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全球碳计划组织(GCP)的数据,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的燃烧所排放的CO2分别占到了排放总量的40%、32%和21%。总体而言,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占比约90%。

人为活动(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CO2,其中一部分被陆地和海洋吸收,未被吸收的滞留在大气中,造成大气CO2浓度增长,进而影响大气辐射平衡(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反过来,全球变暖将会从总体上减缓海洋和陆地对CO2的吸收,从而使得大气CO2浓度加速增长。

CO2被海洋吸收后会产生碳酸,降低海水的PH值、增加海水的酸性并减少海水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海洋酸化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尤其不利于海洋贝类生物的生长和珊瑚礁的形成。随着海洋酸化的加剧,海洋生物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

全球变暖的本质是大气辐射过程,海洋酸化的本质是化学过程,但它们的罪魁祸首都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

据第六次IPCC评估报告结果,每1万亿吨CO2的排放引起约0.45℃的温升。从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至今,人类已经向地球排放了约2.5万亿吨CO2,若保持现在的排放速度不变,要实现1.5℃或2℃的温控目标分别还能排放约11年和32年。

(摘编自王硕《二氧化碳,都去哪了?》,《人民政协报》2021年11月25日)

材料二: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指在某一时间节点,人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体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1年全国GDP达到1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较为短缺、环境容量相对有限,2020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至73%和43%,铁、铜、镍、钴等战略性矿产品供应长期依赖国际市场。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推进实现“双碳”目标。

(摘编自李德金《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学习时报》2022年10月19日)

材料三: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代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了较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光伏、风电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

“未来能源结构主要是‘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的融合发展。”武钢代表认为,要用好节能减排和绿电替代两个重要手段,其中绿电替代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我国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中国贡献。”武钢代表介绍,金风科技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场景和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未来,金风科技将继续聚焦技术创新,持续优化改进风电装备,为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摘编自禹洋马呈忠《绿电替代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经济日报》2022年10月1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其中一部分被陆地和海洋吸收了,我们主要解决未被吸收的滞留在大气中的CO2
B.全球若一直保持现在的CO2排放速度不变,到2032年,有可能会出现CO2排放引起的温升突破1.5℃的情况。
C.我国存在着人口基数大、资源较为短缺、环境容量相对有限等问题,导致部分重要资源对外依赖性较大。
D.武钢作为二十大代表,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主旋律把握到位,他的判断,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小题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制定“双碳”目标的意义。
22-23高三上·广西贵港·阶段练习
知识点:新闻、通讯、访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是5G元年, 5G网络行业应用是全社会关注焦点。56日,中山移动副总经理熊俊伟拨通了第一个5G电话,这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刻,标志着5G网络及手机终端的商用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5G网络已距离我们越来越近,并将全方位改变我们的生活。

目前通过5G网络已实现16路高清视频、VR实景、360度手持全景摄像及智能机器人互动等一系列基础应用。在不久的将来,5G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数字化应用,如智慧医疗、智慧警务、智慧党建、智慧教育等,可以说,5G+行业应用能有力推动数字化经济,进入万物互联时代。

(摘编自《中山日报》2019510日,《我市首个5G电话拨通,逐步迈进5G时代》)

材料二: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G时代,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门;3G时代,我们看到了智能手机的盛起;4G时代,我们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那么,5G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笔者感受着从2G4G一路走来由打电话发短信逐渐演变成了微信、微博、直播、小视频等多元化的社交方式,手机里的游戏从贪吃蛇变成了“农药”和“吃鸡”。从2G4G的不断更替,人们沟通和娱乐的方式彻底被改变,而在下一个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一场无限可能的革命即将全面展开。

有了5G,网速会更快,容量会更大,连接会更多,它会孕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模式甚至新产业。那时的生活或许会有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人驾驶、云游戏、远程医疗等将可能成为我们生活的日常。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无人驾驶迷你诊所会过来为你提供诊断服务,通过视频就可以与医生联系。这就是未来医疗,有了数据传输、机器人、AI技术,护理质量将会提高,传输方式也会改变。其中还包括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甚至还包括部分自动化手术。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及其它服务不到位的社区的老人将因此受益。

5G时代的到来将开启产业互联网的大门,并渗透到各行各业。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为整个互联网行业迎来下一个黄金10年。

(摘编自《5G时代对普通消费者生活的影响》,华龙网20191029日)

材料三: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医护人员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为了解决医护类专业疫情期间技能实训教学面临的困难,不少医学院校大力推进医学技能在线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完成解剖结构认知、模拟手术、病理认知、护理技术训练、康复模拟、VR环境下的临床思维训练等操作,系统不仅实时纠错,还能自动形成评价报告。这相当于给学生配备了“一对一”导师,实现了“手把手”教学。

得益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医学教育可以变得更加智慧、更为逼真。比如,从灯光、温度、窗帘等小细节,到仿真模拟操作机等大设备,一间“智能教室”就能模拟出真切的“手术实感”;又如,在传统临床教学中,CT扫描仪价格昂贵,现在只需仿真模拟设备、平板电脑和投影仪,就可模拟CT检查过程,一次性完成CT描述、读图、写病情报告等基本训练。当医学教育插上“智能化”的羽翼,既打破了时空限制,也降低了教学门槛。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的供求矛盾得到缓解,医学教育的质量也有了保障。

正因如此,医学教育的智能化建设和应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教育部很早就强调“加快推进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执业(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新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利用计算机、医用模拟人和医用模具等技术,能够更客观和规范地考核考生的临床思维、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等临床技能”。可以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实操能力,正在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医护工作者按下“加速键”。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56日,程雨田《“智能模拟”助力医学教育》)

材料四:

表一:智能手机常用用途(除通讯用途外)调查表

表二: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长状况调查表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电话的拨通标志着5G网络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实现一系列基础应用,并将全方位改变我们的生活。
B.未来医疗有了数据传输、机器人、AI技术,护理质量将会提高。农村及其它服务不到位的社区的老人将尤其受益。
C.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的使用,让医学教育可以变得更加智慧、更为逼真,质量也有了保障。
D.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会使很多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通过5G网络已实现一些基础应用,在不久的将来,5G在各行各业都将会有广泛的数字化应用,这将有力推动数字化经济,进入万物互联时代。
B.2G时代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门,3G时代我们看到了智能手机的盛起,4G时代我们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5G时代互联网行业将迎来更长足的发展。
C.医学教育只有插上了“智能化”的羽翼,医学教育的质量才能有保障,更多合格的医护工作者的培养才能加速完成。
D.5G网络行业应用对普通消费者、医护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人群,都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无限的革命即将展开。
【小题3】“智能模拟”助力医学教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与疫病的抗争贯穿着人类文明进程。黑死病、霍乱、疟疾、流感、登革热、非典、埃博拉……在漫长而悲壮的缠斗中,多少生灵惨遭涂炭,多少文明因此毁灭。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送葬的钟声几乎没有停止过哀鸣……不同时空中,人类的悲伤与呐喊从未停息。学者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一书中写下这样的感悟: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

疫病,一次次重创人类,也磨砺了人类向死而生的韧劲。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科学防治贯穿始终。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对布满艰难险阻的战,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我们克难攻坚的重要一招。

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大疫出良药,中医显身手。从应用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到采取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等防疫做法,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更突出。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认为: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家喻户晓,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科学常识逐渐变成人们日常习惯。非常时期,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专家纷纷发出专业理性的声音,及时解疑释惑,拨开团团迷雾,向社会注入正能量。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蔚然成风,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

——选自《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材料二:

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折射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警示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

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我们没有被疫情击倒,扛住了这次巨大冲击,中国体质总体上是过硬的。但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问题存在。疫情警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必须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功夫,依靠改革解决问题、推动进步。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把灾难当作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

——必须涵养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落实,充分证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舍得下绣花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认认真真抓好落实。

——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2020年即将过半,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时间紧、难度大、责任重。做好疫情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唯有绷紧弦、加把劲、同心干,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

——选自《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疫病的抗争贯穿着人类文明进程,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兴衰史,也是一部漫长而悲壮的病毒史。
B.从疫情防控的实践来看,只要坚持科学防治,就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C.疫情像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
D.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洞察潜在的危机和不寻常事件,把防疫工作做在实处。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证明,面对布满艰难险阻的战“疫”,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我们克难攻坚的唯一路子。
B.中医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突出。因此,应该从中医药方面寻求研制抗疫药剂的突破。
C.材料一最后举爱因斯坦的例子,意在说明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是我们应对严峻的病毒侵袭形势的“压舱石”。
D.面对这场疫情大考,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但我们在增强民族自信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反思和忧患意识。
【小题3】“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依据文本,概括我们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是节粮减损的重要性。实现粮食安全需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加法是千方百计增产,我国粮食产量去年达到了6.695亿吨,粮食六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减法是千方百计节约和减损,世界粮食年产量大约28亿吨。如果世界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2800万吨粮食的损失。可以多养活约7000万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损就是增产。粮食生产需要水、土、肥、药、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按生产一吨粮食需要3亩左右的耕地计算,世界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相当于节约耕地8000多万亩。因此,节粮减损就是节约珍贵的水土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消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节粮减损的重要性。

二是节粮减损的紧迫性。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粮食供应链遭受冲击、价格上涨、供给趋紧,世界粮食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据联合国报告,去年全球至少1.5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是近五年的新高。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粮食损失、发达国家粮食浪费问题长期存在。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意义更加凸显。

(摘编自《节粮减损因重要需重视,因紧迫需解决,因复杂需合作》,《北京商报》2021年9月7日)

材料二: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是刚性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却是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在粮食产量上做加法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就应该更加重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因此,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减损势在必行。

节粮减损是系统性工程,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上,生产、收获、加工、流通、储藏、消费等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粮食损失和浪费的原因复杂,涉及范围广泛,既涉及农户、企业、消费者等多方主体,还涉及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既涉及设施装备技术,又涉及思想观念传统,必须从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发力,持续推进粮食减损。

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节粮减损是国际性工程。要不断完善国际合作机制,深化科技交流互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各国应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系统研究,深化政策、信息、科技等方面交流合作,加快形成粮食减损合力。

(摘编自《粮食安全,节粮减损是重要途径》,《农民日报》2021年9月11日)

材料三:

想在法国餐厅实现食物打包有一定难度,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食客认为把吃不下的食物打包带回家有点小气;另一方面法餐是吃一道撤一道,上一道菜吃不完就会被直接端走。为此,法国在2018年通过了《农业与食品法的修正案》规定全法所有的餐厅都必须提供打包盒,明确惩戒制度,以遏制食物浪费行为;同时加强宣传,培养食客约取所需的习惯。

意大利积极推广学龄儿童的反浪费食物教育项目,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免费提供一整套教材,通过绘画、绘本、故事等,与学科教学结合使用,甚至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此外,在2016年意大利也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鼓励企业、农场捐赠食物,号召餐厅向消费者提供打包袋,公益性组织和网络服务也为政策实施提供支持,协助处理未食用过的食品。

在韩国,食物必须用专用垃圾袋丢弃。小号为一升装,售价100韩币;大号为两升装,售价190韩币。垃圾袋表面用韩文、中文、英文写了韩国垃圾分类的说明,如果不遵守规定,最高可罚款100万韩币。在韩国丢弃的食物垃圾越多,就需要花越多的钱。此外,韩国政府还在推行其他政策,如鼓励民众将多余食物分享给邻里亲朋或捐赠给慈善机构等。

(摘编自《各国节约粮食举措都有啥?》,央视新闻2020年8月2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粮食安全要做好“加法”与“减法”,其中“加法”就是想方设法增加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B.长期存在的粮食损失、粮食浪费问题,加上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加剧了节粮减损的紧迫性。
C.粮食损失和浪费既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也涉及多方主体及相关部门与组织。
D.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在节约粮食方面各有妙招,但都有通过制定政策法令加以规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讲,减少粮食损失就是增产粮食;节粮减掼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B.中国幅员辽阔,意大利从娃娃抓起积极推广的“反浪费食物”教育项目,不适合中国国情。
C.向世界推广中华民族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可以促进节粮减损事业的发展。
D.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是导致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的最主要的原因。
【小题3】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