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哀帝建平四年秋八月,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帝被疾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督可且勿许

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愚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匈奴本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明甚。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四河,乃筑长城以界之。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外国天性忿鸷,形容魁健,力怙气,难化以善,易肆以恶,其强难诎,其和难得。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今单于归义,还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夫疑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也。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一,臣勤为国不安也。唯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遇边萌之祸。

书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赐帛五十匹,黄金十斤。单于未发,会病,遣使愿朝明年,上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B.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C.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D.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疾”犹被病,身患疾病的意思,在文中是指汉哀帝当时正卧病在床,无法临朝议事。
B.“交接赂遗”的“赂”指赠送礼物,与《六国论》中“赂秦而力亏”的“赂”不同。
C.“负力估气”的“负”指凭借,与《谏逐客书》“客何负于秦哉”的“负”不同。
D.“费十而爱一”的“爱”指吝惜,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的“爱”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单于请求朝见,大臣们一致反对,认为每次单于来朝,国家都有大变故,徒然耗费钱财,汉哀帝听后左右为难。
B.匈奴人残忍凶狠,桀骜不驯,虽然蒙恬修筑长城加以防范,卫青、霍去病率兵征战,但匈奴人始终没有真心臣服。
C.国家以前图谋西域,控制车师国,设置城郭都护、监护三十六个国,每年耗费以万计主要是为了制服匈奴。
D.黄门郎扬雄进言,如果接受匈奴朝见,花费只是征战讨伐的十分之一,既不会引起匈奴叛离,也可保住百年基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
②今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
【小题5】简述汉哀帝在对待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上体现了哪些智慧?
22-23高一下·江苏无锡·期末
知识点:司马光(1019-1086)《资治通鉴》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百官退朝,闻乱兵入城,布路窜匿。田令孜帅神策兵五百奉帝自金光门出,惟福、穆、泽、寿四王及妃嫔数人从行,百官皆莫知之。上奔驰昼夜不息,从官多不能及。车驾既去,军士及坊市民竞入府库盗金帛。晡时,黄巢前锋将柴存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帅文武数十人迎巢于霸上。巢乘金装肩舆,其徒皆被发,约以红缯,衣锦绣,执兵以从,甲骑如流,辎重塞途,千里络绎不绝。民夹道聚观,尚让历谕之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巢馆于田令孜第,其徒为盗久,不胜富,见贫者,往往施与之。居数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上趣骆谷,凤翔节度使郑畋谒上于道次,请车驾留凤翔。上曰:“朕不欲密迩巨寇,且幸兴元,征兵以图收复。卿东杆贼锋,西抚诸蕃,纠合邻道,勉建大勋。”畋曰:“道路梗涩,奏报难通,请得便宜从事。”许之。戊子,上至婿水,诏牛勖、杨师立、陈敬瑄,谕以京城不守,且幸兴元,若贼势犹盛,将幸成都,宜豫为备拟。庚寅,黄巢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类。辛卯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数百以代金石之乐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谓广明之号,去唐下体而著黄家日月,以为己符瑞。唐官三品已上悉停任,四品以下位如故。以妻曹氏为皇后。以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赵璋兼待中,崔璆、杨希古并同平章事,孟楷、盖洪为左右仆射、知左右军事,费传古为枢密使。以太常博士皮日休为翰林学士。璆,邠之子也,时罢浙东观察使,在长安,巢得而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福、穆、泽、寿四王:都是唐僖宗的兄弟。②“谓广明之号,去唐下体而著黄家日月”:(唐僖宗的)广明这个年号,是“唐”字去“肀”“口”而加“黄”字为“廣”,合“日”“月”而为“明”,亦即“广明”乃黄家日月,表明“黄”当代“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辛卯/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数百以代金石之乐/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B.辛卯/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数百以代金石之乐/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C.辛卯/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数百以代金石之乐/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D.辛卯/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数百/以代金石之乐/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晡时,指午后三时至五时,中国古时基于日月运行以及人类的生活习俗和生产规律划分时段。
B.庚寅,干支纪法,古人将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组合出60个“干支”,纪年、月、日、时序。
C.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此处指唐僖宗的年号——广明。
D.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说乱兵进入长安,田令孜护送皇上和几位王爷及妃嫔仓皇出逃,大臣们并不知情,长安城里乱作一团,士兵和百姓甚至偷盗了府库。
B.黄巢盛装进入长安,浩浩荡荡,场面宏大,宣传可让百姓安居,但后来仍旧出现了士兵大肆烧杀抢掠的恶行,连黄巢自己也无法制止。
C.凤翔节度使谒见唐僖宗,僖宗赞扬他在东面抵挡了贼寇锋芒,向西抚慰了各个少数民族,并联合邻近藩镇,建立了杀贼大功。
D.黄巢占领长安后,大肆杀戮唐朝宗室;登基称帝后,实行了唐官三品以上免官,四品以下留任的策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巢馆于田令孜第,其徒为盗久,不胜富,见贫者,往往施与之。
(2)朕不欲密迩巨寇,且幸兴元,征兵以图收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保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材料二

枣,棘之有;裘,狐之有也。食棘之枣,衣狐之皮,先王固用非其有,而已有之。汤、武一日而尽夏、商之民,尽有夏、商之地,尽有夏、商之财,以其民安而天下莫之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说,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无费乎殷毫与岐周,而天下称大仁、称大义,通乎用非其有。白公胜得荆国,不能以其府库分人。七日,石乞曰:“患至矣。不能分人则焚之,毋令人以之害我。”白公又不能。九日,叶公入,乃发太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攻之。十有九日而白公死。国非其有也而欲有之,可谓至贪矣;不能为人,又不能自为,可谓至愚矣。譬白公之啬,若枭之爱其子也。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君者因无任,而以职受任。工拙,下也;赏罚,法也;君奚事哉?若是则受赏者无德,而抵诛者无怨矣,人自反而已,此治之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似顺论·分职》)

【注释】①殷毫:商周的根据地。岐周:周武王的根据地。②枭(xiāo):俗称猫头鹰,相传猫头鹰疼爱孩子最后反而会被自己的孩子吃掉,故以之喻恶人,实为益鸟。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民A衣弊不B补C履D决不E组F君则不G寒矣H民则寒矣。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器,指才器,才干,和《〈老子〉四章》中的“有器之用”的“器”意思相同。
B.繁缨,古代天子、诸侯所用辂马的带饰,和《子路、曾皙、冉存、公西华侍坐》中“章甫”用法相同。
C.危,文中为危害之意,与苏轼的《赤壁赋》中“正襟危坐”的“危”意思不同。
D.匹夫,指普通人,与《论语·子罕》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匹夫”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名位是需要器来表现的。只有名位和器相当,然后上下才能井然有序。
B.孔子认为:繁缨,是一种小器物,需要珍惜它的价值;名位,是一件小事情,要先从它做起。
C.白公胜夺取到了楚国,不愿意把楚国府库里的财物分给别人。到了第七天,叶公攻打了进来,十九天之后,白公胜就死了。
D.在历史上,对卫灵公评价是不高的,但从他对待宛春的建议来看,也可以看出他有擅长识人,知人善任的一面。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2)工拙,下也;赏罚,法也。
【小题5】请结合材料二,谈谈“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中的“君道”包含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省符下诸州差人赴选,州府及诏使多以赤牒补官。至是尽省之,勒赴省选,集者七千余人,林甫随才铨叙,各得其所,时人称之。上谓房玄龄曰:“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命玄龄并省,留文武总六百四十三员。时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别君臣之意有不通。”又召百官谓之曰:“朕诸子皆幼,视无忌如子,非他人所能间也。”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上尝语及关中,山东人,意有同异。殿中侍御史义丰张行成跪奏曰:“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有东西之异;恐示人以隘。”上善其言,厚赐之。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预议。贞观二年,上谓黄门侍郎王跬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壬子,关内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己巳,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庚午,诏以去岁霖雨,今兹旱、蝗,赦天下。诏书略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又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会所在有雨,民大悦。夏,四月,己卯,诏以:“隋末乱离,因之饥馑,暴骸满野,伤人心目,宜令所在官司收瘗。”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B.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C.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D.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牒,是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唐初选官权力下放、由地方政府自行补选。
B.铨叙,指审查官员的资历。并根据其才能、功绩来确定官职的等第、升贬。
C.黄门侍郎,是供职于宫门内的官员,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和弹劾百官。
D.饥馑,灾荒;荒年。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废止唐初州府及皇帝特使直接下令增补官吏的做法,勒令候选者到尚书省候选,并让林甫和房玄龄一起负责选任良才的工作。
B.朝臣密奏长孙无忌权势荣宠过盛,唐太宗把奏表拿给长孙无忌看,以示君臣要开诚相见,并向文武百官表明了他的态度。
C.面对灾荒,唐太宗关爱百姓,拿出府库钱物赎回被贩卖的百姓子女,使骨肉得以团圆,又大赦天下,降诏表示愿亲受灾难以求太平。
D.君臣讨论《隋炀帝集》时,关于隋炀帝行事暴虐一事,魏征提出国君即使道德才智过人,也要虚心听取意见,这受到唐太宗的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
(2)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
【小题5】文中唐太宗说“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有哪些与此相关的治国理念?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