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四月甲午,太祖退朝,语侍臣孔克仁曰:“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因感叹久之。五月,太祖御白虎殿阅《汉书》,问宋濂、孔克仁:“汉治何不三代也?”克仁曰:“王霸之道杂。”太祖曰:“咎将谁始?”曰:“在高祖。”太祖曰:“然。高祖创业,未遑礼乐。”

二十七年三月,定文武科取士之法。先是,令有司每岁举贤才及武勇谋略、通晓天文之士,其有兼通书律,吏亦得荐举。至是,乃下令设文武二科。其应文举者,察之言行以观其德,考之经术以观其业,试之书算以观其能。应武举者,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俱求实效,不尚虚文。

洪武元年,上与儒臣论学术,陶安对曰:“正道之不明,邪说害之也。”上曰:“邪说之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战国之时,纵横捭阖之徒,肆其邪说。诸侯急于利者多从之,往往事未就而国亡,此诚何益?夫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焉得而治!”安对曰:“陛下所言,深探其本。”上曰:“仁义,治天下之本也。”

洪武三月丁未,命翰林儒臣修《女诫》。上谓学士朱升等曰:“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夫妇。后妃不可以预政事。至于嫔嫱,不过备职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则上下失序。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卿等纂修《女诫》及贤妃之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
B.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
C.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
D.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是古代庶人的衣服,因此用来借指平民,《出师表》中“布衣”也是此义。
B.三代,既指夏、商、周三朝,也指祖、父、子三辈,文中指汉代的前三位君王。
C.翰林,官名,源于唐代,明清设置翰林院,掌修国史,记皇帝起居,草拟制诰。
D.嫔嫱,旧时宫中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阿房宫赋》中的“嫔”“嫱”属此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孔克仁对话时,太祖认为汉高祖能以宽大之治创业直到称帝,却无暇实施礼乐,使得功业比不过三代。
B.太祖制定文、武举科目设置和考试流程,改变了原来只重文人选拔的举荐制度,力求选出真正的贤才。
C.陶安认为“邪说”危害极大,明太祖予以认可,并指出“邪说”不但害人还误国,仁义才是治国之本。
D.太祖令儒臣修订《女诫》编撰贤妃们可供仿效的事件,以使后、妃、嫔、嫱各司其职,让子孙恪守本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急于利者多从之,往往事未就而国亡,此诚何益?
(2)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夫妇。
2022·江西景德镇·二模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睿曰:“ 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C.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 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曰,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自给自为。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可去。”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姓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挦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B.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D.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原指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的小径,后来成为隐士的代称。
B.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官职,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方式。
C.卿,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一种称呼,文中是陶渊明对朋友亲切的称呼。
D.元嘉四年,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与干支纪年法都是古代主要的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善于著文。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历任多职,仕途较短。他做了州祭酒,但不能忍受官场琐事,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为人清高,超拔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始终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率性任真,悠然自得。颜延之赠其二万钱,他随即全部交付酒家;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径自让客人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姓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人。父弘,为隋江都宫副监,大业末,为陈陵所杀。

时仪幼,左右匿免,冒为沙门。浸工文词,涉贯坟典。贞观初,进士第,召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宴私未尝不预。转起居郎。高宗即位,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时以雍州司士参军韦绚为殿中侍御史,或疑非迁。仪曰:此野人语耳。御史供奉赤墀下,岂雍州判佐比乎?时以为清言。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及贵显,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

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藉其家。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仅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患,乃曰:上官仪教我。后由是深恶仪。始,忠为陈王时,仪为咨议,与王伏胜同府。至是,许敬宗构仪与忠谋大逆,后志也。自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覆,公卿莫敢正议,独仪纳忠,祸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

子庭芝,历周王府属,亦被杀。庭芝女,中宗时为昭容,追赠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庭芝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以礼改葬。

赞曰: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味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我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然玻、济、义琰、仪四子可谓知所守矣。

(节选自《新唐书·上官仪传》)

【注】沙门:僧人。中人:宦官。嬖阴:受宠幸的女人。牝咮(pìn zhòu)鸣辰: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B.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C.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D.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中,“擢”“迁”都指官职升迁,“授”指授予官职,“转”指调动官职。
B.起居郎,古代官职。唐贞观初于门下省设置起居邮,掌管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
C.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赤色丹漆涂饰,故称;也借指朝廷。
D.厌胜,旧时中国民间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避邪祈吉习俗,是一种以诅咒害人的巫术行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仪博览群书,很有文学才能,唐太宗很欣赏他,常常将所写的文章给他看以征求意见。
B.上官仪提议唐高宗废掉专权的皇后,但高宗摇摆不定,使上官仪陷入困境,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C.李忠做陈王时,上官仪任咨议。武后深恨上官仪;许敬宗构陷上官仪同梁王李忠谋反,是武后的想法。
D.中宗时,上官仪的孙女儿是宫中的昭容,朝廷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仪幼,左右匿免,冒为沙门服。
(2)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
【小题5】唐高宗最后被武后取代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