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2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象——意境——意图(主旨),这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而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的作用。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例如一提到木叶我们就会想到秋意,想到萧瑟苍凉的气氛。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落叶纷飞,秋意正浓,从诗句中我们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面秋风飒飒,落叶飘荡,一派萧瑟的景象,这正是语言的符号意义使然。而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读者的思维一下子便从木叶的清秋气息跳跃到离人的愁情别绪,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觉到感知,我们体会到了(     ),人生不易,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诗歌欣赏,起始点是意象,着眼点是意境,落脚点是意图。灵魂则在于联想,因此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决于这种联想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语言形象是,它的暗示性是,因此诗歌只有形神兼备,才会境界全出,才会产生美的效果。反过来说,我们只有抓住了诗歌的形和神,才能更深入地领略诗歌美的精神要义,从而触摸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歌艺术的神圣殿堂。

【小题1】请问画横线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2】请问括号处所缺的成语应为“世事无常”还是“岁月不居”?请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3】请你结合文段关于联想在诗歌鉴赏中作用的论述,分析《红烛》中意象的“形”与“神”。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

22-23高一下·广东佛山·期末
知识点:标点符号把握意象领会意境熟语(含成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们真知道当前农村是什么,想知道过去农村有什么,他们必也愿意从这本书上同时还知道点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我所写到的世界,即或在他们全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然而他们的宽容,他们向一本书去求取安慰与知识的热忱,却一定使他们能够把这本书很从容读下去的。我并不即此而止,还预备给他们一种对照的机会,将在另外一个作品里,来提到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朴质、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摘编自沈从文《边城》题记)

【小题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小题2】文学作品的措辞或委婉或坚决,往往表示不同的态度,传达不同的意图。请据此分析文中的“一定”与“也许”。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活下去”“怎样活下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的地球是那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B.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甚至有学者断言这“不可能”。
D.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老宅倚山而居,门对南山,山上层层叠叠的梯田,好像一幅水墨画勾勒的粗线条。老宅的光阴闲适而缓慢,连翠竹似乎都沉湎于时光,似未生长。岁月不居,随村庄的小河悄悄流逝,不经意间,流走多少令人留恋的过往。         ,翠竹并没有停止生长,在看不见的地方,一直默默积蓄向上的力量,一年一年拔高的竹节,诉说光阴的故事。不知何时,喜欢上听雨,秋风细雨是丝丝凉意,雨声即心声。听到的是雨声,体味的是心境,感悟的是人生。

诗词里的秋雨是多情的,有了灵魂,多了愁意,浇淋一段愁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雨沉郁悲凉,乱世的         ,孤寂清冷。

干旱的黄土地,等待一场雨的浇灌,想那黄土下小麦的种子,在欢快地吮吸雨露,不觉秋雨寒凉。院中晚开的芍药,一朵花鲜亮,在风雨中         多情的裙摆。大黄在墙角下蜷缩,耷拉着耳朵,时而悠闲看雨,时而闭目小憩。秋雨中的村庄比平常多了几分静,如同月光徜徉的静夜。故乡村庄里的雨多情而舒缓,清新滋润,连雨滴落下的声音,都格外脆响。

十月,我与老宅的一场秋雨邂逅,多生几分难得的闲适与惬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先生的秋意昂扬,富有诗情,是人生豪迈之秋。

(选自中国作家网《翠竹秋雨》,有删改)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小题2】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两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D.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小题3】文中加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