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节选自《论语·阳货》)

材料二: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不以急乎?”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出疆必载质,何也?”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佛肸(xī):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中牟城的地方官。②磷(lìn):薄,损伤。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A有B是C言D也E不F曰G坚H乎I磨J而K不L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涅,指染黑,与成语“涅而不渝”的“涅”字意思相同。
B.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传”字意思不相同。
C.吊,指安慰,与《屈原列传》中“及见贾生吊之”的“吊”字意思不相同。
D.牺牲,古代供祭祀用的牲畜,与《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的“牺牲”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之所以反对孔子应佛肸之召,是因为他认为孔子此次准备应召出仕属于“不由其道”。
B.孟子认为古代君子愿意做官,但又厌恶不能通过正道获得,他们失掉官位就像诸侯失去封国一样。
C.孟子认为,如果祭祀的祭品、器皿等不完备,就不敢祭祀、宴饮宾客,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
D.孟子认为士做官就像农夫种田,用农夫出疆不丢弃自己的工具作比,以此解释孔子“出疆必载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2)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小题5】孔子不顾子路的反对坚持欲往的原因是什么?
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孟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亦走也
B.斯天下之民/至焉
C.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之意,   又有无上的权力和高处不胜寒之感。是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B.“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
D.庠、序,古代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来“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与梁惠王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因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