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争,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劫暴,群臣不堪。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疲,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与越战争于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戳其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三A战B不C胜D城E门F不G守H越I遂J围K王L宫M杀N夫O差P而Q戳R其S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即一千辆兵车,“乘”古代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古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B.“王置齐而伐越”的“置”意思是放弃,与《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的“置”含义不同。
C.“吴王大说”的“说”通“悦”,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说,与郑人盟”的“说”用法相同。
D.顿首,即扣头。是一种交际礼仪,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闻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在齐国作乱的田常因忌惮四人转而准备攻打鲁国,孔子得知后训为鲁国是他们的祖国,弟子们此时应挺身而出,救鲁国于危亡。
B.子贡出使吴国,对吴王指出吴国如同加在干钧重物体上的铢两,能改变当前的形势,如果保存鲁国,实际上能阻扼齐国的扩张。
C.子贡来到越国,越王表现得受宠若惊,对子贡的到来非常重视,亲自去迎接,并且最终接受了子贡的建议,答应按照计策行动。
D.子贡先对越王分析了吴王的态度,使越王认识到越国危险了,又指出做事的三大祸患,使越王更加紧张,从而为自己的劝说做好了准备。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疲,此灭吴必矣。
【小题5】面对吴王先伐越后攻齐的说辞,于贡是如何进一步劝说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2-23高一下·河南信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秦武王卒,无子,诸弟争立。魏冉最贤,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王七年,魏冉为秦相。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年,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听也。’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原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仇也。今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痈也,必死,安能弊晋、楚?……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代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陶邑与秦不接,西构于魏,东连于齐。穰侯欲以通大梁,与秦为一体也。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雎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昭王于是用范雎。范雎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季君: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②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③三晋:指赵、韩、魏三国。④奸说:请求进说;奸,通“干”,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B.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C.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D.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小题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的音。“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慷慨。
B.俗乐是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燕乐”;雅乐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典礼乐舞,它来自专门乐师的独立创作。
C.清明,端午和重阳都是我国传统节日,各自有着不同的风俗:清明这一天要扫墓,踏青,插柳戴花等;端午这一天要驱“五毒”,吃粽子等;而重阳这一天,则要登高望远,喝菊花酒,插茱萸。
D.古代祭祀要用牺牲。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和猪。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区别,只有天子、诸侯祭祀时可以用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侯勇毅果敢,杀伐决断。秦武王死后拥立昭王即位,平定大臣叛乱,驱逐武王后出国,消灭了参与谋反的宗室子弟,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B.魏冉攻城略地,战绩卓著。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了河内、蔡阳等地;攻打齐国,夺取了刚、寿两城。
C.魏冉四任秦相,位高权重。魏冉深受宣太后宠信,几次免相没多久即恢复相位,位高权重可见一斑。
D.穰侯富于王室,权高遭妒。魏人范雎谏言免除穰侯相位,穰侯只能出关回到自己的封地,死后封地也被秦国收回改设为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
(2)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痈也,必死,安能弊晋、楚?
【小题5】魏冉被封为穰侯,四次为相,攻城略地,战绩卓著。这样一位权势赫赫的人物何以 “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呢?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②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①高、国、绝、晏: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②不与:不在其中。
【小题1】下列对句子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B.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C.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D.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坚以新,士以饱   选:挑选,这里是“经过挑选”,“精锐”的意思。
B.闻君三而三不成者   封:封赏,这里是“受封赏”的意思。
C.君上骄主心,下群臣 恣:放纵,这里是“使……放纵”的意思。
D.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   过:过错,这里是“犯过错”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表现出他为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C.子贡的说辞,指出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有韬略和擅长游说的才能。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作乱的阴谋才容易实现,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小题5】请概括子贡劝说田常不攻打鲁国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李)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陵,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二)

(李)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选自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三)

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栘中监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武以取。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尊位,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厚衣并束之日暴,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守节不移,虽有斧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之谓也。匈奴言武死,其后汉闻武在,使使者求武,匈奴欲慕义归武,汉尊武为典属国,显异于他臣也。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节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B.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C.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D.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闻其家声”的“素”与“素与副张胜相知”的“素”含义相同。
B.“以亡救而败”的“亡”与“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的“亡”含义不同。
C.“故匈奴亦欲降武”的“降”与“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却”都是使动用法。
D.“欲降武以取当”的“当”与“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的“当”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旃厚衣并束之日暴”与“与旃毛并咽之”的两个“旃”均同“毡”,意为毛织的毡毯。
B.“子为父死无所恨”的“恨”与“此三者,吾遗恨也”的“恨”词性和含义均不同。
C.“竟不降下”和“竟死于秦而归葬”的“竟”词性和含义都相同。
D.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绐”的含义为欺骗,即匈奴欺骗汉朝说苏武已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受命统率五千步兵深入居延海以北,目的是分散匈奴兵力,以减轻贰师将军李广利所率部队的压力。
B.李陵军在进军途中遭遇匈奴单于所率的八万兵马围攻,双方激战,匈奴军伤亡上万人,李陵军苦战力竭。
C.李陵投降匈奴后,受到单于的赏赐和重用,但由于大阏氏的反对,单于又疏远了李陵,将其流放至北方。
D.苏武在匈奴十多年,坚守节操不肯投降,汉匈两方对他的忠义之举都有所推重,刘向也引《诗经》之语表示赞扬。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
(2)虽有斧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
【小题6】请根据文本并结合所学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汉朝杀掉李陵家人的原因,《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汉书·李广苏建传》有不同的记载,请结合文本简要梳理。
(2)关于苏武在匈奴遭受的非人待遇,刘向在《新序》中的记载和班固的记载(即教材中的《苏武传》)有何不同?请简要梳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