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乘六龙,得圣人之时,天下孰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惟光武以礼下之。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材料二: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恣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
【小题2】下列对材料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文中意思为超过,与《鱼我所欲也》中“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加”意思不同。
B.鼎足,指重臣之位,是比喻义,与鼎外形大、体积重并作为宗庙祭祀时的礼器相关。
C.张目熟视,文中意为睁眼注视,“熟视”与成语“熟视无睹”中的“熟视”意思相同。
D.从容,文中指随意;也可形容人态度镇静,不慌不忙;古文中还可以指文辞委婉得体。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曾经与光武一起游学; 光武即位,严光归隐,光武帝想任用贤能,于是派人四处察访像他一样有才德的人。
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他派人送信给严光,并转达了他不能及时来访的歉意和希望晚上能见到严光的意愿,对此严光没作直接回应。
C.严光告诫身居三公之位的司徒侯霸,如果他心怀仁义辅佐天子,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如果他只会阿谀奉承顺从旨意,就会丢了性命。
D.光武帝曾多次聘请严光任职以辅助自己; 又在宫中引见他,谈论往事,长谈多日,并同床而卧,这些都体现光武帝对严光礼敬有加。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2)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小题5】范仲淹评价严光时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严光的风范。
22-23高二下·辽宁大连·期末
知识点:范晔(398-445)《后汉书》编撰范仲淹(989-1052)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敞宇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六世祖比干,武帝时为廷尉正,与张汤同时。汤持法深而比于务仁恕,数与汤争,虽不能尽得,然所济活者以千数。后徙居平陵。敞父宠,建武中为千乘都尉,以病免,遂隐居不仕。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敞论议高常引大体多所匡正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能为天官,意甚恶之,乃言于由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乌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时实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岂但空空无违而已哉!宜先正已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除苑围之禁,节省浮费,振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由不能用。以高第拜侍御史。时以窦宪为车骑将军,大发军击匈奴,而诏使者为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曰:今百姓愁苦,而遽起大第,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后拜为尚书。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王太傅。敞至国,辅康以道义,数引法度谏正之,康敬礼焉。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立春日,常召督邮还府,分遣儒术大吏案行属县,显孝悌有义行者。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鲷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元兴元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何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敞论议高/常引大体/多所匡正/
B.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敞论议高/常引大体/多所国正/
C.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敞/论议高/常引大体/多所匡正/
D.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敞/论议高/常引大体/多所国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指儒家经典;传,指阐释经文的著作,《左传》中的“传”与此同义。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外戚擅权之事。
C.元元,指平民、老百姓。类似意义的词语还有黎庶、布衣、白丁、庶人等。
D.《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和《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敞出身官宦,为官卓有政绩。他的六世祖何比干曾任廷尉正,父亲何宠曾任千乘都尉;他任汝南太守时,重视水利,开垦田地,功德被人赞颂。
B.何敞建言宋由,反对赏赐过制。他指出当时赏赐超过礼制的弊端,认为宋由地位尊贵,身负重任,应正己以做表率,退还所得赏赐。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
C.何敞敢于直言,体现正直品格。有人认为奇异的鸟兽草木是祥瑞之兆,但他认为是皇帝驾崩的不祥之兆;诏令为窦宪之弟修建府第,他上疏极谏。
D.何敞为政宽和,百姓受其教化。他痛恨苛刻之政,采取多种措施教化百姓,使百姓深受感化:与父母别居的人回去赡养其父母,很多人推财相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持法深而比干务仁恕,数与汤争,虽不能尽得,然所济活者以千数。
(2)敞至国,辅康以道义,数引法度谏正之,康敬礼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各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邪?乃召侍胡,诈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取材于《后汉书·班超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与从事郭恂使西域             俱:一起
B.况已                                                          著:显明
C.见火                                                                 然:燃起
D.帝超节                                                         壮:雄壮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             欲立大功,求富贵
B.以超假司马                                           之奈何
C.战蒲类海。                                                  还奏窦固
D.诈                                                           今在危亡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在家里常常做辛勤劳苦的活计,不因为劳苦屈辱而觉得羞耻
B.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兵力,一定会很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
C.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
从事您虽然没有一起行动,但我班超怎么会存心独占这份功劳呢
D.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班超清楚地告诉鄯善王事情的始末并安抚宽慰他,于是鄯善王接纳了汉朝太子作为人质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出身贫寒,但他不甘于这种贫寒,博览群书,从不屑于劳苦繁重的工作。
B.班超出使西域,敏锐地察觉到鄯善王态度的变化,推断出必有匈奴使者到来。
C.皇帝在得知班超在鄯善作出的功绩后,让他再次出使西域,继续完成其功业。
D.班超被提拔为军司马后,再度出使西域,窦固想多给他派些兵,他没有接受。
【小题5】《后汉书》中写到:“班超……亦一时之志士也。”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一时之志士”的班超有哪些令人称赏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遗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A.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
B.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是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
C.从语法角度分析,“重”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
D.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古人名,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史记》中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
B.《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C.宾客: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贵族、官僚并为其效命的门客,在本文中指窦氏的族人。
D.论: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有时也是作者的讽喻或感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文章、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采纳。
B.班固历经磨难,矢志修史。他因被人举报私修国史而遭牢狱之灾;被班超营救澄清冤情后,又被皇帝派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世。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有优秀的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死在狱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
(2)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