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之后,正在迎来崭新的生物经济时代。生物经济时代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可能将远远超过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对人类影响的总和。未来生物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医学科技革命,将大幅度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病死率,降低医疗成本,延长人类预期寿命。一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得到控制甚至被消灭;基因编辑等技术有望对1000多种单基因控制的疾病、遗传性疾病进行治疗:干细胞技术则可定向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器官等。未来30年,由于生物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人类对衰老的认识与控制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生物技术推动农业新一轮“绿色革命”,人类有望彻底告别饥饿。未来,生物技术将推动农业新一轮“绿色革命”,有望最终解决困扰人类数千年的粮食安全、食物安全问题。利用基因编辑等技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既能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与食物的污染,又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人们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动物新品种,提高动物产品的数量与质量,甚至可以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生长调节剂等,使人类有望彻底告别饥饿。

工业技术经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后,正在向绿色化、“生物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生物催化正在逐步取代化学催化,能够大幅度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发酵技术以生物质为原料研发的新型材料,如手术线、人工骨骼等高端材料,加速工业材料进入生物时代。

随着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生物恐怖风险陡然上升,人类面临更大的生物安全威胁,保障生命安全、生态安全,亟待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广泛使用。基因组大幅度提升了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水平,如新型冠状病毒的任何变异都不能逃脱人类的眼睛;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将大幅度提升人类改造生物的能力。当然,这些技术也是“双面技术”,要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防止技术滥用、误用对人类与环境造成损失。未来世界,科学家将不断揭示生命规律,对人类自身与生物世界的了解、调控能力将不断提升。

总之生物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来临,生物经济将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专家们尽管对新的科技革命、生物经济来临的时间还存在分歧,但关于生物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则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二十一世纪是生物技术、生物经济的世纪,谁引领生物经济的发展,谁就能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摘编自“人民论坛”王宏广《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研判》,2022年9月23日)

材料二

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规划》明确,坚持“创新驱动、系统推进、合作共赢、造福人民、风险可控”的基本原则,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于发展壮大生物经济来说,“创新”就是“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为此,《规划》将“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十四五”发展生物经济的五个原则之首,强调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科研攻关机制,加快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是科技突破不断涌现。青蒿素实现我国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目前在研的创新药数量居全球第二,在基因检测、超级稻、人工合成淀粉、疫苗等领域已形成比较优势。二是产业创新持续活跃。近年来,生物领域成为投资热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1/3。生物制造体量进一步扩大,现代生物发酵产品占全球70%以上份额。三是区域集聚效应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成为全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同时,生物技术有力支撑新冠疫情防控。

当然,我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原始创析能力仍较为薄弱,基础生命科学理论、底层关键共性技术、高端仪器和试剂、生物信息资源等积累不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比较少,百年疫情冲击国际开放合作等不利因素。

接下来,各地方和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共同推动生物经济发展壮大,确保《规划》目标和整体战略任务落地落实。

(摘编自《凤凰网财经》《中国首次提出“生物经济”五年规划!》,2022年5月10日)

材料三

3月30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出台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支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两个文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物经济发展,强调要“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对黑龙江省振兴发展也作出了“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等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动《规划》和《支持政策》的编制工作,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部署上来,把握生物科技进步和生物产业变革新机遇,迎头赶上生物经济发展新浪潮,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当前,生物经济的发展蓝图日益清晰,一个具有创新活力、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更加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经济形态正在加快成长,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把发展生物经济作为黑龙江省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产业、构筑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对于黑龙江省实现换道超车,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增长动能转换具有重大意义。

黑龙江省具备发展生物经济的资源、创新、产业、应用场景等优势,拥有雄厚的发展基础和极大的发展潜力。黑龙江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农业生物质资源全国第一。汇集了一批生物技术领域的顶尖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哈兽研专业研究全国领先。具备深厚的生物产业基础,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黑龙江省还是全国最大生物发酵氨基酸和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基地。

黑龙江省发展生物经济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

(摘编自《黑龙江日报》,2023年3月3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生物技术”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医学科技革命,基因编辑技术使目前人类对衰老的认识与控制水平大幅度提高。
B.生物技术推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可逐渐减少对环境与食物的污染,提高动物产品质量。
C.生物安全是人类未来安全短板之一,亟待生物技术上能有重大突破与广泛使用来保障生命和生态安全。
D.专家们虽然对新科技革命能否到来见解不一,但都一致认可引领生物经济发展是把握未来发展的关键。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生物催化取代化学催化后,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速工业材料进入生物时代,使人类有望告别饥饿。
B.生物技术的巨大进步,会使人类消灭一些疾病,降低人类的病死率,大幅提高对衰老的认识和控制水平。
C.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将提升人类改造生物的能力。在未来世界,生命的规律将被科学家不断揭示。
D.“创新”就是“牛鼻子”,比喻形象生动,突出“创新”在生物经济抓发展、谋未来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
【小题3】中国人民大学刘玉书说:“生物经济的价值就如同月球上的珍贵矿产资源一样,是巨大机遇。”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并分析我国未来如何在创新上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22-23高二下·宁夏固原·期中
知识点:新闻、通讯、访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以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共享经济平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发展也源自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三是大量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行业劳动力进入共享经济领域,个人的技能或服务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更快速的流动。四是大量闲置资源可供优化。以汽车为例,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平均一辆车只有4%的时间在行驶,而在96%的时间中被闲置,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优化的资源。

(摘编自《国家地理》周刊编辑部《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材料二:共享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利用过剩产能、闲置资产、闲置时间、闲置技术,是去产能去库存的有力方式,不仅提升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而且拓展创新了分工合作的方式和模式。共享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个人带来发展的契机和动力,而且对企业、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共享开放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共享带来的合作与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

(摘编自陈健、龚晓莺《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材料三:相对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似乎还是慢了一拍,大体量的共享经济企业还不多,涉足的领域也较国外为少。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的共享经济起步本身较晚,在共享出行以外的其他很多领域都还在学习和培养用户习惯的阶段。二是因为人际信任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的共享经济商业行为都会与不曾相识的人打交道,但在中国对陌生人的信任度相对还比较低,此外也缺乏可靠的个人信用体系可供参考。三是文化差异与社会环境的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人们善于也鼓励社交,人们对于在陌生人家里借住、将车借给陌生人出行等事情上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比中国人要小很多,因此在某些领域就会存在西方成功的商业模式无法移植的问题。

(摘编自财新网《共享经济将会在中国如何发展》)

材料四:共享单车矩阵分析图

(资料来源于李琨浩《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共享单车发展对策研究》)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驱力,而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成熟限制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信息技术成为发展共享经济的首要任务。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重在分析共享经济的益处,材料三则重在分析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不足,三则材料让我们对共享经济有了较为客观的了解。
C.我国人际信任基础薄弱,这既与中国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有关,也与中国缺乏有效的个体信用体系有关,要克服这一问题需靠个人与国家共同努力。
D.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落后于世界的步伐,但我们不能为了追赶而照抄照搬西方国家,只能通过自我探索发展本国的共享经济。
E.材料四中的图表以微观个例—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带出共享经济发展的各项影响因素,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小题3】从国家政府的角度而言,怎样才能使得共享单车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联合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份重磅文件关注“一老一小”的服务供给,提出到2025年,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的明确目标。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实施方案》提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从长远来看,服务好“一老一小”不但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也有利于培育和发展经济新动能。老年群体消费持续迸发,将逐步形成万亿级大市场。

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年龄构成       单位:人、%

年龄人口数比重
总计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其中:65岁及以上
1411778724
253383938
894376020
264018766
190635280
100.00
17.95
63.35
18.70
13.50
2020年各省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摘编自《“十四五”养老、托育释放明确信号》,央广网2021年6月27日)

材料二: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界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 ,就意味着该国或地区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防指出,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形成老龄化的第一个人口转折点。接下来中国人口将出现第二个转折点,以总人口达到峰值并开始负增长为标志。

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两个主要原因。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老龄化过程还有几个突出特点。首先,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是最快的。其次,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老年人口,而且这个地位将长期保持。最后,中国的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即老龄化程度在世界排位远远高于人均收入的世界排位。

(摘编自蔡防《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新京报》2021年5月12日)

材料三:

优秀的养老机构在日本等其他老龄化国家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专家说,中国人均财富相对较少、护理人员不足,限制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把照顾老人的负担压在了家庭身上。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在2020年约2.64亿,这一数字还在迅速上升。在政府补贴的帮助下,最近几十年有数万家养老机构注册。但大多数养老机构都很空——统计数据显示,平均入住率低至50%左右,远低于日本或英国的80%至90%的水平。

长期研究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学者吴蓓说,养老院收费太高而人手太少,让有意入住的老人望而却步。不久前,几乎所有老年人还都由家人照顾。但家庭规模的缩小、人口的迁徙以及孝道的淡薄,导致家庭支持系统被侵蚀。由于养老一线人手不足,而基于社区的护理又无法推广,家庭承受的压力将会增加。

来自河北的工程师杨威说,他的祖父在一次严重摔伤后,为减轻家里人的压力,搬进了一家每月收费4000元的养老院。但杨威说,那里的员工似乎并不关心老人的健康,员工不专业,人手也不够。即使你多花钱,老人在养老院也很难得到悉心照料,家人无法彻底放心,所以我们把祖父接回家了。

(摘编自《中国养老院令老人望而却步》,《参考消息》2021年7月12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B.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有了实施方案,并且有真金白银的投入。
C.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造成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养老负担和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增加,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D.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8%,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分省份来看,东北、川渝、上海、江苏老龄化最严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只有尽快地消除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延迟中国人口出现第二个转折点的时间。
B.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还要努力发展国民经济,较好地提高国民收入,使人们不再未富先老,老而不富。
C.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世界的排位远高于人均收入的世界排位,这是中国的老龄化过程的重要特点,也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最大困难。
D.中国的养老机构虽然数量足够,但入住率却非常低,远低于日本或英国的80%至90%的水平,根本不适应中国人养老的基本需求。
【小题3】在建设养老机构方面,我国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请依据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校园科技节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并举办青少年科学素质论坛,邀请同学们参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材料二:

(摘编自何薇等《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报告》,《科普研究》2021年第2期)

材料三:

屏幕上旋转的陀螺唤起人们对八年前太空授课的记忆,而王亚平的一句“欢迎来到天宫课堂”又把人们带回现实,眼前是更为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天和核心船。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这里成功进行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地面主课堂设于中国科技馆,并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四地设置了地面分课堂。太空细胞、太空转身、浮力消失等奇妙的实验,让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光。三位航天员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回答了孩子们诸如是否有外星人,航天员睡觉是否做梦等问题。由于使用了天链卫星传播信号,此次授课直播画面更加清晰流畅。

太空授课几乎是航天大国的必开课,可以让公众了解航天对国家工业、科技和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更能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神七翟志刚出舱让我爱上航天,神十太空授课使我坚定逐梦航天。”八年前太空授课时,王楠还是一名高二学生,如今她已经进入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工作。“水球实验经典再现,细胞学实验首次亮相,这次太空授课不仅展示了基础物理现象,还增添了生物学内容。”王楠骄傲地说。

随着本次太空授课的成功开讲,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正式推出,这标志着我国太空授课即将常态化。结合载人飞行任务,“天宫课堂”将以系列化的形式推出,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的整个过程。

(摘编自唐芳《无尽好奇点燃科学梦——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侧记》,《科技日报》2021年12月9日)

材料四:

科学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面向广大乡村青少年。线上教育的发展为乡村青少年科学教育创造了便捷的条件,近年来,“见证‘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之旅”“与中俄科学家一起‘种太阳’——走进全超导托卡马克”等充满趣味的科学教育情景课程上线,通过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推动乡村科学教育迈上新台阶。

开展科学教育,提升科学素养,不是简单依靠课堂教学就能实现的,必须丰富教育方式和教育载体,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目标。一些地方通过探索“科学家走进乡村课堂”、建立“科普实验室”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给青少年授课、培训或开展线下活动,让科学教育的天窗直通科学苍穹。

科学教育不仅是要让青少年学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在科学的花园中尽享科学之美,体会创新之乐。

(摘编自《培养创新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中国文明网2021年8月24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科普工作,夯实人才基础。
B.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提升,且提升速度加快,但城乡发展依旧不平衡。
C.太空授课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首要途径,王楠因听太空授课而爱上航天,成长为一名航天人。
D.在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在轨运营期间,“天宫课堂”将常态化、系列化地推出太空科普教育课程。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课堂”在传承中又有发展,与八年前相比,展示空间更宽敞,传输技术更先进,课程内容更丰富。
B.开展太空授课,推动乡村科学教育,表明我国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科学教育理念,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已形成。
C.科学教育不仅强调普及科学知识,更强调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这也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D.四则材料来源各异,关注点不同,如材料一作为纲领性文件体现宏观指导,材料三则重在典型案例的呈现。
【小题3】根据材料,就“如何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出建议,在论坛上交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