自己午餐不吃东西,即使吃也吃得很少?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小题3】小说以“现在她的体重已达三百磅”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