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经】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传】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翚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 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石厚问定君于石碏。碏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是之谓乎!”

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B.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C.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D.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与宋公为会”与“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两句中“会”字含义相同。
B.“犹治丝而棼之也”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治”字含义不同。
C.“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D.“其是之谓乎!”与“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吁做了国君之后,准备向郑国报旧怨,以此来讨好诸侯,安定民心。他便联合宋国,出兵出物,并让宋国牵头,带领陈、蔡、卫联合攻郑。
B.各诸侯第二次围攻郑国的时候。宋殇公派人向隐公请求一起参与,被鲁隐公推辞了。翚父不经隐公同意便擅自派兵,所以被称为“翚帅师”。
C.州吁篡位之后不能安定百姓。石厚向他父亲石碏询问良策,石碏让他朝见陈桓公,让陈桓公代为请求周天子,以便让州吁可以名正言顺。
D.陈国将前来请托帮忙的州吁和石厚抓住并扭送到卫国,卫国先是让右宰丑杀了州吁,后来石碏又让管家孺羊肩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翚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
(2)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小题5】材料中的“经”和“传”指的是哪两部史书?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22-23高二下·重庆南岸·期末
知识点:《左传》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养民如子,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困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医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道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建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材料三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做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A之B爱C民D甚E矣F岂G其H使I一J人K建L于M民N上O以P从Q其R淫S而T弃U天V地W之X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和“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字的含义相同。
B.“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和“《国风》好色而不淫”(《屈原列传》)中的“淫”字的含义相同。
C.“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和“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中的“盖”字的含义不同。
D.“承天景命”和“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中的“景”字的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相互责备,一国就会责备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家族。
B.在儒家看来,不能教育好家人的那些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统治者治理好自己的家以后,就树立了一个榜样,产生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都会来仿效。
C.魏征分别从正面“在殷忧”和反面“既得志”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归结到守业的君主易失去人心,从而告诫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视群臣,与人民结怨。
D.能够像师旷、魏征那样,在君权神圣、各国君主专注于扩充自己实力的历史时代,敢于当着国君的面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观点,难能可贵,值得载入史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
(2)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小题5】三段文本在治国理政方面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魑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郑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选自《左传》)

材料二: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证人也。颜曰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

(选自《孔子家语》)

材料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底止( zhǐ):终。②郑鄏(jiá ):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此指洛阳。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历险A致远B马力C尽矣D然而犹E乃求马F不已G臣以此H知之。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逢不若”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两句中的“若”意思不同。
B.“天祚明德有所底止”与“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两句中的“祚”意思不同。
C.奚,什么,与《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中的“奚”意思相同。
D.穷,用尽,与成语“穷途末路”“穷困潦倒”“君子固穷”中的“穷”意思都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在周朝都城洛阳城郊陈兵,通过检阅军队来显示军威,并带有企图地向王孙满询问惖的轻重。
B.王孙满认为,楚王不可以问鼎的轻重,是因为周王朝受到天命保佑,其统治年限还未到终止之时。
C.颜回告诉鲁定公,东野毕虽善于驾车,但他的马一定会散失,鲁定公听后将信将疑,并追问其原因。
D.太宗告诫大臣们,要将仁义之道长存于心,并持续不断地施行仁政,若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2)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
【小题5】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它们是如何分别阐述这一思想的?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君,敢烦执事。越国以鄙,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君之也。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节选自《左传·定公四年》)


【注】①复:同“覆”,颠覆。②越:流亡。③逮:及至 ,趁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            构怨诸侯
B.臣壮也,犹不如人        所知也
C.敢烦执事                      其无礼于晋
D.且君尝晋君赐矣            若舍郑以东道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共其乏困                          ②邻之,君之
③因人之力而                 ④阙秦以
⑤越国以鄙                       缒而出
⑦既东                           ⑧既封郑
A.①②/③⑤/④⑦/⑥B.①④/②⑦/③⑤/⑥
C.①⑤/②③/④⑦/⑥D.①⑤/②③/④⑦/⑥
【小题3】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夫晋,何厌之有
D.敢以烦执事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B.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C.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D.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小题5】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员,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秦穆公。
B.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大。由此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暇,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