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共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寐,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寐,子为贲粉夫。”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微,其徵也不徵。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夫!

(选自《庄子·列御寇》,有删改)

[注]①刍,刍草。叔,通“菽”,大豆。②徵,通“征”,应验,可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B.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C.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D.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车百乘”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益”字含义不同。
B.闾,里巷,住处,也指户口编制单位,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文中是前者的意思。
C.“吾葬具岂不备邪”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
D.“在上为乌鸢食”与“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商得到车辆回到宋国后,就去嘲笑庄子,说庄子住在穷街陋巷,穷得靠织草鞋为生,饿得脖子干瘪,面黄肌瘦。
B.有人从宋王那得了十辆车子,就向庄子夸耀。庄子跟他讲了穷人得珠的故事,意在说明得车未必是件好事。
C.庄子拒绝弟子对他的厚葬,认为把天地当棺椁,把日月当双璧,把星星当珍珠,把万物当殉葬品,就是最好的葬礼。
D.神人可以顺应自然并得到验证,愚蠢的人往往被外物驱使,而自以为聪明的人还依靠他的偏见看待人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2)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
【小题5】文章主要叙述了关于庄子的哪几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22-23高一下·山东泰安·阶段练习
知识点:庄子(约前369-前286)《庄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货。学不学,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节选自《老子》)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之,唯道德之乡乎!”

(节选自《庄子•山木》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者无功        伐:夸耀
B.不贵难得       之:结构助词,的
C.死不亡者寿       而:连词,表转折
D.其脆易            泮:折断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认为“自知”比 “知人”更加重要,“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
C.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 之间,才能免于累。
D.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小题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C.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他一生贫困,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精神自由。
D.庄子的文章,富有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奇特的形象世界。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材料二: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能不龟A手一也B或以封C或不免D于洴澼絖E则所用之F异也。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实五石”,指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
B.“客得之,以说吴王”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两者词义相同。
C.“裂地而封之”与“既东封郑”中的“封”,两者词义不相同。
D.“埏埴以为器”与“以为噬己也,甚恐”中的“以为”,两者词义不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的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举例说明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有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
B.惠子与庄子就“有用”“无用”展开论证,表现了庄子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体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在《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D.《老子》善于汲取生活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2)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小题5】老庄思想里有一条重要的哲学思想,即“无用之用,乃为大用”。请结合两则材料具体阐释。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