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3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取材于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小题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体现了中医药学智慧。
B.中医多采用复方用药治疗疾病,不会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疾病。
C.许多证据证明中医药学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D.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效。
【小题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药青蒿中研发出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是中医药学对人类医学的贡献。
B.中医师主要采用复方用药,其处方由多种中药根据主次按比例组成。
C.中医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D.中医药学未来仍将进一步发挥其价值,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题3】材料中对中国药学的贡献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
B.中药砒霜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之一。
C.“千层塔”是用于治疗老年失忆的一种临床药。
D.活血化瘀这一治则可以适用于冠心病术后维护。
22-23高一下·北京顺义·期中
知识点:科普-自然科学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量子点闪光的风采

①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有关世博会的报道竞相走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报道最多、宣传力度最大的就是中国首座零碳排放公共建筑“零碳馆”。据悉,零碳馆内的玻璃上采用了一层特殊的荧光涂料,它们能将大自然的阳光强效提高,从而提供给植物更多的能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神秘的荧光涂料一一量子点。

②量子点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结构包括核、壳两个部分,由有限数目的原子组成,粒径为1~10纳米,是纳米尺度上原子和分子的集合体,因而也被称作“人造原子”。它可把内部的电子锁定在一个非常微小的三维空间内,当有一束光照射上去的时候,电子会受到激发,变得异常活跃,当电子由活跃恢复到稳定状态时,会发射器一定波长的光——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点荧光。由于量子点具有显著的“尺寸效应”,即大小不同的量子点发射不同波长的荧光,而不同波长的光颜色不同,所以使,目量子点就能得到一系列波长不同、颜色分明的荧光。

③为了能够利用量子点产生荧光的这种特点1,人们将其制造成新型的纳米材料——量子点荧光材料。

④平日里,我们可以看到的光源大多数是白光,由不同强度和波长的光混合组成。一般情况下,特定的荧光材料只能吸收某一小范围内波长的光,并发出波长范围很小的光。而用量子点制作的这种荧光材料有一个很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所能吸收的光范围很宽,发出的光也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大小来进行控制。

⑤大家都知道植物具有光合作用,也都听说过“太阳光谱”。大部分太阳光是光线的综合体,其中包含可见光源和很大一部分的不可见光源,比如太阳光中有68%以上是红外光,10%以上是紫外光,红外光和紫外光都是不可见光源。而植物对这样庞大的太阳光谱的吸收也是具有选择性的,唯有可见光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于嘉!作为太阳这样巨大的能量体,通过阳光输送给地球上植物的能量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吸收利用而浪费掉了。量子点荧光材料可以作为一个桥梁,把不能被植物很好利用的一部分不可见光转变成植物可以利用的可见光。当太阳光中更多的光线成为了具有特定波长的可见光的时候,就可以迎合植物对光的“胃口”,从而增加植物吸收光的量,也就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不需要额外的能源,也不会排放出任何对环境不利的污染物,可谓名副其实的“零碳”。

⑥但量子点荧光材料也存在很多问题,它虽然可以把部分不可见光变成可见光,可是转换效率有时没有预计的那么高,中间损耗了很多。更重要的是,量子点材料涂在玻璃上是不是还会阻挡一些有用的光照射到其他物品上?还有,量子点是具有毒性的,不可以直接使用,安全性的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都亟待完善和解决。

【小题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小题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零碳馆”是中国首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
B.量子点荧光材料比特定的荧光材料所能吸收的光范围宽,发出的光也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大小来进行控制。
C.量子点荧光材料可以把太阳光中部分不可见光转变为可见光。
D.量子点是一种能高效吸收太阳光,更好地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纳米荧光材料。
【小题3】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一部分”能否删掉?为什么?
链接材料: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打开了未来的城市之门。透过各种新能源汽车、先进医学技术、绿色建材、智能家居……一个充满幻想、五光十色的未来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
【小题5】选文中“零碳馆”和上面链接材料中的“未来城市“带给你怎么样的启示?写出一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微型黑洞蒸发之谜

沈 英 甲

①科学家认为,除了质子间和超对称粒子间的碰撞外,导致产生反质子的基本粒子现象,还有微型黑洞的蒸发。

②英国物理学家、黑洞蒸发理论提出者斯蒂芬·霍金对与大型黑洞相比较要小得多的黑洞进行了探究,他认为在刚诞生不久的宇宙,由于若干因素导致能量密度分布极不均衡,密度高的极小部分会因自身重力收缩,可能形成微型黑洞。如果这类微型黑洞仍大量存在于银河系和宇宙之中的话,就有可能随着它的蒸发放射出反质子,并倾泻到地球上。

③从比质子还要小的微观尺度来看,能量等所有物质不会维持在一个定值,而是在波动。在“虚无”状态,甚至在完全不存在物质的真实中,也不停地进行着粒子与反粒子的对生成和对湮没,在黑洞表面的真空中也反复着这一过程,具有负能量的粒子或是反粒子会陷入黑洞的强重力场,于是与其相对的粒子或反粒子就会从黑洞被释放出来。

④黑洞会把物质、能量或者信息统统吸入,但是比质子还要小的微型黑洞会因为这种强重力场的量子效应,释放出粒子和能量。斯蒂芬·霍金进一步说明,黑洞释出能力也就是它具有的“温度”,这种温度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所以黑洞释放出粒子后会变轻变小,温度不断升高。最后,黑洞温度急剧升至无限高,爆发性地释放出粒子,然后归于灭亡。

⑤如果早期宇宙几乎都是由微型黑洞构成的话,这些微型黑洞就会参与银河系的形成,大量微型黑洞就会在银河系周围形成晕圈状的球形分布。这些微型黑洞的质量和温度各异,从几乎不再释放粒子的冷却黑洞到爆发性持续蒸发的,黑洞可能类型众多,迄今为止已经消失的也不计其数。

⑥微型黑洞的温度一旦达到极高,在爆发之前的数千万年间会持续释放出质子和反质子等粒子,释放出的反质子以低能量者居多。

⑦高温物质会释放出粒子和反粒子,其中也包括反质子。但是没有人预言初期的宇宙到底能生成多少微型黑洞,银河系中也许完全不存在微型黑洞,也许存在甚多微型黑洞。不过,科学家有可能利用高性能的探测器准确无误地捕捉到来自宇宙的反质子。具有低能的反质子由宇宙线碰撞是困难的,十分罕见。所以,来自宇宙空间的低能反质子是探寻微型黑洞蒸发的极理想的途径。通过科学家实验,这种探索开始成为可能。

⑧大爆炸结束时的宇宙被称为“放晴的宇宙”,只是靠光信息来观察比“放晴的宇宙”更早期的宇宙是不可能的。对此,只能靠找寻微型黑洞——这一来自极早期宇宙的化石,来研究刚刚诞生的宇宙及超微观尺度上宇宙密度的变化,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⑨科学家要深入地探究,是否存在处于低能状态的来自微型黑洞的反质子。低能粒子流因地球磁场而发生弯曲,只倾注于靠近地球磁极的高纬度地区,国际空间站的轨道与赤道的夹角为51度,无法观察。科学家认为,有必要在地磁极附近通过高空气球进行长期观察,为此要减低检测器的重量,降低耗电,将来从阿拉斯加北部围绕北极进行环球飞行,或围绕南极点实现20天气球飞行,最终揭开有关反质子的谜团。

【小题1】下列关于“微型黑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型黑洞是相对于大型黑洞存在的一种现象,诞生于早期的宇宙,并可能参与银河系的形成。
B.微型黑洞释放出变轻变小的粒子与不断升高温度的能量,在此情况下,温度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
C.微型黑洞是由于各种特定因素影响了黑洞能量密度,密度高的极小部分收缩,最终可能形成微型黑洞。
D.探寻微型黑洞蒸发的最佳途径就是找到低能量反质子,因为它具有数量多与不易受到宇宙线碰撞的特性。
【小题2】下列对“微型黑洞蒸发”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能量等物质会处于波动状态,且发生于黑洞表面的真空。
B.黑洞的强重力场充斥着粒子和反粒子,从而把相对的粒子和反粒子释放出来。
C.微型黑洞蒸发的过程就是释放粒子和能量的过程,这就是具有的温度。
D.微型黑洞有个强重力场,缺此就无法产生黑洞蒸发。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型黑洞的高温物质会释放出粒子、反粒子和反质子,其中反质子与微型黑洞蒸发密切相关。
B.从理论上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找寻微型黑洞完全可以打开刚诞生宇宙和超微观尺度上宇宙变化之谜。
C.要深入研究低能状态的反质子要到近地球磁极的高纬度地区,因为地球磁极致使低能粒子流发生了弯曲而注入到这些区域。
D.微型黑洞质量和温度各不相同,数量也是未知数,它们一直处于不断生成和不断消失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明末的《植品》对向日葵的最早描写,可以说是我国人民对向日葵的最早认识,不仅提到了向日葵是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外域品种,而且对于它向日旋转的习性也有了准确的认识,记述了向日葵日出时,花盘便随太阳转动的特点。随后的历代学者都对这一外来植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人们对向日葵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摘编自《探讨我国古代的向日葵文化》)

材料二

早在1898年,美国植物学家约翰·沙夫纳就系统地记录了向日葵花盘的运动轨迹,其逐日运动主要分成三个阶段:一、从日出到日落期间,花盘会随太阳自东向西转动;二、落日到晚上10点期间,向日葵会慢慢回到竖直的状态,然后不动;三、凌晨3点后,花盘会缓慢向东转动,直至朝向东方,等待太阳的再次升起。此外,向日葵的逐日运动只发生在花盘尚未开花或者刚开放不久的一段时间,如果花盘已完全开放或者已完成授粉,向日葵就不再追随太阳运动了,而是会一直朝向东方。

第一个研究植物向光性的是达尔文,他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胚芽鞘的尖端是植物感受光照的部位,尖端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并向下传递某种信号,从而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的现象。植物尖端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向下传递信号的呢?多位科学家做了很多实验以探究这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到底是什么,直至1942年,他们才确认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一种植物天然生长素。生长素主要分布在植物旺盛生长的组织器官内,如根尖、茎尖、幼嫩的种子等。植物的向光性弯曲是因为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所致。如下图:

   

(摘编自房裕东《向日葵为何逐日而生》)

材料三

对向日葵向阳而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理论假说,即植物生长素假说和热力影响假说。但这两种假说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最新研究发现向日葵的向阳性由几个小小的基因控制,尤其是IAA19-like和SAUR50-like基因。在白天,与生长素(auxin)合成相关的SAUR50-like基因在向日葵茎秆东侧大量表达,随着该基因的持续表达向日葵的花盘也逐渐由东方慢慢转向西方;在夜间,另一个与吲哚乙酸合成通路相关的基因IAA19-like在向日葵茎秆西侧大量表达,促使向日葵的花盘缓慢地由西面转向东面迎接太阳的再次升起。但这两个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原因目前还未知。

(摘编自严兴初《基因如何控制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的图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日葵因阳光照射,茎杆生长素的浓度一侧大于另一侧,细胞生长速度也呈相应趋势,向日葵会向受光侧弯曲。
B.在阳光照射时,向日葵向近地侧逐渐弯曲,其原因是其茎杆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生长速度均大于背地侧。
C.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向日葵茎杆细胞的生长速度都会随生长素的浓度变化而变化,后者高,前者也高,反之亦然。
D.没有太阳光的照射,向日葵茎杆两侧生长素的浓度相等,两侧的细胞生长速度也相等,这时茎杆就会向上生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我国来说,向日葵虽然是外来品种,但后来我国历代学者对向日葵的描绘却比外国学者的要更细致,认识也更深刻。
B.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向日葵向日旋转的习性存在着阶段性,当其花盘已完全开放或者已完成授粉后,它只会一直朝东方。
C.达尔文研究得出,向日葵的胚芽鞘尖端受光照作用,它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吲哚乙酸的物质并向下传递,造成其向光弯曲。
D.向日葵基因控制说的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向日葵向阳而动并且太阳下山后回摆的原因,从而否定了植物生长素假说。
【小题3】从古到今,人类对向日葵的科学研究经历了一段历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