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馀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曾服毙其处也。

(选自《庄子》,有删改)

【注】①突鬓:鬓毛突出。②垂冠:帽子低倾,表示威武。③曼胡:粗实。④短后之衣:后身短便于起坐的衣服。⑤齐岱为锷:岱,泰山。锷,创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B.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C.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D.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王位或皇位继承人的称谓。
B.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学说常被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C.宰人,现比喻向买东西或接受服务的人索取高价,在文中指负责国君膳食的官员。
D.服毙,中国古代的一种死刑。文中指剑士被赵文王赐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说他的剑术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是为了引起赵文王的兴趣,以达到“说剑”尽讽谏之意的最终目的。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
D.庄子对“天子剑”的描述,如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等,表现了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道理说得引人入胜的特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四章)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十二章)
【小题5】赵文王听了庄子关于“天子剑”的描述,为何“芒然自失”?
22-23高二上·甘肃临夏·期末
知识点:庄子(约前369-前286)论说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庄子)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狞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敵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节选自《庄子·天下》)

材料二: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

(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

【注】①谬悠:虚空悠远。引申为荒诞无稽。②端崖:边际。③卮言:指不着边际的议论。曼衍:流行不定的意思。④敖倪:即“傲睨”,傲视。⑤连狞:宛转的样子。⑥参差:谓其辞旨神奇多变。⑦敵诡:奇异。⑧稠适:亦作“调适”,条达之意。⑨是溪:指愚溪,原名冉溪。柳宗元因参加政治革新被贬永州,定居于此,并更其名为“愚溪”。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无以A利世B而适C类于予D然E则F虽辱G而愚之H可也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荒唐,广大而不着边际,与现代汉语成语“荒唐不经”中的“荒唐”意思不同。
B.造物者,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道家中指无穷无尽的大道。苏轼《前赤壁赋》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曾提到。
C.颜子,指孔子得意弟子颜回。《论语》中孔子评价他“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可见孔子对其学习态度的批评。
D.牢笼,包罗、囊括,今义为关住鸟兽的东西,属古今异义词。
【小题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当时的社会沉沦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言论与之交流,只能以不着边际的言辞,放纵而不拘执,不持一端之见,不责问世俗的是非对错,从而与之和谐相处。
B.庄子对“道”的阐释博大而通彻,深广而畅达,然而他对于事物变化的反应和解释,没有止境,不离于道,在茫然暗昧之中,永远也无法穷尽其中的奥妙。
C.柳宗元认为自己生逢明时,遇有道明君,却违背了道理,做错了事情,是世间至愚之人。言辞中饱含其懊悔自责之情。
D.柳宗元托物兴辞,寓意深远,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作者将无人游赏,无人涉足的愚溪与自己类比,暗喻贤能之士被新人猜忌、排挤,表现其愤懑与无奈之情。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2)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
【小题5】清代蔡铸评价《愚溪诗序》“通篇俱就一‘愚’字生情”,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与材料二中“愚辞”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为人所知
B.穷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发:头发
C.然后图南,且南冥也                         适:到
D.故夫知一官                                      效:胜任
【小题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小知不及大知
B.此小大之辩也
C.不过数仞而下
D.而征一国
【小题3】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
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彼且奚适也?
D.彼且恶乎待哉?
【小题4】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材料一《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曰:无恒产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庠序之教,申之以孝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庖丁解牛》节选: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更刀,割也;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材料三《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君之薄也。若舍郑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材料四《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节选: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则牛羊何        择:区别             申之以孝之义          悌:善事父母
B.刀而藏之            善:揩拭             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C.沛公则车骑        置:置办             闻大王有意督过       督过:责备,责罚
D.吾点也               与:赞成             子路率尔对曰             率尔:真诚直率的样子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A.良庖更刀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B.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吾老,以及人之老
C.烛之武退秦师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D.庠序之教                                                  邻之,君之薄也
【小题3】下列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蚓无爪牙之利D.臣之所好者道也
【小题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大型国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又称《道德经》。
C.《左传》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论述外交辞令,叙事条理清楚。
D.《史记》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郭沫若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题5】下列对材料一、二、三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惟救死而恐不        赡:足
B.则反其本矣               盍:何,为什么
C.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的
D.越国以                  鄙:把……当作边邑
【小题6】下列每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恒产有恒心者                 刀刃者无厚
B.必使仰足事父母                              若舍郑为东道主
C.始臣解牛之时                    何厌
D.视                                     且君尝晋君赐矣
【小题7】下列对前三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从“王欲行之”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为全段的一个层次,正面阐述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B.材料二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总结的结果。
C.材料三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富有谋略。他一方面向秦许诺,愿为秦国提供紧缺物资的好处,一方面利用秦晋矛盾实施离间之计。
D.这四则材料分别出自于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论事说理、叙事写人都很讲究技巧,值得玩味体会。
【小题8】下列对文段四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B.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C.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D.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小题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2)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
(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