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领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寐,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寐,子为赍粉夫。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①。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徵,其徵也不徵。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夫!

(选自《庄子·列御寇》,有删改)

【注】①刍:刍草。叔:同“菽”,大豆。②徵:同“征”,应验,可信。③之:代指外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B.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C.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D.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车百乘”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益”字含义不同。
B.闾,里巷,住处,也指户口编制单位,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文中是前者的意思。
C.“吾葬具岂不备邪”与“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
D.《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中许多寓言想象奇特、语言瑰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商得到赏赐的车辆回到宋国之后,就去嘲笑庄子,说庄子穷得靠织草鞋为生,饿得脖子干瘪,面黄肌瘦。
B.有人从宋王那得了十辆车子,就向庄子夸耀。庄子跟他讲了穷人得珠的故事,意在说明得车未必是件好事。
C.庄子拒绝弟子对他的厚葬,认为把天地当棺椁,把日月当双璧,把星星当珍珠,把万物当殉葬品,就是最好的葬礼。
D.神人可以顺应自然并得到验证,愚蠢的人往往被外物驱使,而自以为聪明的人还依靠他的偏见看待人事。
22-23高一下·黑龙江牡丹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庄子》诸子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庖丁解牛》)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君子       俟:等待
B.而不见             舆:车
C.年免于死亡            凶:凶残
D.而刀刃若新于硎        发:出
【小题2】下列句中的“之”与“千乘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B.牛何
C.臣所好者道也D.保民而王,莫能御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B.因其固然
C.每至于D.技经肯綮之未尝
【小题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A.良庖岁更刀,割也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C.视为止,行为迟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小题5】下列课内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译为: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译为: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C.“虽然,每至于族”译为:纵然,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D.“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译为: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有删改)

[乙]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呜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节选自《庄子·山木》,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小题2】下列[甲][乙]两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指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苏轼的《再游径山》“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常圆无晦朔”中的“晦朔”就是此意。
B.蓬蒿,飞蓬和蒿草;也指荒野偏僻之处,如李白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蓬蒿”就是此意。
C.竖子,童仆;也可指小子,是对人的亲昵的称呼,如《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即是此意。
D.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号轩辕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等。
【小题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用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等设喻,阐明了“小大之辩”的观点,表明这些人或物均可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B.“山木”和“雁”的命运,给人的启示是:人生于世,凶险太多,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怎么做才能免于危险。
C.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D.庄子认为,人类与万物有所不同,比如贤能的可能遭到谋算,不才、不贤的又会受到欺凌,所以说不可“得而必”。
【小题4】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不知晦                  (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B.之北,有冥海者       (毛发,文中指草木)
C.此亦飞之也                  (最高限度)
D.而御六气之                  (通“辨”,区别)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彼其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星火
B.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C.夫列子御风                           旬有五日后反
D.知其然也                              六月息者也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