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9 组卷18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了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例子,就是历来被边缘化、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前去观赏,竟成为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界的奋斗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并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与戏曲疏离的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之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喜旧厌新。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青春版《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要有现代美,这样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这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定可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王瑨《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与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园,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透过屏幕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这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种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5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向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各民族、各地域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21世纪已经过去的这20年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度的重视。再以舞台艺术为例,2015年在美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元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是乡土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时尚的嘻哈音乐。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些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所要唤醒的恰恰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性,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人更多追求时尚文娱。
B.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
C.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D.在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历来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但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乘飞机前去观赏,这说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C.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现在百老汇最好的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出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短视频金曲艺术的传播传承。
B.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上演,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C.“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每晚演出都是座无虚席。
D.1995年,作为“京剧走向青年”的巡演剧目,《曹操与杨修》在北京上演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小题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小题5】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22-23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知识点: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普界有一群“杂乱无章”的人,他们有的是院士,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营养师……但别小看他们,他们可是科普界的“正规军”,他们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学权威的科普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科学内容。无论是以最健康的方式诠释“吃货有道”的大学教授范志红,还是年事已高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抑或是用才情为科学代言的物理学家李森,他们都激情创作、醉心科普。这些人都是“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项的获得者,他们相信,只要将科普的“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间,总有一天,这些新鲜的科学知识会“开花结果”,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科普界还有一堆逸趣横生、耳熟能详的作品:从脍炙人口、圈粉无数的北斗导航风云史——《徐颖:来自星星的灯塔》,到近几年热播的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加油!向未来》;从科普讲座《引力波·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的声音》,到优秀影视作品《重现化学》,在“典赞”活动的“推波助澜”下,这些优秀科普作品二次面世,引发了多次传播热潮,为大众了解重大科技进展提供了专业又通俗易懂的内容,再次让大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节选自《科普的花儿为什么越来越红?》,人民网20181227日)

材料二:

与生活类、实用类期刊相比,由于科普期刊的文章较为艰深的专业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限制,造成读者面的狭窄;与学术期刊相比,科普期刊没有丰厚的经费保障,需要在市场中打拼,建立一定的信誉度后才能生存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读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媒体的读者流失严重,逐渐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迫切。

不同特点的期刊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内容和资源,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以扩大影响,提高用户黏性。如航天类期刊,在航天发射时可提供实时转播,聘请专家穿插专业解读;结合有关游学的规定,为广大学生读者和中小学校提供参观航天博物馆、纪念馆的服务,既扩大了宣传面,也取得了实效;举办航天技术专题讲座,让院士、专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再如美食类期刊可与特色餐厅合作,提供试吃券、抵用券等。各家可以有不同手段,但只要特色鲜明,结合有序,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另外,期刊的编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与读者进行互动沟通,分享心得,倾诉感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节选自《明确定位内容为王科普期刊转型发展需有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42日)

材料三:

316日,“我是科学家”第六期科学家科普能力培训班于果壳办公室成功举办。在本次培训班中,果壳编辑部内容总监谢默超向到场的科研工作人员及科普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知识科普视频制作、分发经验:

“果壳自2014年起就开始进行视频内容的探索和制作。我们做了一档更好看、更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果壳大百科》。节目有三大优势:内容选题新颖有趣,有果壳内容团队的全面支持;互联网MG形式的知识纪录片,视频形式更丰富,用可视化论述的形式讲述,并采用真人叙述以及实拍素材;固定叙事逻辑,栏目感强,容易培养用户黏性。

科学传播既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也离不开媒介平台的宣传与推广,其实科普也可以很“抖”。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通过抖音账号“酷炫实验室”,用新奇有趣的短视频进行知识科普,把复杂知识通俗化,把更多的科学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用户。”

(节选《如何打造科普爆款短视频·有必要把这个秘密抖出来了》,搜狐网201944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普界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普知识。
B.没有“典赞”科学传播人物的“推波助澜”,科普界的一堆逸趣横生的优秀作品难以引起传播热潮。
C.传统科普期刊的读者面窄,又没有学术期刊那么丰厚的经费保障,生存和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D.果壳利用抖音短视频进行科普,这就是利用媒介平台宣传推广科学知识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活动推选出一批激情创作、醉心科普的人,打造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
B.传统媒体必须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才能改变读者严重流失的现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C.一些科普期刊因为充分利用不同手段,建立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科普效果。
D.《果壳大百科》是一档内容新颖有趣,形式丰富多彩,好看又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节目。
【小题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材料中提供了哪些提高科普“用户黏性”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生态兴则文明兴。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中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努力推动本国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各国一道寻求加快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新道路。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时代中国的能源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材料二:

(数据来源:新华社、《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等)

材料三:

主持人:……请老师们介绍一下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二者是什么关系?

王克: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峰之后进入逐步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具体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去除量相互抵消。实现碳中和,不仅要求各部门的碳排放水平下降,还要采取植树造林、负碳排放技术和碳补偿等措施抵消碳排放。

张志强: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置条件,只有实现碳达峰,才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水平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间和难度:达峰时间越早,实现碳中和的压力越小;峰值越高,实现碳中和所要求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模式转变的速度就越快、难度就越大。

碳达峰是手段,碳中和是最终目的。碳达峰时间与峰值水平应在碳中和愿景约束下确定。峰值水平越低,减排成本和减排难度就越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越长,减排压力就会越小。

王珂英:从各国碳达峰路径看,碳达峰后会经历一个平台期,之后随着技术进步,碳捕集技术和负排放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碳排放水平会持续下降,进入良性循环,并最终实现碳中和。从历史排放看,发达国家制造了更多的排放总量,但他们大多在20世纪后半期或21世纪初就实现了碳达峰。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承诺用全球最短的时间——30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的碳强度降幅,这个任务非常艰巨。

(摘编自《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学解读》,《光明日报》2021622日)

材料四: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减碳曲线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率有着密切关系。有研究显示,服务业占比达到70%左右、城市化率达到80%左右,碳排放就开始达峰并持续下降。反观我国,2020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服务业占比只有54%左右,城市化率也只有63%。可见,我国离碳达峰、碳中和的拐点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然而,发达国家工业化已行至尾声,属于自然达峰;而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因此,要在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内,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减碳任务重大而艰巨,更需尽早规划,及时行动。

需要认识到的是,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减碳减排的现实行动,而且将带来绿色转型的机遇发展。有研究显示,未来40年,实现双碳目标预计将撬动万亿绿色金融投资,为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在不及中寻求地区经济稳定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平衡点

(摘编自曹普华《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要有大格局大思路》,《光明日报》202194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是全球面对的严峻问题,我们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B.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和15年前相比下降到48.4%;2005年以来,我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C.2018年,从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来看,美国远高于中国,因此,美国也应该主动承担大幅减排义务。
D.当前,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有明显提升,但总体占比依然不高,希望通过努力在2060年达到80%。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双碳”目标,不能懈怠,更不能坐等,但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寻求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和碳减排的平衡点。
B.实现碳中和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碳达峰,它实现的时间和难度也受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水平影响。
C.如果我国服务业占比提高16%左右,城市化率提高17%左右,碳排放就会开始持续下降,目前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艰巨。
D.我国承诺用全球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的碳强度降幅,任务重大艰巨,但也会带来绿色转型的发展机遇。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意义与路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表面看不证自明,深思则令人疑窦丛生。文学理论不就是关于文学的理论吗?这个答案貌似顺理成章,实则掩盖了文学与理论的深层关系。因为在这个答案里,作为定义项的文学不是一个自明的概念,不自明的文学概念同样需要得到论证。在文学理论就是关于文学的理论这个陈述中,理论与文学的紧张关系也没有得到揭示。

历史上,文学与理论的关系从来不是自明的。按理说,文学理论发生的根据即在于对文学的解释,理论是对文学的守护。然而,考察文学与理论关系的历史不难发现,理论在发展中不仅与文学没有达成一致性的默契,反而不断挑起事端,制造了文学与理论关系的紧张。文学话语和理论话语似乎是相抵触的。文学话语既是概念的又是形象的,是逻辑的又是超逻辑的;文学的世界是形象的世界,又是意蕴的世界。而理论的话语则是概念的、逻辑的,理论的展开是理性的运思过程。这样一来,在充满意蕴内涵的文学世界与由概念、逻辑支撑的理论世界之间的确构成一种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常常被认为是文学指责理论的理由。但文学与理论的矛盾关系并非不兼容、非同一性的,而是可以通过特殊的智慧融通的。

文学以人为中心,她倾听人的吁求,关怀人的福祉,人的存在是文学无法绕开的本体论前提。同样,理论也是表达对人的存在之关怀的。不能离开对人的存在的关怀而谈文学的意义或理论的价值。可以说,文学与理论在精神深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文学的现代发展已经超出了单纯模仿论或表现论的解释范畴,文学挑战着人类的智力极限和理解能力,理解文学必得借助于一种理论。就这个意义讲,理论对于文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佛克马、易布思在其合著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里特别强调:为了阐释文学作品和把文学当作人们一种特殊的传达模式来看待,我们必须掌握文学理论;不依赖于一种特定的文学理论,要使文学研究达到科学化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文学对理论的不满、抵制和怨恨不过是对蹩脚的理论的抵制。蹩脚的理论不属于文学,而只是文学的羁绊。好的理论一如好的文学,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嬉戏、相互辩难,共同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守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与理论应该相互致敬,相互成全。文学,是理论言说的沃土和灵感之源;理论,是文学的守护者,以深刻的理性自觉通达文学的意义世界。

但是,当今文学批评被人们诟病最多。作为理论的应用,批评是一种旨在发现作品的美和缺点,阐释作品的意义的理性活动。批评连接着两头,一头连接文学,一头连接理论。而无论是从文学方面,还是从理论方面,批评远不尽如人意。人们指责非文学的批评太多了,贴近文本、深入细读的批评太少了,文学批评远没有达到与文学并驾齐驱的程度。而从理论的角度看,批评的浅薄暴露无遗。因为批评疏离了理论,导致批评与理论脱节。理论为批评提供尺度,批评是否深入、得体,不仅与批评家文本细读的专业能力有关,也与批评家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理论有关。理论在为自身提供反思能力的同时,也为批评带来自审的力量。

(摘编自邢建昌《文学需要理论吗》)

材料二:

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之间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不能简单下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立文学理论这门学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学理论需要研究文学活动,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发掘和研究出文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会慢慢渗透到文学理论之中,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积极影响。现当代文学是离不开文学理论的,例如五四运动之后,旧思潮散去,新思想引领潮流,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一些文学家受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引,创造出一系列受人喜爱影响深远的作品,如《铸剑》《子夜》等等。

文学理论为文学提供理论基础,反之文学的创新也会促使文学理论更新。中国缺乏系统的文学理论,古代的文论大多是分散不系统的,只有部分关于文论的书籍,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文学的发展。值得庆幸的是现当代文学在创作中摸索出一部分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学理论。虽然现当代文学创作吸收借鉴了外国的文学理论,但这些现当代作家没有停下他们探索的脚步。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成为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首要任务,为此有大量的作家进行探索与实践。例如左翼文学潮,一些作家如赵树理、丁玲、茅盾等,吸收提炼人民大众的语言,创作出一系列受大众欢迎的无产阶级作品,这些作品促使文学思潮的兴起,同样地更新了文学理论。鲁迅虽在初期写作时受到了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但他在写作过程中也在不断创新,杂文便是鲁迅的一大创新。鲁迅本人也曾讲过无论是国外的还是中国的文学概论都没有杂文这样的题材,但鲁迅却能灵活运用杂文来有力地批判现实中的丑恶现象。在此之前文学理论中没有杂文这种体裁,而鲁迅根据现实情况和自身的意志创造了这样的文本类型。尽管鲁迅的杂文备受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他的这种文学体裁丰富了文学理论。

(摘编自帅青《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世界里充满形象和意蕴,而理论世界里充满概念和逻辑,两者的话语完全不同。
B.文学指责理论,是因为本来应守护文学的理论却往往不能与文学达成一致性的默契。
C.离开“对人的存在的关怀”谈文学的意义或理论的价值是蹩脚的,是对文学的羁绊。
D.文学理论究竟是先于文学创作,还是来源于文学创作的积累?对此不能轻下断言。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性的文学世界和理性的理论世界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制造了文学与理论关系的紧张。
B.文学批评是应用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的一种理性活动,是连接理论与文学的桥梁。
C.当今文学批评尚有诸多不足,文学批评家们需要在理论方面和文本细读方面都多下些功夫。
D.杂文这种体裁是鲁迅的文体实验,鲁迅运用杂文针砭时弊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有力地批判。
【小题3】下列选项,最能诠释“批评连接着两头,一头连接文学,一头连接理论”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把好的文学或者文学的丰富意义传递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因批评而走进文学,理解文学。
B.文学批评不断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向美向善的智力支持,向时又不断向旧的文学理论发出挑战、促进文学理论的进展。
C.在我国当代文学的批评领域当中,“捧杀”和“榨杀”现象十分严近,呈现出了一种不健康的文学批评心态。
D.理论为批评提供一套观念、概念和知识的假设,批评借助这些观念概念和知识假设而展开活动是理性的,有根据的。
【小题4】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在论证手法上的不同。
【小题5】如何看待文学与文学理论之间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