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2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跳马

路内

队伍的大队长原是体育教员,三十一岁,副队长原是读书郎,只有十八岁,前不久收留的一个小孩,十三岁。

昨天夜里,两个队长去见抗日救亡队的徐主任,商量关于孙庆荣公开投敌的事。徐主任说,孙庆荣素与大队长有仇隙,如今得了日本人的钱粮军火,必来寻衅,提议队伍撤出上海。两个队长连夜召集人马,大队长却崴了脚,只得回家休养,副队长带队往西走了。天亮时,福元带着小孩去看大队长,说,副队长留我下来做你警卫员。大队长说,你带小孩去芦苇荡避避风头吧。临别,大队长摸摸小孩的头,跳马练得如何?小孩说,报告司令,矮一点的木箱能跳过去。大队长说,你记得我说的话,练好体育,等你长大,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人的跳马水平很高,不要输给他们。小孩说,都打仗了,还参加什么运动会,开运动会也是跟日本人拼刺刀罢了。大队长说,体育和读书写字一样,让你学会做人,亡国奴才是没有资格上赛场的。

小孩说,司令天天想开运动会。福元说,大队长就是这样的,他是体育教员。

走了半日,来到平日练兵的林子。福元抱枪钻进窝棚,想眯一觉。小孩站在林间空地上,渐感无聊,看着大队长亲手测量制作让队员们练习跳马用的木箱。日本人来了几次后,队伍化整为零,练兵场便也荒废了。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队长教的做了几个预备动作,随后跑向木箱。这一次居然跳了过去,且稳稳地落在地上。小孩十分兴奋,这时听到有布谷鸟叫。小孩知道是暗号,喝道,是谁。只见芳蕙从一棵树后面绕了出来。福元也醒了。芳蕙带来一个情报:孙庆荣带了兵往镇上去了。

福元听了将长枪一背,说我得回去通知大队长,实在不行把他背出来也行。你俩去找副队长,我们的人都在芳蕙家王桥村的祠堂,告诉他赶紧带救兵过来。说罢就跑。

小孩和芳蕙出了树林向西走。路越来越窄,远远看见一座小石桥。就在这时,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小孩顿时紧张起来,不好,日本人的飞机来啦。芳蕙大骇,往树林里跑,小孩一把拽住她背后的萝筐,说,躲到桥底下啦。果然两架飞机从南边过来,飞得很低。小孩说,你要记得,不可往树林里躲。

等了好一会儿,见两架飞机掠过头顶,向北飞去,像两只大鸟。芳蕙觉得小孩在发抖,拍了拍他,等到飞机远了,听到小孩的牙齿发出咯咯哒哒的声音。芳蕙说你害怕了。小孩没说话,打了自己一个耳光,方才镇定下来。

小孩光着脚,跑到河边,蹲下喝了两口水,洗了洗脸。芳蕙也想喝水,小孩却说,你要记得,不喝生水。他站起身,看了看远处,飞机已不见踪影,这才说,孙庆荣投敌,我们的人马在镇上待不住了,要往西撤,什么时候回来只有天晓得,你在这里不要说认识我们,这是我要交代你的第三件事。小孩说完上桥,走出几步回头去看,芳蕙捂住了脸,站在桥上不动。

我想跟你们走但我阿爸不答应,他说你们迟早都会死光。芳蕙哭道。阿毛哥你不要去跟日本人拼刺刀。

司令说过,等到要拼刺刀的时候,哪有什么你情我愿的,是个活人就要上去。小孩说。

黄昏,终于来到王桥村祠堂。小孩跑进去,见到队伍里的王大贵,说,快去找副司令,我有要紧的情报。

小孩觉得很累,芳蕙不知道去了哪里。小孩坐在地上,背靠墙壁,双手抱腿,一会儿就打起了瞌睡。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进来,抬头看是芳蕙,她端着一碗米粥。

这碗粥怕是你的晚饭吧,我吃了,你吃啥?芳蕙说,我已经吃过了,你吃饱了去我家睡一觉。小孩说,军令如山,我得在这里等副司令。芳蕙忽然又跑了出去,片刻后回来,手里摇着一把蒲扇。芳蕙说,我帮你赶蚊子。小孩说,你对我的好,我决计不会忘的。芳蕙说,你好讲讲为啥飞机来了不能躲到树林里吗?小孩让芳蕙坐到身边来。

去年,日本人是从海上登陆的。我爷娘带着我和阿妹逃难。大路上全是人,拖儿带女,大包小包。日本兵从后面追了上来,一枪打死一个,有时一枪打死两个。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很多人往树林里躲,我爷娘带着阿妹也躲了进去,喊我快点跑过去。飞机往他们头上扔了一串炸弹,轰的一下,整个树林全飞上了天,起了大火。我又被震飞到了水沟里。

我懂了。芳蕙说。

小孩讲完这些,睡了过去。梦见大队长带着自己练跳马,福元与兄弟们围观,皆尽扛着长枪短炮,歪把子机枪三挺,刺刀明晃晃。小孩沿着跑道奔跑,那木箱却越来越远。小孩转头去看大队长,已经变成一个体育教员,穿运动背心,脖子上挂着铜哨,四面全是哨声,催促他往前跑。小孩醒了过来,睁眼看外面天色已黑,月光笼罩田野,芳蕙仍在身边扇着蒲扇,间或扑打着他的脸和腿。

小孩又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被一阵讲话声惊醒,眼睛却睁不开。那声音他一听就知道是福元,说,大队长已经牺牲了。怎么牺牲的?我要背他出来,他不肯……小孩心想,肯定是在做梦。努力睁开眼,见祠堂外面点着几束火把,副队长带了七八个人站在空地上,福元蹲着。小孩爬了起来,向祠堂外面跑去,被芳蕙的腿绊了一下,直刺刺扑倒在地,摔岔了气,喊不出声音来。芳蕙往他背上拍了好久,小孩放声大哭。

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

(选自《小说界》2021年第4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庆荣公开投敌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副队长的带队撤离以及大队长的牺牲,都与之有直接的关系。
B.对运动会的不同看法,折射出小孩拥有强烈的民族恩怨意识,而大队长则能看到更为深刻的民族尊严问题。
C.在桥下躲避日本人飞机时,小孩发抖、牙齿发出咯咯哒哒的声音,表现了小孩相对芳蕙而言的软弱与畏惧。
D.面对芳惠不要和日本人拼刺刀的请求,小孩以司令的话作答,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无情。
【小题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孩向芳蕙讲述了父母和妹妹遇难的经过,解释了不让她进树林躲飞机的原因,这一部分在小说中是倒叙。
B.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以小孩和芳惠的报信过程为暗线,福元营救大队长为明线,双线交汇于祠堂外的一幕。
C.小说叙述张弛有度,既有大队长命悬一线、小孩冒险报信的紧张感,又有小孩与芳蕙真挚友情的柔和舒缓。
D.小说不直接描写战争场景,语言清新淡远,故事给人以对未来的信心感,这与孙犁《荷花淀》有相通之处。
【小题3】小说为什么反复强调大队长“体育教员”的身份?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评论家何平说:“逃亡途中小孩腾身一跃的起跳和完成,放在小说设定的历史时间内,寓现实的沉痛和想象的飞动。”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2-23高二下·江苏常州·期末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要求并不高

李世斌

董理站在沈院长的办公室门外,扯了扯衣襟,弯曲两根手指“笃笃”敲了几下门。室内传出“请进”,董理便轻轻推开虚掩的门,径直走到沈院长的办公桌前。

沈院长抬头见是董理,略显意外地问道:“是董理啊,有什么事吗?”

董理用立正的姿势(虽然他的左腿有点儿跛)说:“我是想跟您说一下,我要辞职回乡下了。”

“要走,为什么?”沈院长瞪大了双眼问道。风华正茂的沈院长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白手起家创办了这所工程建筑设计院,如今已发展成拥有三十多名专业职员的团队。人事部一年多前招聘了看大门的保安董理。董理平时就睡在设计院大门旁的传达室小屋里,一日三餐自行解决,为此还特意买了个电饭煲。按常理,一个看大门的不想再干了,只要提前几天跟人事部说一声即可,无须向堂堂的一院之长报告。董理之所以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跟沈院长打声招呼,是因为不久前沈院长亲自拍过他的肩膀,让他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更何况,那天沈院长在拍了他的肩膀之后,还专门嘱咐了他一句,今后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找他说。

沈院长盯着董理看了好一会儿,关切地问道:“是不是嫌工资低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说说,我会尽量考虑的。”

“不是,不是,是我老娘和老婆身体都不大好,我父亲走得早,唯一的女儿马上又要上大学了,所以我必须回去。再说,村里也催了我好几次,让我回去参选村支书。”

“哦,是这样啊。”沈院长用惋惜的口吻说,“像你一个看大门的……哦不,负责任的保安一时还真难找哩。要不你再熬几天,等有了合适的接替人再走,可以吗?”

“行。”董理又用立正的姿势干脆地回答道。

董理转过身,微跛着腿向门外走去。沈院长望着董理的背影,轻轻叹息了一声。对于一个看大门的离去,居然能让院长感到惋惜是有原因的。就在几个月前,设计院大门外传来一名妇女的尖叫:“有人抢劫了,快抓贼啊……”恰好站在门口的董理侧脸一看,一个光头青年手里抓着一只女式挎包没命地逃窜。董理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一步跃到人行道中央,抬起那条微跛的腿,轻巧一勾,光头瞬间扑跌在地。光头也非吃素的,极其敏捷地一跃而起,而董理已一个箭步上前,钳住了光头抓包的那只手的手腕。光头凶相毕露,另一只手从腰间拔出尖刀刺向董理。董理将头一闪,用手背朝光头握刀的手腕一弹,随着光头“呀”的一声叫,尖刀“咣”地飞落到了地面上。接下来,可以用三下五除二来形容,光头毫无悬念地束手就擒。这一切,就发生在设计院大门口。

警察亲自登门给董理送上了奖励金,称赞董理抓住一个在公安局挂了号的抢劫犯。全市新闻媒体也蜂拥而至了。特别是电视台采访董理的时候,特意让他站在挂着“暖州市工程建筑设计院”标牌的大门前。当晚播放专题新闻时,这块标牌在镜头里足足显现了两分钟。沈院长看到这条新闻时,乐得脸上笑开了花,心想,这个看大门的还真有两下子,到底是在部队里当过几年特种兵的。

“等一下。”沈院长朝已经跨出门外的董理喊了一声。

董理转过身问:“院长,还有啥事吗?”

“别急着走,进来,我有事问你。”沈院长起身把董理让到沙发上坐下,又亲手给他泡了一杯茶,嘿嘿笑着说,“你是有功的呀,就说那天的电视采访,无形中也算是替设计院打了个免费广告呢。”

“不说这些,见义勇为是应该的。”董理也嘿嘿笑了几声说。

“我一直想问问你,你的腿是在部队当特种兵时受的伤吗?”沈院长一脸正经地问道。

董理撇一撇嘴说:“没那么崇高。是退伍后跟人去开矿,矿塌了,腿瘸了,命捡回来了。”

“哦,不幸中的万幸。你是在部队入党的老党员了,院里呢,想配一名党支部书记,我想,你能不能留下来……”沈院长试探着问道。

“可是,家里确实需要我回去呀。”董理为难道。

“那么,接下来这几天你还有什么要求吗?”沈院长诚恳地问道。

“要说要求嘛,”董理饮了一口茶,抹了一下嘴说,“能不能让我也吃几天员工食堂的饭菜……”

沈院长想不到董理会提出这么个要求,随即哈哈笑道:“好,好,这个要求并不高,今后几天,就跟正式员工同桌吃饭。”沈院长说完收起了笑容,自言自语道,“这个要求虽然不高,可我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沈院长,能跟您和员工一起在食堂吃饭,我这个看大门的也算是设计院的人了。以后您若有空儿到乡下走走,我请您同桌喝几杯。”董理说着,站起了身。

(摘编自《啄木鸟》2021年第6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理“用立正的姿势(虽然他的左腿有点儿跛)说”“又用立正的姿势干脆地回答道”,表现其态度郑重,同时暗示其退伍军人的身份。
B.小说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董理冒着生命危险制服持刀抢劫凶犯的事件,交代了沈院长看重董理的原因,使得情节曲折有波澜。
C.沈院长询问董理辞职的原因,还想让董理担任院里党支部书记,满足董理提出的吃几天员工食堂的要求,表现了他对董理的看重。
D.文章大部分篇幅是人物的对话,通过人物对话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题2】董理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小题3】根据小说内容,说说你对题目“这个要求并不高”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天(节选)

鲁迅

“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了?”

红鼻子老拱手里擎了一碗黄酒,说着,向间壁努一努嘴。蓝皮阿五便放下酒碗,在他脊梁上用死劲的打了一掌,含含糊糊嚷道:

“你……你你又在想心思……。”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

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阿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拨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第一个问题是棺木。单四嫂子还有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都交给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个保,半现半赊的买一具棺木。蓝皮阿五也伸出手来,很愿意自告奋勇;王九妈却不许他,只准他明天抬棺材的差使,阿五骂了一声“老畜生”,怏怏的努了嘴站着。掌柜便自去了;晚上回来,说棺木须得现做,后半夜才成功。

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

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单四嫂子很觉得头眩,歇息了一会,倒居然有点平稳了。但他接连着便觉得很异样:遇到了平生没有遇到过的事,不像会有的事,然而的确出现了。他越想越奇,又感到一件异样的事——这屋子忽然太静了。

他站起身,点上灯火,屋子越显得静。他昏昏的走去关上门,回来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他定一定神,四面一看,更觉得坐立不得,屋子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西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他,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他,叫他喘气不得。

他现在知道他的宝儿确乎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他一面哭,一面想: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的事,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我早经说过:他是粗笨女人。他能想出什么呢?他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零零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注】①老拱:泛指普通百姓。②中焦塞着:中医用语。指消化不良一类的病症。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一个是吃喝玩乐的咸亨酒店,一个是灯光昏暗的破落之家,点明了半夜没睡的两家情形,形成对比,为后文叙事作铺垫。
B.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小说借此表达了因迷信导致人生悲剧的主题。
C.小说生动刻画了“何小仙”“店伙”“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等形象,塑造了一组冷漠、无情、麻木的群像,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环境。
D.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半夜不熄的灯光不仅是她生活艰辛的表现,也是她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一线希望。
【小题2】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四嫂子询问病情热切焦虑,何小仙却慢条斯理、半吞半吐,对话简短,但个性鲜明,有力地表现了两者不同的身份、性格和心态。
B.作者善于用传神的细节描摹人物,文中的单四嫂子“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与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C.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单四嫂子的心理也有不同,令读者一步步感受到她在无奈中接受了残酷的事实,最后又生出对生活的无限希望。
D.本文采用了全知视角,视野开阔,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单四嫂子丧子的故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全方位表现了一个病态社会的冰冷和无情。
【小题3】同是鲁迅笔下的旧中国下层妇女,单四嫂子和祥林嫂这两个形象有何相同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4】这篇写作于1919年前后的收集在《呐喊》中的小说,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小题。

雪花的心跳

杨琳芳

雪花是一种精灵、一种凄美。喜欢雪花飞扬的姿态,喜欢雪花清纯的模样,总之,方医生认为一年四季,雪是世间最美丽的景致。

②当方医生在晨幕四罩中打开房门,想融进雪儿飞舞的欢乐之中去感受雪花的心跳时,不远处雪光映照下有一个黑影一闪不见了。方医生的神经一紧,低头发现自家的门口台阶上放着一个长长的软软的包裹,方医生马上意识到这里边包的是一个孩子,他急忙把包裹抱到房屋温暖的火炉旁,掀开褥子一角,一个大约三个月大的可爱女婴还在甜甜地睡着。医生本能的责任,促使他快速对小女孩做了一个身体检查,五官端正,心肺跳动正常。此时,小女孩睁开紫葡萄一样的双眼,开一脸玫瑰般的笑靥()。

③可当方医生扯下套在小女孩脚上的毛袜时,突然发现女孩的脚有残疾,他无奈地苦笑着想,谁让自己被人称作针灸大师呢?方医生喜欢雪,从此就给小女孩起名叫雪儿,把拣到雪儿这一天的日子定为她的生日。

④三年过去,雪儿在方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脚已基本正常。活泼可爱的雪儿在房间里奔来跑去,不时给方医生一家和病人带来阵阵的笑声。但让方医生感到困惑的是,三年来,他总是感到有个黑影幽灵一般在他周围徘徊,这个黑影到底是谁呢?他究竟要做什么?

⑤又是一个雪天,方医生一家正给雪儿过生日,一对中年夫妇提着一大兜礼品来到方医生家。中年男人说:“方医生,去年冬天我来城里办事,突然犯了胃病,是你一针扎下去,治好了我的病,还没要我一分钱,你瞧,一直到今天,我才来向您表示感谢。”方医生搜寻了所有的记忆,最后还是记不起来,只好很含糊地应答:“那没什么,那没什么。”中年男人说:“是啊!您看好了那么多的病人,记不住他们的情况了,可病人一辈子不会忘记您啊!”末了,和中年男人一块来的女人抱起雪儿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眼里着泪水说:“你们的女儿可真漂亮呀!”雪儿用手擦拭着她的泪说:“阿姨,你哭了?”女人放下雪儿,把脸扭了过去。

⑥中年夫妇走后,心生窦疑的方医生急忙打开礼包,只见里面有三套不同季节的女孩服装和一些零食,下面还压着一封信。他急忙展信细看,只见信中这样写道:

⑦尊敬的方医生,我是三王庄的一个养蜂人,几年来,在你眼前晃动的那个黑影就是我。三年前女儿出生,我和妻子就发现了她的脚有残疾,要治好女儿的病需要花很多的钱。知道你是方圆百里的针灸名医,治好了不少有脚疾的人,于是我们心一横,就做出了这样不道德的事,想再要个健康的男孩传宗接代。之后,我们如愿以偿,可儿子不久前又因病夭折了,我们的生活灰暗到了极点。我无数次跑到您家门口远远望着聪明、乖巧、跑来跑去的雪儿,还无数次整晚守候在你家的窗前,聆听雪儿的笑声。有几次,我甚至萌生了趁你们不注意偷走她的念头,但每当听到你们全家人的欢声笑语,看到雪儿幸福健康地成长,良心就会受到责。我很惭愧,后悔自己无情地丢弃了义务和责任,从此永远失去了女儿……方医生,我已和妻子订好了南下的火车票,准备到南方放蜂发展去,等到雪儿上大学的时候,为她准备一笔丰厚的学费,也好弥补我们一生的过失,弥补对您和雪儿的亏欠,这是我们夫妻唯一的心愿了!

王心悔

⑧未看完信,方医生早已泪眼眶。雪儿像为亲生母亲擦试泪水一样为方医生擦去眼角淌下泪,稚气地问:“爸爸,你为什么也哭啊?纸上写的什么,给我念念好吗?”

⑨方医生抱起雪儿缓缓站起来,凝望着窗外翩翩起舞的雪花,像往日感受雪花的心跳一样,感受着雪儿的心跳,他亲了亲雪儿红苹果般的脸说:“等到你考上大学的时候,一定会念给你听的。

(选自某刊物,有删改)

【小题1】给文中画线的字注音。
(              )       (              )       (              )
【小题2】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       谴责(              )       惭愧(              )
【小题3】写出下列句子的缩句。
我甚至萌生了趁你们不注意偷走她的念头。
【小题4】请从方医生的角度,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困惑黑影——                ——感受心跳
【小题5】仔细品味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女人”此刻的心理活动。
【小题6】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①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小题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方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两处写雪儿擦拭大人的泪水,前者表现雪儿的乖巧,后者表现方医生的担忧。
B.那封信的作用主要有:解释雪儿被抛弃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升华小说主旨。
C.小说题目形象深刻,雪花高洁,故事曲折,揭示出激荡人心的复杂的人性人情之美。
D.方医生不仅医治了雪儿的身体残疾,更医治了雪儿父母的思想残疾。
【小题9】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文B.小小说C.议论文D.散文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