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9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

张孝祥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交代时令,描绘了晚秋的景色,其中叠词“翻翻”,形象地写出庭前树叶飘飞的姿态。
B.“凉砧敲月”中的“敲”字炼字精巧,用语新奇,生动地写出了人们月下赶制寒衣的情景。
C.“不堪频倚栏”一句直抒胸臆,通过词人无法忍受“清寒”、频倚栏杆表达复杂的心绪。
D.下片四句描绘了邻翁祭祀社神、设宴请客,词人陶然而醉的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小题2】这首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在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23高一下·安徽芜湖·期末
知识点:张孝祥(1132-1169)写景抒情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①,殆天数,非人力,洙泗②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③。看名王④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竞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⑤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⑥。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①当年事:指靖康二年中原沦陷的靖康之变。②洙泗:鲁国二水名,流经曲阜,孔子曾在此讲学。③区脱纵横:土堡很多。区脱,匈奴语称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④名王:此指敌方将帅。⑤干羽:干盾和雉羽,都是舞蹈乐具。⑥若为情:何以为情,犹今之“怎么好意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写江淮之间,关塞视野平阔,征尘暗淡,霜风凄紧,凸显战后的荒凉景象。
B.“洙泗上”后面几句写礼乐之邦已成腥臊之所,耕稼之地变为游牧之乡,对比鲜明,令人心惊。
C.下阕词人借“干羽方怀远”辛辣地讽刺残暴蹂躏南宋臣民的金国侵略者,作者希望边境烽烟宁静,敌人休兵。
D.全词格局阔大,声情激壮,笔饱墨酣,淋漓痛快,作者把犀利的词笔直指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抒发了反对议和的激昂情绪。
【小题2】这首词和词人的《念奴娇·过洞庭》相比,二者表达的主要情感有哪些不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小题1】下列对张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C.下阕 “尽吸”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
D.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小题2】文中“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句中,“襟袖”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     
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C.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题3】张词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