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者然向然,奏刀骋然,莫不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其固然,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不   中:符合
B.技至此乎   盖:同“盍”,何
C.其固然   因:趁着
D.刀而藏之   善:揩拭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臣解牛之时       异乎三子者
B.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百姓皆王为爱也
C.刀刃若新发于硎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D.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寄蜉蝣天地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时的行为举止以及发出的声响合乎音律,富有节奏,故而引得文惠君对其技艺大加赞赏。
B.将庖丁与良庖、族庖更换刀具的频率进行对比,充分证明了庖丁“依乎天理”这一做法的正确性。
C.庖丁技艺虽已炉火纯青,但仍保持戒惧之心,这也是其刀解牛数千头仍完好如初的一个重要原因。
D.庄子借此文阐明了如下道理:人若想养生,必须对自己的身体结构充分了解,且使行为合乎“道”。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023高二下·湖南·学业考试
知识点:《庄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爱,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①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②之县解。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注】①适,偶然。②帝,天,万物的主宰。
【小题1】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佚       吊:吊丧
B.必有不言而言       蕲:祈求,希望
C.古者谓之天之刑       遁:逃避,违反
D.安时而处顺,哀不能入也       乐:音乐
【小题2】比较下列句式特点,找出与“然则吊焉若此”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而莫之夭阏者
D.何以伐为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人体秉承于自然,方才有生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
B.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除了困缚,犹如解脱了倒悬之苦。
C.庄子本人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与《逍遥游》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迥异。
D.老聃和秦佚都把生死看得很轻,在秦佚的眼里老聃的弟子也应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但如此伤心地长久哭泣,显然哀痛过甚,有失老聃的遗风。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2)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往粟于监河侯 贷:借B.庄周忿然作色曰 忿然:生气的样子
C.我且南吴越之王 游:游玩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 肆:店铺、市场
【小题2】下列对上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很大方,答允收得税金后借给他三百金。
B.粮对于庄子、水对于鲋鱼,都是赖以养生的急需品,虽少即可养生,监河侯对于庄子,远赐等于见死不救。
C.这篇寓言构思精巧,寓言中引寓言,故事中套故事,于俗事中见深理。
D.在人物刻画上,监河侯的虚伪,庄子的迂腐无不跃然纸上。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2)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3)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洗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庄周家贫,故往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

材料三:

庄子钓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诋訾孔子之        徒:门徒B.故往粟于监河侯     贷:借,借贷
C.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     肆:杂货铺D.庄子持竿不             顾:回头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使使厚币迎       人皆有不仁人B.衣文绣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C.有中道呼者       不仁,如礼何D.有鲋鱼   就有道而正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小题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神龟为喻,表明了自己保全性命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三段材料出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都给我们展示了庄子清高,不为名利所累的高尚品格。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小题6】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